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辉 《天津经济》2005,(9):32-34
一、主要金融风险及表现形式(一)信用风险 和操作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1.信用风险贷款和投资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贷款和投资活动要求金融机构对借款人和投资对象的信用水平做出判断。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商业银行的这些判断并非总是正确的,借款人和投资对象的信用水平也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下降。因此,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就是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即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2.
我国引入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衍生产品(CreditDerivatives)是一系列从基础资产上剥离、转移信用风险的金融工程技术的总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个市场在信用风险管理领域显示了独特的魅力。本文对我国引入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陈有志 《山东经济》2005,21(1):54-56
信用衍生工具是一种可用做转移、对冲信用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近年来,信用衍生工具市场一直保持着惊人的发展速度,其对信贷市场产生越来越大的正面影响,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正确认识信用衍生工具的发展及影响对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云  夏琳斌 《北方经济》2007,(19):76-77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在其经营管理活动中面临的最重要、最复杂的风险,指银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对象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义务而导致损失的潜在可能性,也包括由于借款人那的信用评级和履约能力变动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发生变动所引起的损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  夏琳斌 《北方经济》2007,(10):76-77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在其经营管理活动中面临的最重要、最复杂的风险,指银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对象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义务而导致损失的潜在可能性,也包括由于借款人那的信用评级和履约能力变动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发生变动所引起的损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借款人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范、化解、转移借款人信用风险的方法和措施,利于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从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郝金洪 《特区经济》2005,(12):319-320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模型和方法商业银行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有信贷决策的“6C”法和信用评分方法等。“6C”法是指由有关专家根据借款人的品德(character)(借款人的作风、观念以及责任心等,借款人过去的还款记录是银行判断借款人品德的主要依据);能力(capacity)  相似文献   

8.
信用衍生工具是用来交易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在使用信用衍生工具交易信用风险的过程中,信用风险从金融工具中被剥离,使信用风险和该金融工具的其他特征分离开来。信用衍生工具的交易者主要有银行、保险公司、企业和基金经理等。他们希望通过交易来满足信用风险管理的需要,如管理信用额度、监管资本的冲抵情况、降低风险率、提高资本回报、管理资产负债表、进行组合避险等。本文介绍了信用违约互换等四类信用衍生工具,通过举例的方式描述了银行等交易者可以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达到以下目的:包括控制贷款、信用卡、票据信用风险、提高资本回报率等。  相似文献   

9.
信用衍生工具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但是,目前在我国发展信用衍生工具交易,帮助银行降低信用风险,存在着监管困难、引发新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等制约因素。应该遵循“大胆探索,稳步发展;提高质量,加强内控;积极引导,强化监管”的方针,推动信用衍生工具交易发展,促进商业银行不断分散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0.
刘莉  彭建坤 《特区经济》2005,(6):316-317
信用风险一直是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主要指银行信贷方面的风险。保险公司和银行一样都是负债经营的金融机构,本身就面临着信用风险的冲击。随着保险公司的各种资本在资本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主要指养老金和寿险)、保险公司资金运作的重视以及各种信用保证保险(包括车贷险,住房按揭保险等)的出现,信用风险对保险公司变得更为重要。特别是自2001年来全球经济萧条,安然、世通电讯等公司纷纷倒闭,信用风险又创新高。继90年代的信用危机高潮之后,2002年的违约率高达12%,使不少保险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例如,最近在我国频繁暴光的车贷险的信用风险给产险公司带来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信用风险是指债权人由于债务人违约或债务人信用等级或履约能力发生变化造成损失的风险。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这种风险主要源自借款人违约或资信恶化而使债权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随着商业银行业务日趋多样化,信用风险不仅产生于传统的贷款业务中,而且在票据贴现、透支、开立信用证、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同业拆放、债券包销、担保等业务中也涉及到实际的信用风险。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则包括由交易对手直接违约和交易对手违约可能性发生变化而给银行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因为从组合投资的角度看,资产组合的价值不仅会因为交易对手的直接违约发生变动,而且,交易对手履约的可能性也会因信用等级降低、盈利下降等因素发生变化从而给资产组合带来损失。笔者认为,强化商业银行信用风除管理重点在内外部途径。  相似文献   

12.
信用衍生产品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荣  魏婧 《华东经济管理》2003,17(5):121-122
本文介绍了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信用衍生产品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以及信用衍生产品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市场机制和法制建设尚未健全,社会经济生活中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坑蒙拐骗等失信行为有所存在。同时,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金融、保险、电信服务、社保等高风险行业,以及商务活动、消费信贷等领域,对信用服务的需求已大量存在,商业信用风险防范的问题日渐突出。所以我国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需要同时解决规范市场主体经济行为和商业信用风险防范两个层面的问题。从社会需求看,规范市场秩序,防止违规失信行为对社会经济和公众造成的伤害,建立联防机制更具普遍性和紧迫性,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赵桂芹 《浙江经济》2002,(20):28-29
对信用的理解有很多,具体到货币、资金方面,则主要表现为债权债务关系和对待债权债务关系的态度。而风险是由于事物发展过程中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经济人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潜在可能性。对银行而言,信用风险可简单地定义为银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对象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义务的潜在可能性。但信用风险不仅仅是债务人的违约风险,在更广泛意义上是债务人在履约能力上的变化而导致银行资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入世以后,外资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大量进入和各种金融衍  相似文献   

15.
刘红  陈丽伟 《现代乡镇》2009,(10):15-17
信用衍生产品是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规避信用风险的新型金融衍生工具。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上最为基本、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类风险,它是指在金融交易中,交易对手或债务发行人违约或信用品质潜在变化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1992年,在巴黎举行的ISDA(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的欠缺,导致其对客户信用风险防范能力不足,是客户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明确信用管理职能部门,培育企业信用文化,较好地运用信用管理手段,评估客户,有效地实施信用政策,发放信用额度和信用限期,规范收账程序,强化考核管理等措施,实现既维系客户关系,又防范信用风险,最终使企业的销售活动步入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信用衍生工具是近十年美国银行业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创新,针对我国商业信用风险普遍存在的现状,运用信用衍生工具的信用互换、信用违约互换和信用期权三种形式可以将商业信用风险有效转移.在运用中应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方面的法规.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利用信用衍生产品化解信用风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也是转轨经济时期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本文通过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状况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探讨发展信用衍生产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抵御信用风险能力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信用衍生产品、合成CDOs与信用风险转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银行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转移信用风险从而降低其风险暴露.本文介绍了银行在转移信用风险时所使用的基本的信用衍生产品以及合成CDOs,并对银行信用风险转移可能涉及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各关联协会。会员企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方面也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4年1月,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被商务部信用办(原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为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业试点单位之一。经过几年的努力,协会基本建立了“以评价企业履约能力为主、履约意愿为辅”的工程建设企业社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制订了工程建设企业社会信用管理办法,并在行业内培养了457名社会信用评估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