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物产业是新兴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国家予以了高度重视。本文介绍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和国家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关部署。[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回眸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代表了近20年来全球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其中60%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也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到9%。生物医药作为一个产业在发达国家已呈规模性发展。美国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生物技术市场资本总额超过400亿美元,市场销售逐年增长,1997年的销售额为60多亿美元,2001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2003年在过去基础上保持了平稳增长,年增长率大约在20%以上。欧洲在发展生物药品方面也进展较快,据欧…  相似文献   

3.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产业是关系到未来我国十多亿人口吃什么的大问题,生物医药产业更是关系到十多亿人口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问题。应坚持“放水养鱼”的办法,研究制订支持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类似“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包括投融资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人才政策等。  相似文献   

4.
国际上第一个生物医药技术产品问世至今还不到20年,但迄今全世界投向市场的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已接近100种,还有350多种生物技术药物处在最后的临床实验阶段。仅美国通过FDA批准的新产品就有70多种。全球生物技术药品预计到2006年可达240亿美元。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经历了13年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研发水平差距不大,有些方面甚至还领先于国际水平,但产业化水平的差距却很大。  相似文献   

5.
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重点发展的高技术产业之一。根据国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文章总结了影响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四大关键因素:金融因素、科技因素、产业因素、一般因素。阐述了各关键因素在集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根据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际现状,提出了政府引导下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关键在于引导研发力量集聚、培育创业环境以及导入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6.
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5—2020)》中,生物技术被列为未来我国科技发展的6个战略重点之一。专家预计,到2010年中国仅在生物技术产业方面的生产总值,就将达到5000亿元,到2020年将会达到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  相似文献   

7.
专家纵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基因组研究、生物信息学、转基因技术、干细胞研究、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克隆技术、生物芯片、反义寡核苷酸技术、高通量药物筛选.组合化学等现代生物医药新技术的出现,令人眼花缭乱,它把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带入了一个新的天地。概览全球其它行业发展低迷的状况,医药行业仍在迅速发展。我国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尽管在发展规模上还不如欧美等发达国家,但近年来在发展速度上却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面对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大有风景这边独好的情景,本刊记者特邀有关专家对我国生物医药发展趋势及对策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生物技术药物是以基因工程、抗体工程或细胞工程技术生产的,源自生物体内,用于体内诊断、治疗或预防,主要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疫苗、多肽和核酸类药物。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特性,技术  相似文献   

9.
加快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等新型产业形态初步形成,生物技术产品已悄然进入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首次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 (GML)指数测算了2003-2011年我国各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环境技术效率及其变动状况,将环境技术效率的变动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两个方面,与未考虑非期望产出的GML指数以及当期考虑非期望产出和未考虑非期望产出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开展对比,并进行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技术效率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省际差异主要来源于效率改进;如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技术效率的增长高于考虑非期望产出时的环境技术效率;当期生产技术下的环境技术效率增长普遍低于全局生产技术下的测算结果,且其省际差异明显缩小;各个省市的环境技术效率均存在显著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11.
积极采用风险投资促进我省生物制药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托我省丰富的物种资源及基因种类,把以生物制药为基础的医药产业培育成我省在新的世纪里的支柱产业,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我省参与西部大开发,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重要内容,基于我省生物制药研究和开发的现状,要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产业,把其培育成我省在新的世纪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就必须在生物制药的研究和开发上引入风险投资机制。  相似文献   

12.
经历了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2010年再次发力,实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生物技术日新月异,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大幅"侵占"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13.
足球产业作为一种富有朝气的产业,在欧美等国的经济申占据重要的位置。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其经济上升势头强劲,但是在利益巨大的足球产业的开发上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用战略眼光来认识与对待,尽快开拓中国足球产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比较分析欧美发达国家和国内知识服务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指出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国外知识服务产业发展成功经验,并提出一些初步建议,为我国政府制定促进现代知识服务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传统的大豆生产和消费大国,对大豆有着较高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大豆消费量的急剧增长,自产大豆已经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大豆进口量持续增加.在进口大豆数量增长与国产大豆持续低迷的双重冲击下,我国大豆产业濒临不安全状态.今后,我国仍然面临大豆生产和需求的突出矛盾,并且当前大豆产业岌岌可危的紧张局面经不起进一步恶化.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探讨我国大豆的优劣势,提出我国大豆的了相关对策建议,以图促进我国大豆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传统的大豆生产和消费大国,对大豆有着较高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大豆消费量的急剧增长,自产大豆已经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大豆进口量持续增加。在进口大豆数量增长与国产大豆持续低迷的双重冲击下,我国大豆产业濒临不安全状态。今后,我国仍然面临大豆生产和需求的突出矛盾,并且当前大豆产业岌岌可危的紧张局面经不起进一步恶化。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探讨我国大豆的优劣势,提出我国大豆的了相关对策建议,以图促进我国大豆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已经成为理论和实践领域的热点议题。基于对上海、浙江等地一些具有代表性园区的实地调研,文章从产品和服务结构、管理运营机制和产业链搭建等方面对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剖析,针对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提出应加强政策引导和科学规划、注重园区功能定位、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多渠道积极招商引资等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园区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以1999年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为标志,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采取措施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及其相关配套政策,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党的十八大要求及其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可以看出我国酒文化产业发展要基于经济、社会与文化价值开发才是根本。我国有着多样且深厚的酒文化资源,然而酒文化产业发展过于注重经济效益,没有充分发挥酒文化产业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价值,我国酒文化产业发展急需发展思维的突破和发展模式的创新。通过我国酒文化产业的历史经验与国外酒文化资源开发的比较借鉴分析,通过从投资体系、体制改革、人才建设、传播体系、市场机制这五个方面进行酒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与政策构建。  相似文献   

20.
服务贸易与服务产业的协调: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服务贸易与服务产业发展总体协调,服务贸易政策和服务产业政策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从具体行业看,仍然存在制约服务贸易和服务产业协调发展的政策性障碍。以具体服务行业为分析对象,可梳理总结服务业开放政策、服务业出口政策与服务产业政策不协调的方面及具体表现。相应地,从体制机制、开放与改革、对外资开放与对民资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结合等方面,可提出加强服务贸易与服务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