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社会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调定为“又好又快”。这些都从深层次昭示着党和政府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不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又好又快”,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福祉放在首位,并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来提高人民福祉。人民群众福祉的不断提高是衡量发展的根本标准。衡量人民群众福祉的核心就是人民生活质量。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应当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谢昌贵 《老区建设》2007,(10):29-31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逐渐成为人民生活的必需,也成为一项强县富民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县域旅游经济对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协调发展县域经济、有效开展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继明 《天津经济》2003,(11):25-26,42
随着"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的全面实现,天津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地位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可以说,这10多年来是天津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好,改革开放步子迈得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2006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环境”。这是中央领导对全国人民的承诺,也是对当代务林人的嘱托。林业是开启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5.
吴斌 《魅力中国》2013,(16):12-12
群众文化活动是活跃一个地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素质的重要手段,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它的发展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地区的风骨和神韵,也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实力与活力。而先进的群众文化是人们用以正确表达喜、怒、乐等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它产生并贯穿于浩瀚历史长河的劳动生产过程,使人们在参与角色创作中体验到其它文化活动不可替代的愉悦,并在群众文化健康的审美享受中建立和升华高尚的审美趣味,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境界,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起到了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调和各种矛盾,营造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顺应人民群众求富裕、求公正、求安定的愿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也指出,“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解决民生问题”;解决民生问题,“要有制度的保障”,“要首先着眼于生活困难群体”,“还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中央领导的这些分析和判断,对我们从政治高度理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民生问题,以及民生问题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十分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强调领导者只有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因而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戴的前提下,才有资格代表人民群众。这实质上鲜明地提出了领导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这种关系的  相似文献   

8.
“诚心诚意为人民创造更加殷实的生活,让城乡人民共享城市化的实惠和文明”是新一届成都市委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诚,指真心、真挚、真实,不装模作样,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不阳奉阴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这种品格和境界,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重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提出了“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实施以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战略,是当前和“十一五”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最有效的切入点,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心所在。笔认为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之一就是要以人的生活为本,而“平安生活”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底线要求,符合当前社会现实和整个社会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群众追求平安、富足、幸福生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使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实惠。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人民群众对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切度和凝聚力,构建和谐辽宁的重要方面。切实改善人民生活,一是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二是要切实改善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和社会治安等公共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及其历史作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其历史演进中始终存在着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两个对立的观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内涵在于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但在创造历史活动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而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要求掌握人民群众和历史本身的辩证关系,即其具有一定历史条件性和历史局限性。针对于其现实意义,我国在进行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建设过程中,注重在思想层面上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性观念,强调其引领作用;注重从制度层面上对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及肯定其历史作用方面加以保证,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及肯定其历史作用毫不动摇,从根本上真正激发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守盛 《发展》2009,(9):5-6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甘肃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压力持续增大,民生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如何有效有序地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老张开车去购物,傻了。商场外面没车位,满了。绕着商场开几圈,东西没买,回了……"这首改编自雪村的新民谣反映了目前"有车族"无处停车的尴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机动车辆拥有量成倍增长,从而引发严重的"停车难"问题。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影响了城市的活力,制约了城市的发展,败坏了城市形象,恶化了城市投资环境,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日益突出的一个新的社会问题,成为各级政府急需解决和市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杨明 《魅力中国》2010,(27):231-232
我们想振兴舞蹈事业,那么我们首先就要熟悉人民,了解人民,才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因此采取一些必要的方式去接触不断变革的社会生活,仍然是我们群众舞蹈工作者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课题.正如鲁迅所说"不在生活旋流中,实在无法表现,假使以意为之,就决不能真切,深刻,也就不成为艺术.  相似文献   

15.
时下,各种代表会议、新官上任风行向人民群众许诺办几件、10件以至几十件实事。实事办得实实在在又都兑了现,无疑为人民造福,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给了人们实惠,人民群众自然会热烈鼓掌。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会人手,使社区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从建设和谐社区人手构建和谐社会,是符合中国社会变迁规律的战略性选择。本文着重阐述建设和谐社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杨春丽 《魅力中国》2014,(21):252-252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进行的,以满足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我完善的需求及其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群众文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她是人民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掌握文化和创造文化艺术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广泛性。  相似文献   

18.
王国平 《中国西部》2014,(31):14-17
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对于扩就业、增收入,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意义重大,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加快医疗卫生机构产权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而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现有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足和质量不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主要的矛盾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刘野萍 《魅力中国》2010,(9X):114-114
<正>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宣传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部分。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从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