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关于解放和发展国有企业生产力的若干改革问题薛永应,张德霖深化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彻底解放和大力发展企业生产力的根本举措。这一改革将从1995年起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并使其获得...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从“新阶段”的历史高度把握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走向 中共十六大标志着中国进入一个被称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分析,当前正处在阶段性的转变过程中。前20年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创阶段”;以十六大为起点,则进入深度市场化、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实现新阶段的  相似文献   

4.
5.
6.
社会结构的分化产生了新的不平等,国有企业的重组使隐性失业显性化;农业比较利益低与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难;经济利益格局调整带来的政治与文化冲突,是我国在市场化进程中面临的四大问题。对此,在两难困境下,权衡利弊,获得一个次优选择,也许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体制框架和总体规划。今年是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目前各项新的重大改革举措已陆续出台,改革和发展正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推进。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既加快新旧体制的转换并构建新的经济体制,又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与生产力经济学科建设的再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与生产力经济学研究内容的拓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微观生产力研究,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与生产力要素组合方式的研究;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与进一步完善"生产力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8.
9.
10.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发展和改革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一)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宏观调控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做好2004年宏观调控工作,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意义十分重大。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紧紧抓住新世纪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继续前进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指出,21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从国…  相似文献   

11.
关于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问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交叉型结构体系。因此,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中,一是要以产业结构为主导,兼顾其它结构。二是要坚持科学地运用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调节作用。三是要针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实现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十四大精神的鼓舞下,全国出现了发展和改革的热潮,这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和深化改革具有重大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和问题,其主要表现是:在加快发展和改革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对此,必须从理论上端正认识。一、完整地理解经济发展的含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历史上我们曾多次错失发展时机,造成了今日经济相对  相似文献   

13.
宋东升 《经济论坛》2001,(15):4-4,13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社会结构中最积极、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否则就会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一个先进的政党一定是不仅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能对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领域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及时做出调整与变革。中国共产党正是适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诞生的,且在其 80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尤其是…  相似文献   

14.
杨斌 《经济论坛》1996,(4):10-11
谈我国经济改革的若干方向问题杨斌产权改革不应孤军作战目前,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我国经营权方面的改革已走到尽头,今后主要是产权制度改革。我认为,这种观点不全面。因为,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各种经营责任制的创新是一个最活跃的永恒主题,对西方或中国经济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16.
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以来 ,理论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为全面把握对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理论的理解 ,本文就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研究观点综述如下。一、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内涵赵长茂认为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落后国家在追赶先进国家的过程中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助推力 ,加快提升经济结构 ,跨过传统工业化的某些阶段 ,加速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实质是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 ,在同一过程中完成双重任务。庞跃辉认为 ,生产力跨越…  相似文献   

17.
刘拓范 《经济师》1992,(7):17-18
<正>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必须不能超过居民的承受能力,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在一些学者的论文中涉及到的“承受力”,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只侧重于一方面的分析,这就有些偏颇了。我们认为,仅就居民而言,承受力是一个包涵内容十分广泛的概念。 1、经济承受力。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触及到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必须要出现原来多得的人可能要少得,原来少得的人可能要多得。传统的利益分配具有较强的刚性,因而改变这种格局必须首先使刚性利益软化,然后再调。  相似文献   

18.
一、陈旧的理论基础——生产关系万能论近10年来,改革成为全国注意的中心,在学术界和政界可谓言必称改革。学术界的研究中心是改革,企业在试验改革,全国各条战线形成了一股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现在,人们普遍感到改革已陷入困境。东欧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也问题重重,进退维谷。由此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当一定的所有制规定了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目标、利益结构和行动空间,各经济主体便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来追求自身的利益。在此过程,各经济主体对作为本期经济环境的经济主作出行为反应,并通过自身的行为引起下一期经济变量的状态改变。正是这条经济利益-行为方式-经济变量的因果链,构成了经济运行机制的过程性规定。因此,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顺乎自然地首先涉及各种利益关系的变更、以及收入结构的重新调整。我们对此过程作较为详尽的动态描 述和分析,对优化分配结构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