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看经济学     
右倾经济学经济学除有传统分类外,还可根据其倾向分成“左倾经济学”和“右倾经济学”,左与右虽有共同的目标,但也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此外还有一定互补特性。“右倾经济学”,因有其特有的“冷酷、残忍”的特性,在社会少为常人所知,但相信它在高层内心中却广为流传。右倾经济学虽然冷酷,但也确实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其弊端就是容易被既得利益阶层所滥用,而充当剥削分化的理论工具。因为右倾经济学是以恶的一面为动力,所以容易形成善恶好坏界限模糊的错觉。  相似文献   

2.
新老制度经济学的思想起源及方法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老制度经济学思想起源的回顾,引出了新老制度经济学研究思路和方法论的比较问题。总的来看,老制度经济学着眼于经济社会整体,采用结构分析、整体分析,归纳和演化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而新制度经济学则注重于个体经济行为的研究,采用一般均衡和个体理性方法来分析经济问题。在与当时主流经济学的关系上,老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划清界限,而新制度经济学则在一定程度上修正、发展了新古典经济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两大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方法论的发展与成果概述,阐明了两者的产生基础、发展脉络、区别和联系,进而探讨了两大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有关分析方法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4.
现行经济学学科设置问题与法律经济学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比较国内外现行经济学学科设置,评述法律经济学的学科定位、学科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与法律经济学的关系,发现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目录下,增设法律经济学这一内容丰富、方兴未艾的金矿学科,已经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5.
刘涛  张继波 《山东经济》2007,23(4):19-21
经济学是研究客观经济运行的理论,因此现实的经济状况,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由于东方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无论是成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很自然地产生于西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方经济的差距逐渐缩小,改革开放带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经济需要能反映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来指导。但在创建中国经济学的同时,出现了很多困惑经济学者的问题。这些问题不理清,中国经济学的建设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中国应该也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6.
高珂  李晴 《改革与战略》2010,26(12):183-186
文章介绍了威廉姆森在交易成本经济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在简要回顾交易成本经济学发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威廉姆森对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基本思路和三大主要贡献。文章还讨论了交易成本经济学对于正处在变革时代中国经济的启示。文章认为,由威廉姆森开创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对于我国市场体制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彦和 《南方经济》2001,140(5):79-79,24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的著名经济学家尹世杰教授的新作《消费力经济学》,是我国消费经济学领域的又一拓荒新篇。尹世杰教授是我国消费经济学的开拓者,学术带头人。他对我国消费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从消费经济学原理开始,不断向广度、深度拓展,不停地垦荒耕耘,撰写出版了消费需要、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方面一本又一本的学术专著。《消费力经济学》是他不断拓荒的又一新成果,是笔者所见的我国消费力经济学方面的第一本专著。他这种拓荒精神是值得经济学人学习的,而且他今年已经79岁高龄还笔耕不辍,更增加了我的敬意。因而读完这本专著后,心中油然生起一股愿望-写点东西,既评介这本书,又借此提前向他祝贺80大寿,祝他健康长寿,带领消费经济学人,进一步开拓消费经济领域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西方主流化遭遇重大质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遇到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这场运动对西方国家主流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批判,它对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西方主流化趋势不啻当头棒喝,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方向需要重新反思。笔者认为,科学的真正精神是多元论的,新古典经济学无疑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完全被放弃,但它许多严重的缺陷和“科学性”的多少长期得不到讨论,其霸权地位也已对学术自由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是战后美欧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教训,我们不应重蹈覆辙。现在,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这场国际运动所提出的问题,放弃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新古典主流化和数学形式化这种取向,采取渐进的和试措的改革办法,兼收并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教育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张为杰 《山东经济》2011,27(3):41-45
对于“经济学究竟是什么”这个元经济学的问题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困扰着经济学家与哲学家。这既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又是一个哲学问题。在梳理穆勒等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学本质观点的基础上,以经济学的角度进一步分析经济学的科学性,特别是数学工具的运用对于经济学向自然科学方向迈进所做的贡献做出论述。经济学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其研究目的、研究过程受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影响上。经济学具有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特质,但是经济学的科学性似乎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构并非是简单的内容置换所能完成的,而是研究范式的根本转换。但研究范式的转换也不是用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或发展经济学加以替代,而要从中国经济的现实背景出发找到它的制度前提和研究起点。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起点必须能够充分反映中国转型期制度变化的特点及其经济表征,转型期经济的提出对这一问题做出了新的探索。鉴地人在制度变迁和经济活动的重要性,本文认为以人的生产关系作为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适当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什么是经济学展开分析,从生活中的经济学入手分析当下生活经济学无处不在,并督促我们如何更好的理论和实践联系到一起。  相似文献   

12.
龚唯平 《特区经济》2003,(10):24-26
近两年,中国经济理论大舞台上最走红最耀眼的明星恐怕非新制度经济学莫属.一批又一批制度经济学论著出版,一个又一个制度经济学新理论登台亮相,制度经济学热潮席卷神州大地.在这种一边倒的热潮中,有关对新制度经济学的深层次冷思考是不多见的.有鉴如此,本文试图从新制度学派与新古典学派的关系入手,简要分析新制度经济学在理论逻辑上的两大悖论.  相似文献   

13.
饶磊 《中国城市经济》2011,(23):133-134
企业理论中,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及演化经济学基于不同的哲学基础,用不同的解释范式,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提出了各自的企业理论,例如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模型及生产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契约理论提出的现代企业理论以及演进经济学基于有限理性和复杂系统提出的企业理论等,通过考察各理论体系企业理论方法论的差异,从而发现其分析范式中哲学基础、研究对象、分析方法的差异,并试图给出相应解释。  相似文献   

14.
黄万盛 《珠江经济》2007,193(9):4-14
今天与大家一起交流我的研究心得,算是我的“2007年哲学经济学笔记”?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马克思的1843-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所有的学术思想,都有思想脉络和思想谱系传承、发展的相互关系。在经济学当中,有一条谱系,这条谱系在最近几十年的经济学发展当中越来越不为人重视。它的基本特征就是人文经济学的谱系,即从人文的角度了解经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传统经济学与混沌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基础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比较研究,并在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局限性进行重新认识的基础上给出了经济学发展的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16.
民族经济学学科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现阶段民族经济学在学科地位与性质、研究内容与方法等方面亦存在诸多不足,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我们应理清民族经济学学科性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的相关思路与现点,以推动民族经济学学科健康发展,培养更多的民族经济人才,使民族地区的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一、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述自然资源经济学是一门运用经济学原理(特别是生产经济学、市场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以及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研究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分配及其内在规律的边缘性综合应用学科。它创立于本世纪30年代。  相似文献   

18.
这是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香港大学经济学教授张五常不久前所做的一个演讲,席间言辞不负“狂生”之名。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科学性的争论由来已久,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独特性决定了经济学是一门有别于自然科学的科学。经济学的科学性,更有赖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20.
新兴古典经济学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代以来,杨小凯、罗森、贝克尔、博兰、黄有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运用非线性规划(超边际分析)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精彩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模型,掀起了一股用现代分析工具复活古典经济学的思潮,形成了一个以超边际分析为基础工具,以专业化经济、分工、和经济组织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析框架。由于这一新的分析框架的最大特点是使古典经济学的灵魂的新兴古典躯体中复活,因此被称为新兴古典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