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日本对冲基金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曙松  王超 《新财富》2006,(9):94-98
日本2000年通过立法允许对冲基金在日本正式开展业务,其后5年的时间里,日本市场上的对冲基金规模迅速膨胀了10倍。除了部分富裕阶层之外,大量的养老金、保险公司也都成为对冲基金的投资者。最大的两类投资者,一是追求分散化、低风险的金融机构、养老金,二是追求高收益的富裕个人,因而分散化、低风险的对冲基金组合基金和高风险高收益的宏观型基金构成了最主要的两种策略,一直占据着日本对冲基金一半以上的份额。目前日本对于对冲基金的立法尚属空白,为了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养老金的利益,监管当局正在建立对冲基金的监管机制。日本在对冲基金的法律定位、监管原则和监管模式方面的选择,可以为中国未来的对冲基金监管机制设计提供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杨燕 《现代商业》2007,(21):220-221
本文对对冲基金的定义、内涵、特点作了详细介绍,对其风险进行了探讨,深入分析了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对冲基金对进入中国市场跃跃欲试,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值得我们关注。最后还就对冲基金的监管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徐绍峰 《新财富》2006,(10):100-100,102,103
目前在中国的外资对冲基金,大多在开曼群岛等避税天堂注册,并借用QFII通道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其中在上海有10家左右的对冲基金,规模最大的有八九亿美元,小型的也有几千万美元。而这些对冲基金经理人也多为“海归”,大部分有在美资或欧洲投行任职的经历。由于中国市场还缺乏对冲工具,目前投资A股的对冲基金并不放空,而跟共同基金一样做多,有时通过券商融资,发挥杠杆作用。随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挂牌,首个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浮出水面,以及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对冲基金加速了布局中国的步伐。[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在上世纪90年代的几次金融危机中,对冲基金起到了导火索和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此,对冲基金广为人知,并几乎成了金融动荡的代名词。近年来,对冲基金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不断向新兴市场国家扩展。  相似文献   

5.
文芳 《新财富》2011,(2):74-81
在资产管理领域,欧美资本东渐的长期趋势已然形成。索罗斯基金等海外资金与机构纷纷人驻香港,引起了人们对热钱流人的担心。不过,在众多对海外对冲基金行为模式有深刻理解的对冲基金经理看来,海外对冲基金要做空中国,无须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而且,目前涌人香港的海外资金中,不少属于长期投资者,对它们和热钱要区别对待。同时,由于亚洲区资产负债表大为改善、对冲基金的策略变化以及种种技术障碍,13年前的“索氏狙击”难以再度上演。  相似文献   

6.
香港对冲基金监管制度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通过对《对冲基金指引》条文的分析,将对冲基金私募条件和公募条件进行比较,将对冲基金公募制度和其他基金公募的制度进行比较,说明:该指引在对冲基金基金监管的层次上取得突破,创设了公募对冲基金的中间形态,监管适度,会促进对冲基金发展和保护投资者利益,而防范系统性风险目标可能不会很理想。  相似文献   

7.
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由于人们普遍认为对冲基金是这次危机的罪魁祸首,对冲基金格外受到各国的关注。虽然其后对冲基金遭受到来自各方面谴责和在资本市场上的挫败,但对冲基金一直活跃在世界资本市场中。据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资料,全球对冲基金管理机构2004年赚450亿美元之多,超过整个美国共同基金业同行的总收入。过去15年里,对冲基金的回报率平均达到了10.5%,比美国国债高出约6%。一、对冲基金表现的新特点与以前相比,对冲基金表现出了新的特点:1.对冲基金规模迅速成长英国一家金融咨询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全球对冲基金发展迅猛,…  相似文献   

8.
对冲基金在前段时间内一系列的金融风暴中屡屡出手,引起了了国际金融界的高度关注。最近传来的消息表明,尽管有些对冲基金风光依旧,但全球许多著名的对冲基金日子并不好过。如美国的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因遭受重大损失而被接管。对冲基金究竟是什么?其特征、运作方式如何?本文认为,对冲基金并不那么神秘,其表现也时好时坏。我国应对对冲基金的发展动向给予高度重视,并加以研究,以维护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金融和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9.
庞宝林 《新财富》2005,(9):13-14
今年对冲基金表现不大理想,尤其是4月,受通用汽车股票反弹影响,不少定息及可兑换债券对冲基金都大幅亏损。加之上半年金融市场走势呈“碟形”,波幅不及去年的“碗形”那么大,几千只对冲基金截至7月底的回报平均只有2.54%,远低于过去十年9.27%的年均回报,也比同期MSCI指数3.1%的回报为低。  相似文献   

10.
文芳 《新财富》2010,(7):88-93
拥有10多年对冲基金组合投资经验的聂军认为,要推动萌芽中的中国对冲基金行业茁壮成长,不仅要避免走日本的弯路,更要改变人们对于对冲基金的错误认识。在他看来,被妖魔化的对冲基金其实风险更小、回报更优、杠杆可控,比传统投资策略更优越。他同时指出,中国乃至亚洲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往往集中于股市多/空头策略,策略同质化不仅摊薄盈利机会,更增加系统风险,因此,对冲基金经理们需要扩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陈志武 《新财富》2010,(3):34-38
鲜为人知的博茂投资集团最近10年的年回报率不仅高于对冲基金行业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3个百分点。而且其风险波动率仅为6.2%,不到巴菲特公司19。9%波动率的1/3。巴菲特不仅过去十年的投资业绩不如对冲基金,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的整体表现也远逊于对冲基金,这是否意味其神话的终结?  相似文献   

12.
在以互联网为中心,各地金融市场紧密融通的背景下,伴随着资管新规的出现,我国金融市场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投资者对优质资产需求激增进一步扩大了对冲基金的市场规模.但由于发展速度与监管完善程度的不匹配,也使得对冲基金市场乱象丛生.因此,从对冲基金的定义、特点、发展现状出发,同时对比美国对冲基金市场,借鉴美国对冲基金市场的监管措施,对我国对冲基金市场的发展和监管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冲基金以其灵活的运作模式,高额的回报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者。但是,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对冲基金对世界各国金融体制可能带来的冲击已经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各国已经在研究采取措施,希望在发挥对冲基金优点的基础上来减缓或者消除它可能产生的危害。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希望构建适宜的对冲基金监管框架来引导和促进对冲基金在我国发展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风险守望者     
方文 《新财富》2013,(3):98-102
从事对冲基金FOF业务的瑞士Gottex基金管理公司,对于控制风险有独到心法。其亚洲区总管高思卓表示,爆仓是对冲基金界不可忽视的风险,过往不乏长期资本、老虎基金、Basis资本、不凋花等著名基金爆仓的案例,但专业的FOFN以通过严密的风险管理系统和尽职调查,甄别出导致爆仓的关键因素,并最终避免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对冲基金的定义、内涵、特点作了详细介绍,对其风险进行了探讨,深入分析了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对冲基金对进入中国市场跃跃欲试,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值得我们关注.最后还就对冲基金的监管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索罗斯基金旗下的五个对冲基金中,量子基金是最大的一个,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这个基金取名“量子”是源于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海森堡提出的“测不准定理”。索罗斯认为,就像微粒子的物理量子不可能具有确定数值一样,证券市场也经常处在一种不确定状态,很难去精确度量和估计。  相似文献   

17.
周莹  王凡 《新财富》2009,(6):100-102
郭栢德出任全球最大上市对冲基金公司Man集团的CEO后,Man将旗下期货经纪业务分拆上市,转型为专业的对冲基金投资公司。不过在金融危机面前,Man也不能免受其累,其股价在过去两年下跌超过60%。在部分投资人开始抛弃对冲基金的背景下,要重燃他们的热惰,只有改变对冲基金现有的经营模式,增加透明度,严格风险管理,放松赎回限制。顺应这一趋势,郭相德不仅率领Man做大高收益业务、缩小低回报业务,还全力出击托管账户业务。在他看来,基金监管人与基金经理各自独立的托管账户“是防止马多夫式弊案的全方位武器”,投资人不仅可以对基金的具体投资行为了如指掌,充分享有透明度,还可以不受限制“随时卖掉资产”,未来这一业务将日益受到青睐。目前Man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托管账户平台。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之前,无论从收益率还是资产规模方面来看,对冲基金都以其异乎寻常的良好表现受到投资者的青睐。然而,其凶猛的业绩增长随着金融危机到来戛然而止,并成为演绎风暴的帮凶。低利率和高杠杆以及对冲基金本身的结构性问题,暂时掩盖了稳定高回报不是源于独特而高超的投资策略这一事实。危机过后,痛定思痛,人们发现只能通过去杠杆化、突出优胜模式和加强监管等措施来挽救危如累卵般的对冲基金。  相似文献   

19.
《新财富》2010,(5):202-213
在次贷危机来袭的2007年,保尔森为公司赚进150亿美元,个人进账37亿美元,成为赚钱能力超越乔治·索罗斯和文艺复兴科技公司詹姆斯·西蒙斯的对冲基金经理人。经过次贷一役,保尔森的基金跻身最大的对冲基金之列,至2008年11月,其资产管理规模达360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首先分析了发展对冲基金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积极影响,然后阐述了我国发展对冲基金必须考虑的问题,最后就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在对冲基金监管问题上如何监管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