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10月,我省实际利用台资42.2亿美元,同比增长0.1%,占全省总量的20.3%;新批协议利用台资182.7亿美元,同比下降0.2%,占全省总量的47.8%;新批台资企业755家,同比下降3.69/5,占全省总量的23.3%。三项指标均好于全省水平。总体来说,今年1—10月我省利用台资呈现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2.
从1990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昆山以来,短短十几年间,这个苏南小城已成为中国大陆台资企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截至2006年末,有台资企业2200多家,合同外资130亿美元,到账台资65亿美元,占大陆总数的九分之一,江苏全省的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变化,闽台经贸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台湾已成为福建的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市场和第七大出口市场。2007年底,福建省对台贸易额达69.01亿美元,其中,出口10.79亿美元,进口58.22亿美元,对台贸易逆差达到47.43亿美元之多,福建的台商投资也位居大陆前列。但闽台金融合作步伐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无法有效地为中小台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已成为福建吸引台资以及发展对台贸易的一大瓶颈,这势必影响台商在福建的投资布局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周明伟 《国际贸易》1996,(12):48-50
从1987年以来台资在大陆和东 南亚投资的变化来看,可以发现,台资在大陆和东南亚的投资金额基本上是呈现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台资在东南亚投资较多,势必会相应影响到台资在大陆的投资,反之亦然。 相同点 1.投资金额庞大,均占有重要地位。截止1995年底,台商在大陆协议投资金额高达300亿美元,列大陆吸引境外资金的第二位,仅次于香港;台资在东盟六国(不含文莱)的投资总额亦达280亿美元,累积投资额分列越南吸引外资的第一位,马来西亚的第二位,泰国、菲律宾的第四位,印尼的第七位。  相似文献   

5.
90年代,山东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积极、放手、稳妥”地开展对台经贸工作的方针,以吸引台资为重点,全省对台经贸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1.发展迅速,分布广泛 1992—1994年,全省共批准台资项目2407项,总投资额40.72亿美元,合同台资额19.90亿美元,分别是以前所有年份总和的7.14倍、7.47倍和8.33倍。从投资区域看,已形成了东部和西部、地区、开发区和乡镇梯次推进,全方位、多层次竟相引进台资的格局。截至1994年底项目数位居前列的是青岛(651)、烟  相似文献   

6.
去年海峡两岸的贸易额达783.2亿美元,而且比上年增长了34.2%。内地对台湾的贸易逆差继续扩大,达512.3亿美元。在直接投资方面,去年内地新批台商投资项目4002项,实际利用台资31.2亿美元。台湾对内地贸易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了。  相似文献   

7.
1990年,江苏第一家台资企业在昆山落户。20年后的今天,这个数字已经“裂变”为3783家,总投资金额达442.5亿美元,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4家台资企业,利用台资总额占苏州的半壁江山、江苏的1/4、全国的1/9。在台湾对大陆城市的投资环境评估中,昆山连续两年蝉联“综合实力极力推荐城市”首位。  相似文献   

8.
合同台资金额增长,实际使用金额下降,第三地转投资加速,已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显著特征。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台湾对大陆投资项目2050个,同比下降5.31%;合同利用台资46.57亿美元,同比增长31.62%;实际使用台资18.94亿美元,同比下降10%。以实际使用金额计算,台湾居大陆吸引外资排名第六位。大陆合同利用台资金额在去年增长27%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增长31.62%,而实际使用台资在去年下降15%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下降10%,较大反差说明台湾对大陆的直接投资正在放缓。而另一组数据显示,台湾经第三地对大陆转投资正在加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刘雪琴研究员指出,台商经第三地转投资特点明显。维京群岛、开曼群岛和萨摩亚是闻名于世的离岸金融中心。2003年,按这三地实际投资金额的70%估算,台商转投资的实际使用金额约为53亿美元,远远超过按注册地统计的台资金额。加上按注册地统计的实际台资金额33.8亿美元,台商实际投资金额高达87亿美元,约占当年全国境外投资使用金额16%,居境外投资的第二位。以台资实际投资金额为基本依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台商大陆投资模式正在起变化,一是投资产业多元化。按实际使用台资统计,2003年台商投资前三类行业依次为:制造业(27.6亿美元),房地产业(1.96亿美元),农、林、牧、渔业(1.36亿美元)。刘雪琴研究员介绍,投资产业多元化表现在,过去台商投资集中在基本金属等一般制造业,现在高科技领域投资增长很快。商务部5月底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大陆去年出口额前200家企业中,台商就占28家,多数为IT企业,而且榜上前三名都是台商。台商投资仍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势头超过珠三角,并出现逐渐北移的趋势。按实际使用台资统计,2003年东部沿海省市合计吸收台资20.3亿美元,占总额的比重为86.7%。中西部内陆省市合计吸收台资4.5亿美元,占总额的13.3%。2003年,台商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投资有所下降,其中对珠三角的投资下降幅度较大,同比下降40.2%,长三角同比下降2.4%。  相似文献   

9.
盐城作为江苏沿海的重要区域,多年来,积极实施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惠及广大台胞和台资企业的政策措施,致力于打造优质高效的投资环境,努力拓展对台经济交往合作渠道,依法维护台商和台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对台经济工作稳步发展。自1989年兴办第一家台资企业,至2008年底,该市已累计批准设立台资企业640家,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21.62%,协议利用台资11.07美元,占全市协议利用外资总额的14.74%。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台商对大陆投资迅速发展。据台湾当局公布,截至1991年4月,登记到大陆投资项目为2503项(不包括台资与外资合资投资项目),投资额近8亿美元。1990年以来台商对大陆投资逐步由闽、粤向北扩展,对上海投资也有较快发展。到1990年底,上海共批准台资企业108家(合资85家、合作4家、独资19家),累计吸收台资协议金额2.8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7亿美元。其中1990年批准台资企业52家,占全市批准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24.7%,吸收台资1.49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20年前,这里只是一个小渔村。20年后,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年进出口总额41亿美元。141家台资企业勇立厦门海沧这个海西桥头堡,领航机电、生物医药、轻工、卫浴、造船等7个百亿产业集群,描绘着一幅春潮涌动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2.
“大陆台资企业100强”近日出台。江苏35家台资企业进榜,占到长三角地区进榜总数的61.4%。  相似文献   

13.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吸引台资的竞争更加激烈,投资软环境现已成为大陆各地区吸引台资的主导因素。通过对辽宁省台资企业的调研发现:就台商投资特点而言,台资企业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95%以上从事第二产业,且多为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就台商投资软环境而言,辽宁的经济发展、法制建设、企业经营以及企业集聚环境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性。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比如提高政务环境、完善台商投资管理和服务机制、发挥企业联合会在台资和本地企业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4.
国内信息     
《大经贸》2001,(9)
浙江一般贸易出口首次超过广东今年1-6月份,浙江省外贸出口106.73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居全国沿海省市之首;一般贸易出口首次超过广东省,跃居全国第一:而广东省出口受阻,增速明显放缓,同比仅增长0.6%。广东利用台资全国第一广东省政府对台办资料显示,截止今年6月,广东省引进台资项目13126个,协议利用台资金额196.6亿美元。东莞是协议利用台资最多的市,其次为广州、深圳。到目前为止,广东利用台资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台资企业数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也是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5.
倪信琦 《商业时代》2006,(28):93-94
福建省是内地经济对外开放后最早引进台资企业的省份之一,台资企业经过多年的渗透,在经济理性的引领下已经日益趋向本土化,企业的根植性在日益增强。与此同时,台资企业的本土化发展也面临着融资问题,为此本文做一深入探讨,以期解决台资的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扬州市县域(江都、仪征、高邮、宝应)面积5654平方公里,人口342万,分别占全市的85%、76%。2002年县域实现GDP302.26亿元,财政收入26.58亿元,分别占全市的54%、47.8%。2003年,县域完成协议外资28412万美元,实际到外资18623万美元,出口26366万美元,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月中旬群鑫公司和苏州大田协商合作群鑫公司将保税物流业务部分交给苏州大田运作。群鑫是一家台资生产企业,总投资3000万美元.主要生产各种档次和规格的片式二极管、三级管和半导体整流器等新型电子元件及相关产品。  相似文献   

18.
日前召开的扬州市双资利用总结表彰大会上传来消息,2008年扬州外资利用取得重大突破,全市完成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7.2亿美元,增长50.7%,增幅居全省第一。  相似文献   

19.
台资的流失     
《大经贸》2010,(7):69-70
大陆具有充裕而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加之两岸文化同根,改革开放后,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关系发展快速。2002年中国大陆超过美国成为台湾对外贸易的第1大伙伴,台湾成为中国大陆第4大贸易伙伴和第2大进口市场,充分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经贸关系之紧密。以2009年为例,大陆与台湾的贸易额为1062.3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205.1亿美元,自台湾进口为857.2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大陆台资企业的融资渠道以内部融资和间接融资为主,融资障碍是台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发生原因不同,大陆台资企业的融资障碍具有多种类型,信用担保能力低和银行放款成本高是约束台资企业融资的主要原因。解决大陆台资企业融资障碍的途径,应该从改善融资环境和提高台资企业自身素质等方面入手,运用多种方式拓展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地满足台资企业投资经营的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