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菲  范忠孝 《活力》2014,(16):54-54
作为记者,首先要学会采访。新闻采访作为新闻活动全过程第一阶段.是记者通过交流沟通获取受访者提供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并进行翻译加工保存的一个过程。在实际采访中.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通常会贯穿整个新闻采访活动,也影响着采访的成败。可以说,记者的业务素质包含两大基本功:过硬的文字功底和高超的采访技巧。人们常说一篇成功的新闻作品,需要“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许多优秀的新闻节目无一不体现着采访的重要性。因为采访对象的千差万别,也因为采访事件的复杂多样,要想挖掘出好的新闻来。关键在记者的采访技巧。那么记者在采访时需要做到哪些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呢?笔者认为下面几点比较关键。  相似文献   

2.
郑延金 《活力》2011,(11):230-230
在新闻报道中.记者都渴望能使用激发读者情感的语言,让新闻感动受众,而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的时代.新媒体的传播风格强化了这种渴望。而它往往出现这样的结果:记者选择的语言及事实比事件本身还生动、令人兴奋。记者尤其是年轻记者迫切希望自己的语言生动富有创造性,这种激励会使他们的语言和报道脱离了激发他们灵感的现实。 新闻写作要求是用事实说话,语言是用来准确地、生动地传播事实。新闻要按新闻的规律办事。事实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是激发记者灵感的现实,新闻报道就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报道新近出现的事实。记者写新闻就是选择、叙述事实,通过归纳、鉴别、组合,让事实呈现出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3.
刘超  赵黎明 《活力》2010,(12):225-225
互联网使地方媒体记者摆脱了地域的限制.任意获取所需的信息、知识,并可以比对其他地区的新闻,提高本地新闻采写的水平,锻炼记者的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但记者在利用网上资源时,要遵守有关规定和宣传纪律。网上提供的仅仅是一种信息,决不能照抄照搬,必须认清信息价值,核实信息的真伪.注意导向,善于寻找新闻切人点,使网络信息有效地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4.
郭亚洲 《活力》2013,(9):39-39
新闻的鲜度和速度一直被认为是广播新闻的最大优势.而新闻连线报道更是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记者的口述把新闻信息通过电话直接传输到电台直播间播报出去,它将广播新闻的时效性推向了极致。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广播新闻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声音,同时,连线报道也比传统的录音报道灵活。在这里有一个经典案例要和大家分享,就是二战时伦敦受到轰炸,美国记者爱德华.默罗制作的现场连线报道《这里是伦敦》系列节目。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赵仕杰通报社会,该省各级法院将为新闻单位提供6条司法保护。这6条司法保护是:1、记者在采访中遇到围攻、欧打、伤及人身权利时,人民法院应对违法者依法惩处,坚决为记者提供司法保护;2、对存在问题而又不正视问题、反而阻挠记者采访、侵害记者采访权的,人民法院应对记者的权益予以司法保护;3、对新闻单位和记者的一切合法权益,人民法院依法予以保护;4、新闻单位和被批评者发生纠纷时,人民法院应在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公正裁判的基础上,尽量采取调解方式解决,依法保护新闻单位的名誉权;5、记者在进行舆论监督时…  相似文献   

6.
白雪峰 《活力》2011,(3):143-143
新闻是受众认识社会的金钥匙,是广大群众与政府之间交流的一个平台.是媒体的立事之本,形象之本,强生之本,发展之本。没有新闻的媒体就不能称之为有影响力的媒体。而记者作为媒体里的一个细胞,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工作。记者所采编的新闻如何才能引起受众的关注,成为受众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记者在新闻采访时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相似文献   

7.
孔晓黎 《活力》2010,(10):219-219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尤其在市场经济下,新闻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分量不轻。新闻是报纸上最经常、最大量采用的一种文字形式。写新闻既易也难。所谓易,就是说有些记者写新闻时只把新闻事实经过叙述出来就简简单单地完成了一篇稿件.根本不去深挖掘、细琢磨,浮草了事.  相似文献   

8.
沈德威 《活力》2011,(6):206-206
新闻工作者不是这个社会的审判者、决策者,而应是观察者、传播者。而我们有些记者往往不认识这一点.在采访事件时指手画脚、评头品足、匆忙下结论,有时会给事情的处理带来被动。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从事新闻舆论监督的新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必须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9.
王晓丹 《活力》2010,(4):202-202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社区的成熟.社区新闻越来越受到市民报的重视.但目前市民报的社区新闻。大多零碎地出现在民生新闻和社会新闻版面.几乎没有固定的板块和专门的记者队伍.也缺乏系统的社区新闻理念支撑。  相似文献   

10.
史艳欣 《活力》2011,(11):192-192
连线报道也可以称为电话连线采访报道,是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电话为媒介,由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口述或是互动对话的形式,把新闻信息通过直播问直接播报出去。作为与广播消息稿、录音报道并用的一种手段.以记者口语化的描述,勾勒出新闻事件的画面.把现场氛围呈现出来,使听众如临其境,具有现场感.增强了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首先,“交通广播”连线报道,经验的总结。作为“交通广播”记者,在近几年的采访报道中。深刻体会到r,连线报道在制作程序上比录音报道更简便,表现形式比消息稿更加生动,所以成为当下广播新闻的重要表现样式。  相似文献   

11.
胡婧 《活力》2011,(11):223-223
现在民生新闻的演播室直播已经变为常态。大部分地方电视台都已经把直播作为了日常节目的播出形式.而其中又以3G和直播车为载体的现场直播最为引人关注.在这样的报道中记者摄像如何通过快速反应来完成现场掌控和新闻信息传达就成为直播中的重中之重。直播现场报道通常以突发事件为主体,如车祸现场、火灾现场、突降暴风雪致交通瘫痪等。这时的新闻事件直播报道就以新闻现场作为主体,演播室只起到串联作用。因此,记者在现场的掌控就非常重要,不仅要第一时间了解有用的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12.
马庆平 《活力》2013,(5):52-52
新闻记者在参加各种会议、领导活动中.有的记者能够从繁杂的会议信息、程序性的领导活动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独特的报道角度,写出特色鲜活的新闻稿件.有的记者只是例行公事,发篇会议稿、活动稿,这里面不仅有业务水平问题,还有一个新闻敏感性,优秀记者的新闻敏感性触角如“雷达”,在工作、生活中能够及时、敏锐地捕捉、感知,准确地判别新闻事实中所蕴涵的新闻价值,形成自己的逻辑概念和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3.
曹舒雅 《新远见》2011,(10):90-94
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的目的,在于传递权威信息,消除谣言.引导舆论。其中包含的媒介记者和普通受众在内的受众因素是左右新闻发布会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要优化新闻发布会传播效果.新闻发布者一方面要对媒体记者善加服务和引导,另一方面还要致力于完善政府——受众沟通平台。  相似文献   

14.
徐惠 《活力》2012,(6):224-22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近几年来,我们却看到了像《金庸去世》、《纸箱馅包子》等虚假新闻层出不穷,在互联网横空出世,各大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媒体记者不惜制造假新闻来吸引受众的眼球.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正义的使者像《新闻记者》一直在坚持评选虚假新闻,十年以来.他们在100条虚假新闻的评选上为媒体记者做了榜样,践行了新闻真实的定义。  相似文献   

15.
安雅心 《活力》2012,(6):203-203
角度,就是人们观察事物的位置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新闻角度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一篇报道的成功与否。角度不同,视点不同,结果会完全不同。因此,记者对采集的新闻素材,总是要进行分析比较,找准最佳视点.选取最佳材料,择取最佳表现手法,来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16.
卢小春 《活力》2013,(4):147-147
导语是新闻的眼睛和灵魂.是新闻的生命所在.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导语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作用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金伟群 《活力》2012,(23):84-84
一提到"无冕之王"、"党的喉舌",大家立即就会想到记者,是的,记者是我们国家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产物,前期采访是新闻记者为进行新闻报道所做的了解客观情况的活动,不同媒体的记者在获取关于新闻事件信息时都要进行采访,相对于广播、报纸,电视新闻采访有着画面、声音、场景的配合特点,现场感强.这就要求,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的记者要具备一些特别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揭晓,媒体纷纷追踪报道。然而,不到70岁的茅盾文学奖得主张洁却被某些媒体说成是“80多岁的老太太”。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不无幽默地指出,看来假冒伪劣之风也刮进了新闻界。他说甚至想建议中国作协所属的《文艺报》记者针对类似的不实报道做“关于新闻的新闻”。  相似文献   

19.
米娜  米强 《活力》2012,(2):127-127
新闻采访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曾经说过:没有不会回答问题的采访对象。只有不会提问的记者。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就是作为记者,要学会与人交流,要学会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记者只有熟练地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够灵活应用,才能搜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素材,挖掘出好的新闻点,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20.
马志 《活力》2012,(12):145-145
记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功有很多,其中观察力是不可或缺的。观察力是一种重要的新闻采访手段.也是一种应有的采访作风。记者只有深入现场目睹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才能写出具有真实感的新闻.从而增强新闻稿件说服力、可读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