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从农地“三权分置”视角,分析中国农地制度改革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与竞争的理论逻辑,并以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和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地“三权分置”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弱垄断势力企业的促进效应更大,这些结论在排除行业发展趋势、全国性政策影响、控制非平行趋势后仍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农地“三权分置”通过降低农产品加工企业成本促进了技术创新。此外,农地“三权分置”对林产品加工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种植加工与养殖加工企业。研究展现了农地“三权分置”在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与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为理解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经济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张合林  赵明 《财经科学》2015,(7):100-111
本文以农地保护相关参与主体为例,以博弈论方法分析我国征地制度框架下农地资源保护成本与效率不成比例的原因.由于各方利益主体相互掣肘,最终的博弈结果是各方利益制衡下农地保护目标难以落实,农地保护绩效水平低下,所以,改革现行以征地制度为核心的行政计划为主的农地保护制度,进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农地保护的作用是农地资源有效保护的合理选择和基本途径,并以埃奇沃斯盒状图为模型简要分析了市场机制下农地资源保护的帕累托改进路径及过程.  相似文献   

3.
国外农地金融制度的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地金融设立的背景和作用的分析,对比分析了这些国家农地金融制度的组织结构、资金来源和业务范围以及政府的作用.提出要建立我国的农地金融制度:近期,应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作为试点农地金融业务的机构;中长期,在政府扶持下成立土地银行,但应逐步减弱政府在农地金融制度中的作用,增强农地金融机构自身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国外农村土地流转的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外在推进农地流转过程中,注重农地流转与土地规模经营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引导作用,农地流转形式也多样化,农地流转法律体系也比较健全。我国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现阶段应加大政府推动和引导的力度;建立和完善多种流转方式;完善农地流转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创新成果的“公共产品”特性会导致市场失灵,单靠市场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很难达到社会最优研发投入水平.这就需要政府进行适度的干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失灵”带来的缺陷.总结并分析了政府采购、公共研发、政府财政资助等相关科技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及调控作用,对于正确制定并利用科技政策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共财政政策与技术的创新和扩散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是“蛙跳式”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技术和知识是公共品,其生产也具有高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政府公共财政应在引导和支持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当前中国应改革政府预算制度,确定科学的财政支出范围和结构,加大R&D投入,并通过税收优惠、政府采购、加速折旧等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企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7.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依法鼓励农户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处于探索阶段,农地产权残缺、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是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约束.农地的合理、有序、健康发展有赖于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农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农地流转市场的健全.  相似文献   

8.
李江磊 《经济前沿》2004,(11):10-12
农业技术创新对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障城市化进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提高农民收入都起着重要作用。现有农地制度存在着诸多阻碍技术创新和实现的弊端,表现在抑制技术创新需求,降低新技术使用收益,不利于构建和激励农业技术创新主体,不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上,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第三次农地制度变迁,即坚持人本原则,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制度变迁成本最小原则和产权清晰原则,沿着双重路径,构建多元化的土地承包和承租经营形式,并完善相应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现代生产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其进步改进和创新了生产工具等生产资料,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深度和广度,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它所带来的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促使我国政府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引导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进而做出了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加强技术创新,不…  相似文献   

10.
通常情况下,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由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及政府组成。其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学和研究机构是技术创新的源泉,中介机构是联系技术创新源泉与技术创新主体的“桥梁”和“纽带”,政府则是整个创新系统的营造者和维护者(或者说是宏观调控者)。他们处在特定的创新环境中,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共同推动着区域技术创新的发展。而在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市场发育不良、创新资源缺乏、创新系统所处的发展阶段较低等原因,其创新主体结构表现为以政府为技术创新“准主体”,以推动企业向技术创新主体发展为方向,以积极培育创新中介组织为侧重点,以促进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的有机联系和合作为突破口的渐进结构。政府在欠发达地区的创新主体结构中处于核心和关键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汉欣 《经济地理》2008,28(1):73-78
深圳是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试点。文章分析了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阐述深圳经济发展的三大转变及深圳自主创新经历的三个"台阶",指出高科技园区是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载体,深圳区域创新体系有鲜明特色及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与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产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特点检验: 1999~2004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虹 《财经研究》2007,33(4):52-61
根据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所公布的37个产业1999年至2004年技术创新权威统计数据,文章研究检验证明:(1)从总体上看,中国产业技术转化能力不强,创新资金投入的专利产出量比较低,政府投入资金相对不足。产业竞争越激烈、进入门槛越低,其创新投入动机也越低。(2)国有企业与三资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人力和资本投入上,具有不同的投入产出规模报酬递增效应特点。(3)高新技术产业与非高科技产业虽然在创新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产业创新倾向以及新产品市场份额、专利申请数量等创新产出上具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引进技术的转化能力上仍然具有同质性,都需要在引进的基础上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4)以新产品市场份额衡量,企业资金的创新产出效率最大,政府资金次之,金融机构贷款最小;以专利申请量衡量,企业资金与金融机构贷款均具有显著性,而政府资金则不具有显著性。据此结论,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伍佳妮 《技术经济》2017,36(4):23-29
通过文献研究,将政府作为、生态意识、社会资本、技术能力、资源支持和绿色营销能力6个因素作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实现的关键因素,构建了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基于来自国内262家企业的调研数据,利用AMOS22.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以验证研究假设。结果显示:政府作为、生态意识、社会资本、技术能力和绿色营销能力5个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综合绩效有正效应且影响比较显著。最后提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兴低碳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任何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下,产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低碳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低碳技术的创新,而且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低碳生产力的提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低碳产业还将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低碳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竞争优势的培育,可以从创造和提升生产要素、构建低碳产业创新系统、扩大和提高低碳产品国内需求的规模和质量、推动低碳产业集群的形成、建立和维护市场竞争的秩序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实力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洪名勇 《经济地理》2003,23(5):606-610
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将经济增长、科技创新整合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进步、科技知识生产、交换和运用(消费)情况。凡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区,大多都是经济实力较强的省区,多是东部省区;而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的省区,同时也是经济实力比较弱的省区,多属于西部省区。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施西部科技创新战略,提高西部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世代交叠模型,分析金融转型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表明,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选择以投资扩张和技术转移为基础的发展战略是后发国家促进技术进步的最优选择;当距离世界技术前沿越来越近时,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将会转向技术创新。在转变过程中,后发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具有门槛效应。后发国家在前一阶段赖以进行投资扩张的金融体制,加上追赶型发展战略下地方政府的增长最大化冲动,可能会延迟后发国家向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smart cities are now the subject of a growing literature, there is a paucity of research which considers how smart city projects develop on the ground. This paper begins to address this concern by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transport application, MotionMap, within the MK:Smart smart city programme. MotionMap aims to provide city-wide real-time transport information services. It is being developed through an ongoing dialogue spark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lead users and prototypes of a smart transport app. We draw on insights from 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 and social practice theories to explore how ‘smart’ might be integrated within and potentially transform the plurality of mobility practices that exist in cities.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五维度的生态化技术创新制度分析框架,并进一步推演出包含了11类制度的生态化技术创新制度结构-功能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的美国学派:经济思想史所遗忘的学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美国经济的崛起过程中,美国学派经济学家对美国的经济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美国成功赶超英法等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功不可没。该学派的核心思想表现为:制造业立国;贸易保护主义;政府的重要作用;高工资战略;教育、智力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同时,美国学派不仅作为技术创新经济学、李斯特经济学说和庞巴维克-费雪资本利息理论的先驱等在经济思想史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而且其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特别是高工资战略对当代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技术创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茂吉 《经济地理》1996,16(3):41-47
本文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概念.重点对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概况和技术创新活动的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了不利于产业带技术创新的障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