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在21世纪的头20年达到预定的战略目标,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关键是实现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快速发展。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拖后腿的可能也是贫困地区快速发展的问题。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如何尽快找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并扎实稳妥地推进,是我们当前经济工作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吕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就资源型贫困地区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及当前吕梁经济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粗浅的分析,提出资源型贫困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六条对策,是对现有理论研究成果的一个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个中部地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回归分析、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规模指标还是效率指标来看,中部的金融发展都促进了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中部崛起必须依靠金融的推动力,金融发展需要与经济增长互动协调。  相似文献   

3.
资源型地区在长期发展中相继出现了产业结构单一、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经济衰退等现象,这种发展模式严重影响着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实现转型发展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山西推出的能源可持续发展基金为例,探讨了金融支持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路径和效应.  相似文献   

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中部地区持续崛起的有效途径。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支持下,"十一五"以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态势和新特点,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崛起发展阶段,但依然存在着整体化意识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化滞后、发展环境严峻等诸多问题。从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宏观要求和中部地区区情出发,文章提出了构建以内源型为基础、以经济一体化为突破口、以产业集群发展为内在驱动力、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并探究了中部地区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相关数据, 为缩小中部地区城市旅游经济差异、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以促进中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方法/过程以旅游外汇收入为测度指标, 将统计学和ESDA方法结合, 分析2003-2013年中部地区城市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 结果/结论(1) 时间演变方面:绝对差异持续扩大, 相对差异表现为波浪形下降趋势, 但依然处于高位运行; 依泰尔系数分解可知, 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省内差异和省际间差异交替变化, 为差异主要贡献者; Global Moran's I分析表明中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未形成明显的高水平城市集聚区。(2)空间演变方面:高水平城市基本为各省省会及其周边城市或拥有高级别旅游资源的城市; Local Moran's I说明中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逐渐形成两级"核心-边缘"空间结构。(3)中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差异影响因素: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特殊事件。  相似文献   

6.
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现代计量方法对中部地区1978—2007年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两者的长期均衡关系对短期波动存在着较强的制约作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均显示无论是城市化水平,还是经济增长水平均受自身波动的影响较大,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机制尚未形成。应理顺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使两者之间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虽然是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但是对每一个区域经济影响是不同的,本文从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论述了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地位、产业分工、资源东移等方面对我国东部地区的负面影响,并就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动农村居民消费,开拓农村市场,是推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课题。文章运用回归分析、EG协整检验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1996年~2007年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基本结论为: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与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且存在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社会-技术转型理论框架,从时局、社会-技术体制、生态位三个层次展开分析后认为,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本质是“以煤为芯”的高碳体制彻底变革的社会-技术转型,时局层面的改革压力和生态位层面的改革潜力构成转型动力。但主流话语的相互掣肘,高碳体制的多重锁定以及新兴产业的潜能尚待激发,形成制约转型的“1-3-2”式实践障碍。因此,国家战略应着眼于未来,着手于当下消除时局障碍,山西省应多头并进破解锁定机制,双管齐下激发创新潜能,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经济结构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直接导致该区域内经济水平滞后,因此,民族地区经济结构转型迫在眉睫。本文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探讨民族地区如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制度结构等方面的转型来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从而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济转型背景下,商业经济的创新发展问题成为了社会范围内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各个商业企业要想推动经济的发展进步,就必须要明确意识到经济转型的基本特点,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分析出现阶段经济转型带来的发展优势及不足。积极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经济转型的优势,取长补短,推动商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这还需要企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策略,明确商业经济的发展目标。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经济转型的发展背景、基本特征,以及现阶段商业经济的发展现状,整合相关资源详细分析商业经济的创新发展模式及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韩国在20世纪末开始实施的全国性经济改革计划,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韩国的经济改革是该国发展模式转型的标志。以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模式是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阶段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如果社会形态从工业社会迈入知识经济社会,那么它的发展模式必须进行根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市之间协同、联动发展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组建城市经济圈成为区域发展的新模式。本文试图阐述这种区域发展模式的概念、特点、理论基础、形成原因及其意义和作用等问题,同时根据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认为构筑大武汉经济圈是实现中部崛起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并提出其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西移将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对中部省份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中部省份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全国性的经济技术转移、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要求等,使得中部省份有条件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西移过程中迅速崛起。中部省份必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选择培育经济发展极,调整与完善各项政策,积极探索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模式等,以实现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部地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基于对安徽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概括分析了中部地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发挥的积极作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地位特殊、作用重要,是转型发展的火车头,是跨越发展的发动机,是赶超发展的主战场。当前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县域。近些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山西一些资源型城市赖以生存的主导资源大多步入资源开采的中后期,濒临枯竭。山西省孝义市依靠资源优势,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树立了低碳经济发展理念,转变生产方式,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路,为山西省其他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成功的例子。  相似文献   

18.
榆林市作为新型能源城市,能源价格下滑导致榆林市经济的不景气。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榆林市如何发展旅游业是文中所探讨的问题,笔者对榆林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作了简单介绍,并分析了外来游客的动机及本地潜在的客源市场,结合存在的问题探讨出经济转型下榆林市的旅游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剧,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断深化发展,再加上08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得我国中小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进入一个关键的经济转型时期。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更快的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并在这一重要时期成功实现经济转型,中小企业必须调整原有的发展策略,以保证自身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发展。本文将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是国际金融界探讨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剖析著名的“特里芬难题”入手,设想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模型将是一种“国际通行本位制”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