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蕾 《四川会计》1999,(10):24-27
在企业的对外报表中,净收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既是企业经营成果的指示器,又是债权人衡量其贷款安全性的标尺。因此,无论是投资者(包括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或企业经营者,都非常关注净收益指标。本文将主要通过国外的情况,针对盈余管理动因,企业如何进行盈余管理以及盈余管理的利弊等问题展开探讨。一、盈余管理的动因所谓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和)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William.R.Scott)”。可见,盈余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经营者或(…  相似文献   

2.
盈余管理是目前会计学界广泛研究的课题。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一直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但在下列四个方面是一致的。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第二,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当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或交易安排。第三,  相似文献   

3.
马芳 《西部财会》2010,(2):39-42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GAAP(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其终极目的在于获取私人利益,具体目的为等资、避税、获取政治资本以及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等。盈余管理往往是在准则规定不明确或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在执行会计准则时应考虑兼顾会计政策的统一性与灵活性,尽可能减少会计的不确定性,压缩盈余管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谈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升柱 《财会月刊》2003,(12):10-11
一、产生盈余管理行为的客观条件 (一)会计准则等会计法规本身不完善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不完善性主要体现在:①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本身可能存在不合理因素.例如,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会计准则就可能出现偏向.同时,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为了使会计准则对自己更为有利,都会提出各自的要求,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为了在利益相关方之间求得平衡,就必须赋予企业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  相似文献   

5.
试论盈余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是近20年来西方实证会计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并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随着我国股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数量的逐步增加,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会计盈余(即会计收益)及其产生过程的质量问题.会计盈余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资源能否有效配置和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否有效决策.  相似文献   

6.
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西方国家会计理论界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这一问题也开始出现并日渐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试论盈余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华 《四川会计》2001,(11):8-10
盈余管理的涵义及特征在会计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盈余管理定义,按照美国会计学一、家凯瑟琳·雪普的定义,盈余管理实际上就是旨在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而另一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尽管两个定义有所不同,但都认为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得到一种令企业管理者满意的财务会计结果,而会计盈余是决定财务成果是否满意的重要参数。根据以上合理论界对该问题管理有以下特征:理的主体是企业管…  相似文献   

8.
试论盈余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在我国以又称盈利管理,其含义是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影响财务报告,以此来获得经营自身效用最大化而进行的一种按露管理,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它加以认识,首先,从机会主义观的角度看,它是经营为了在报酬合同、借款合同以及政治成本中达到预期自身效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其次,从有效契约观的角度来分析,盈余管理能为经营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当公司所处环境发生变化或面临突发事件时,它能有效地保护企业的利益,同时,也维护了契约中其他各方的利益,从而有效的降低契约成本,盈余管理最早产生于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但是,人们对它的研究才是近十几年的事,在我国更是刚刚起步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完善,研究盈余管理也势在必行,本就试着对盈余管理的有关问题谈谈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城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和方式日趋多样。基于各种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同时也加剧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在常见的盈余管理方式中,通过企业合并来进行盈余管理是较为典型且对投资者危害较大的一种。盈余管理又称利润操纵,其产生主要是由会计准则存在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和会计信息客观存在的不对称性所导致。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当局出于对股价走势、贷款要求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会通过选择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政策等方式来达到操纵企业利润的目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使企业能够借助会计手段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是人们瞩目的焦点。虽然在合理范围内的盈余管理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均衡年度收益,增强公司经营的稳定性等,有利于进一步激励管理者的创新能力。但因盈余管理有悖于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有悖于会计信息的中立性,会使会计信息失去公允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误导投资者并影响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过度的盈余管理是有害的,因此必须积极防止其滥用。  相似文献   

11.
经济利益在大多数情况下支配着人们的行为,由于企业管理当局与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职工、客户等)之间利益的不一致产生的盈余管理成为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对盈余管理的内涵、利弊和对策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盈余管理?目前存在不同的表述。本文采用狭义的盈余管理概念,即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人员运用判断以改变财务报告,从而使自己获益的行为。这里值得指出的是,与盈余管理同时并用的还有利润操纵、利润管理等。笔者认为,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并无严格的区分。从手法上来看,会计变更也是利润操纵的主要手段。至于合规合法,盈余管理的手法恐怕很难讲都是合规合法的。  相似文献   

13.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在经营决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管理行为。合理的盈余管理是出于良好的管理目的,合理、合规地选择会计政策或操纵应计项目,使报告利润达到某一水平。而盈余管理的滥用则是损害会计信息可靠性及相关性的异常行为。因此,有必要甄别企业盈余管理的滥用,并通过有效途径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4.
15.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财务会计界致力于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盈余管理就为当代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之一。在我国,随着股份制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问题也浮出水面,亟待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中,笔者在对盈余管理及其外延进行分析论述的基础上,结合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首先探讨了新会计准则环境下盈余管理工作发生的新变化,然后分析了在新会计准则出台之后开展盈余管理的具体方向和内容,最后结合企业盈余管理工作实践经验,提出了对应的盈余管理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管理者过度自信是企业中的常见现象,其后果容易导致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因此文章选择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与研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找到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效方案,避免企业进行不合理的盈余管理,能够在规范市场管理的同时,为企业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盈余管理的基本概念目前我国学者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观点。陆建桥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作出的会计选择";章永奎、刘峰则认为,盈余管理是"上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已有盈余管理研究忽视了管理者在偏好、风险回避以及技能水平上的差异.基于管理者异质性,运用高层梯队理论,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对管理者异质性视角下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不同背景特征的管理者团队可能会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进一步运用心理契约理论,发现企业存在管理晋升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择2011—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对企业盈余管理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机构投资者对投资者情绪与企业盈余管理关系的调节效应.通过面板数据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消除内生性,实证得出投资者情绪会促进企业加大正向盈余管理概率,但是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期,投资者情绪会抑制企业正向盈余管理水平,在投资者情绪低落期,投资者情绪会促进企业正向盈余管理水平.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上升,会进一步提高企业正向盈余管理迎合投资者情绪的概率,同时会缓解情绪高涨期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正向盈余管理水平的负影响,而加大情绪低落期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正向盈余管理水平的正影响,说明机构投资者扮演了"战略合谋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