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既是建设公共财政体系的重点.也是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重要环节。多年来,山东省高度重视县乡财政建设,采取的改革措施也取得明显的成效,但要真正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还需继续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公共财政职能的不断加强,国家财政和省财政用于县乡财政的资金大幅度增加。加强县乡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关系到党的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财政体制是规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制度安排。健全财政体制,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体制保障,也是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现行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4.
公共财政监督是现代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现代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公共财政监督已经成为广大财政工作者所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公共财政监督的研究探讨,更加开阔财政监督的视野,更加拓展财政监督的思路,更加丰富财政监督的内涵,更加完善财政监督的措施,对促进现代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会起到积极作用。一、公共财政监督的内容财政监督是为了保障国家财政政  相似文献   

5.
县乡财政是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基础。在当前县乡财力不够充裕、财政供养负担较重、加快发展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优化县乡财政支出结构,既是履行公共财政职能的客观要求,也是强化财政保障能力的内在需要。特别是随着财政职能的不断完善,财政改革的逐步深入,各方需求的日益迫切,对县乡财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县乡财政要始终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投入资金讲效益、勤俭节约干事业的原则,按照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的方针,努力做好做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6.
县乡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的基础环节,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整个国家财政收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但在财政收入总量增长的同时,基层财力不足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县乡财政困难和庞大的债务问题.县乡财政困难不仅严重影响基层经济的发展和公共物品的提供,同时也制约了我国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直面县乡财政难题,积极探讨解决对策,促进财政工作良性发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与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财政体制渐趋完善。但是省以下财政体制千差万别,体制缺陷明显。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进程的加快,县乡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凸现。要健全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现有2800多个县级财政,4.6万多个乡镇财政。在这些县乡财政中,东部财政实力相对较强,县财政收支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较低;而中西部地区的县财政对上级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的依赖程度高,很难维持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8.
略论公共财政与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财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政建设的目标,重构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体系是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功能不完善、基础条件差等问题非常严重,应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重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9.
随着财政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改革的逐步深化,县乡财政困难虽然有所缓解,但政府职能和支出责任的划分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县乡政府支出责任上存在着“缺位”与“越位”并存,支出责任划分不够合理,财权与事权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制约了县乡财政经济的发展,也制约了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和财政职能的发挥。因此,只有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支出责任,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支出责任,理顺财权与事权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县乡财政困难。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全国县乡两级可用财力占全国地方可用财力的44.1%,承担着占全国地方56%的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发放和绝大部分政府机构的运转支出。这表明,改革现行县乡财政体制、构建合理的城乡公共财政体系势在必行。本文拟结合福建省的实际,谈些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完善乡镇财政体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财政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基本公用服务能力的基础,也是落实城乡统筹、构建覆盖城乡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要着眼于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解决财政分配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巴中市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税收政策、乡(镇)财政收入和县乡财力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的实际,及时调整县乡财政体制,不断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努力实现“三个确保”。 (一)县乡财政体制调整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财权和事权相对应的原则;二是坚持以县(区)为主体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原则;三是坚持减轻乡镇负担,确保基层运转的原则;四是坚持调动县乡两个积极性,促进发展、实  相似文献   

13.
项林 《财政监督》2004,(6):36-37
财政机构改革以来,公共财政监督体系的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机构设置、职责界定和制度建立中仍有不清晰和不尽合理的地方,财政监督工作中依然存在缺位、错位和越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和财政资金运行质量。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构建,对现行的财政职能体系和财政监督体系进行积极的调整改革,让监督融入到财政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加快富民强省进程,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深化财政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结合河北省财政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财政管理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加快推进河北省现代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5.
一、河北省构建现代公共财政体系的实践成效 2003年以来,全省财政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先行各项改革为基础,深刻把握公共财政本质特征、现代理财原则和财政运行规律,坚持“讲科学、求规范、重创新,兴财政、促发展、为人民”的基本理财思路,着力深化财政改革,全面加强财政管理,积极探索推进地方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财政在部门预算、政府采购、财政收支分类、财政绩效评价和国库集中支付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日益健全和完善。政府会计体系在公共财政体制中发挥着重要的反映和监督职能。当前,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还停留在预算会计层面,不能适应财政经济发展形势需要,制约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7.
财政透明度作为优化公共财政的重要方面,在促进公共资金使用效率,维护社会公平,打击腐败和保障纳税人权力上起到重要作用.世界各国对该问题的关注促进了其理论的不断完善.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也需随之逐步完善.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实际状况,应将明确财政透明度的"透明"的内容和对其"度"的把握相结合,健全保证其实施的文化环境与制度环境,并建立财政透明度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制度创新,突破的是地方政府理财行政在体制机制上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完善不相配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势不相符合的制度性瓶颈制约,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关键仍然在于制度,在于制度创新和制度体系建设及其运行。要建立和健全有利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有利于理顺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有利于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构建完善和良性运行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张明 《财政监督》2012,(10):21-2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中央财政监督职能的强化,地方财政监督能否适应公共财政建设发展的问题逐渐显现。探索和研究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地方财政监督体制,对健全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制下的财政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地方财政要坚持以构建公共财政为导向,合理配置财政资源,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倾斜扶持力度,着力支持生产发展,拓展公共服务,推进管理改革,努力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新农村。一、正确认清新农村建设对地方财政互哺作用1.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地方财政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惠农政策,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村容村貌整治为辅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培训和教育农民为着力点,大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保障广大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2.新农村建设是公共财政职能充分体现的平台。公共财政基本职能就是建立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为全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些年来,财政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努力培植财源,做大收入蛋糕,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