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央行日前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1.1倍,贷款利率浮动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0.8倍。这是2008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就长周期来看,属于货币政策常态调整。相比之下,央行首次双向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尤其是存款利率允许上浮),堪称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历史性跨越,其后续效应,大可以比拟为"一石激起千层浪"。  相似文献   

2.
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宣布加息的同时,宣布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上限,并允许存款利率下浮.  相似文献   

3.
正自1996年我国以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突破口,正式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不断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尤其2012年6月央行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2013年7月20日,央行进一步放开了除个人住房贷款外其他人民币贷款利率的下浮限制,基本放开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金融机构利率进入市场化时代。利率市场化后,增加了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的自主权,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有利于  相似文献   

4.
柯岚 《中国经贸》2014,(24):21-24
中国人民银行21日宣布,自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央行决定,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此消息一经传开,引起社会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5.
在11月中旬的周末,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11月22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做适当简并。  相似文献   

6.
国内扫描     
《中国经贸》2015,(11):9-10
央行年度二次降息 人民网北京日前电,继2月28日降息后,5月10日央行再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央行决定,自2015年5月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7.
加息、利率市场化与金融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央行加息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 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上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  相似文献   

8.
张文海 《首都经济》2013,(10):40-42
2013年7月,央行公布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等一系列决定,表明始于1996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关键一步。预计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等相关措施依次推行,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也会逐步放开,我国将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9.
吴青 《特区经济》2005,(7):51-54
2004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当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与贷款的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率也相应调整,且中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浮动。这次利率调整,不仅是我国央行9年多来首次加息,标志着利率下降周期的结束和利率上升周期的到来,而且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的一次重要突破。一般认为,当利率水平及结构主要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并能较为充分及时地反映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0.
王铮 《上海国资》2013,(8):46-48
市场更为关心的是存款利率上限放开的时间表,这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亦是最为艰难的一步利率市场化大门突然打开。7月19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此次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的内容包括3项: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  相似文献   

11.
朱沙 《发展》2002,(9):72-73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央行今后要更好地发挥利率杠杆的作用,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和范围。稳步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总的来说,在外币利率改革顺利推进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体步骤是先放开农村的存贷款利率,最后放开城市的银行存贷款利率。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贷款利率市场化。6月末,据有关报道,人民银行向国务院提交方案,拟允许商业银行对所有企业实行浮动贷款利率,并扩大利率浮动范围。那么,利率市场化将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哪些影响呢?银行压力加大实际上,变相的利率浮动在我国一…  相似文献   

12.
利率市场化会有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4年1月1日起,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在下限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上限;但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后带来的问题是什么?2004年在保持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稳定的同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将会怎样?  相似文献   

13.
傅震峰 《西部论丛》2002,(12):38-39
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统一布署下,扩大利率浮动试点工作于2002年6月份率先在福建、浙江、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五省区的8家农村信用联社悄然展开,试点机构将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最高达到了30%(仅限  相似文献   

14.
央行自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相似文献   

15.
郭莉 《首都经济》2012,(7):42-44
近日,央行宣布降低存款利率0.25百分点,同时将贷款利率的下限扩至O.8倍,存款利率的上线扩至1.1倍。据记者了解,现行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设定于2004年10月:贷款利率上不封顶,可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存款利率则只能下浮,下不设底。央行此次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像一块石子投入了中国银行业这个池子里,引起层层涟漪。  相似文献   

16.
在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结束之前,中国在资本账户全面开放上仍需谨慎。近日,中国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此举意味着,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再次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除对金融机构存款利率1.1倍的上限管理外,所有其他利率都已经市场化了。  相似文献   

17.
2019年8月以来,我国陆续对贷款和存款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运行近两年,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优化政策初步落地,需要持续跟踪监测和深入学习研究.本文从利率市场化的政策要求出发,结合海西州存贷款利率改革的实践,对日常开展的利率相关工作进行思考.通过对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利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利率管理分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  相似文献   

19.
概括即将远去的2014年金融业,其中一个恰如其分的关键词是“放”。
  11月底央行发布《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蹒跚走过近21个年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赶在年末突击“临门一脚”。上调存款利率上限、取消贷款利率浮动限制、存款保险制度开始征求意见……2014年,利率市场化步伐坚定前行,成为2014年金融业放开的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0.
10月28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布: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可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内浮动;存款利率不能上浮)。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这是自1995年7月以来首次加息。那么,利率的上升对于中小民营企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宏观调控针对的部分“过热”行业在融资等方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