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应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这一实践教学的课程模式为酒店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剖析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期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这无疑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本文以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得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形成和表现离不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关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多年来,职业院校在办学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有效形式,"订单式"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模式、"2 1"合作教育模式等。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做到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搭筑平台;贯穿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5.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在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学生学业评价的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阐述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同时指出了当前职业教育中学生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特征以及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建立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多年来,职业院校在办学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有效形式,“订单式”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模式、“2+1”合作教育模式等。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做到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搭筑平台;贯穿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7.
龙昱 《商业科技》2014,(32):126-126
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实施"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目的是从整体上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本文将以校企合作为视点,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师资队伍等方面,对构建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进而提高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郭沙  任婷 《适用技术市场》2014,(10):130-132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制约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薄弱环节,因此,审慎地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是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向内涵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拟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困境、改革与措施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待寻求可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理论依据及具体改革措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赵方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4):166-167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已经突出强调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以此引领高职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旨在就加强和深化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谈谈理解和认识,就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工学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一体化、工学两个育人环境一体化、帮助学生做好学生与职业人两个角色、充分发挥两支教师队伍的作用,加强两支教师队伍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思考,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起步较晚.总体来说,成绩和效果不太理想,存在着深度的实质合作问题障碍的一面.本文以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类专业(以下简称“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校企合作的为主线探讨人才培养及其模式.  相似文献   

11.
张娜依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9):146-147
首先从职业教育范畴和高等层次教育两个方面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然后对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归纳成功的经验,找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平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6):223-225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方式。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等构成,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从以下方面入手: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监控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季学毅 《致富时代》2010,(2):105-105
该文从分析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和问题出发,提出加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期待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王文慧 《北方经贸》2010,(2):146-149
高职生源的文化基础水平和知识结构呈现多样性和一定的层次性,分类教学是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高等职业院校探索分类教学改革策略,逐步建立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有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本文以高职中的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从合理分班、教学培养方案的拟定、教学方法与考试考核手段的改革与实施等角度阐述了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分类教学可采用的具体模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进入了由传统学科体系的教育模式向就业导向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转变。"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支撑并促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体现了就业导向的教育模式的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在结合机电专业实际岗位技术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对机电类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运用工学结合方式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革新 《北方经贸》2009,(12):175-176
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建立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就是要保证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类型,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弄清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区别,科学界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学生素质要求,对于确保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商务英语,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应服务于这一总体目标。近年来,商务英语教学正在由传统的知识型向语言交际运用型过度。本文以工学结合的高职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将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实际,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但存在着功能定位不够科学,混淆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等一系列问题。高等职业院校要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从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开创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经过几年的探索,以工学三维融合;三层培养一体,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的模式,把高职院校学生技能训练成为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最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