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上帝的赏罚     
1963年,一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道捣蛋的戴维(她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为什么她在家和学校常看到一些像她这样的好孩子被上帝遗忘了。西勒·库斯特是《芝加哥论坛报》儿童版“你说我说”栏目的主持人,十多年来,孩子们有关“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为什么不惩罚坏人”之类的来信,他收到不下千封。每当拆阅这样的信件…  相似文献   

2.
每一期杂志新鲜出炉的时候,我们总要到采访对象那里,把杂志亲手送给他们。一次,恰巧那位采访对象不在,而她的同事接待了我,他翻了翻杂志后问我:“现在做记的也不容易,你送杂志过来一定是想让我们经理多订些杂志吧?”我反问他:“这有什么区别吗?”他把我的问话当成默许之后,竟不屑地看了我一眼说:“当然不一样了,作业务的现在谁瞧得起啊!”  相似文献   

3.
雷晓宇 《中国企业家》2009,337(8):56-57
很多人认为,张欣是一个让商界男性黯然失色的女人。但显然她本人并不这么认为。“我是一个没有任何女权意识的人。”她对《中国企业家》说,“男人和女人就像一只鸟的一对翅膀,少了哪个都不行。”  相似文献   

4.
不知是哪位商家前辈说的“顾客就是上帝”。我很感谢这位前辈的真知灼见,让我们这些芸芸众生能够在消费中享受到优秀的服务。随着这句话的流行,任何一个想发财的老板无一不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经营宗旨。  相似文献   

5.
上帝的苹果     
约翰死后去见上帝,上帝查看了一遍他的履历,很不高兴:“让你在人间活了六十年,怎么一点成绩也没取得?”约翰辩解说:“主啊,这也不能完全怪我,是您没给我机会呀。如果您让那个神奇的苹果砸在我头上,那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就该是我啦。”上帝想了想,说好吧,我们不妨就试验一次。上帝手一挥,时光倒流回了三十年前的那个苹果园。上帝摇动果树,一只红苹果落下来,正好掉在约翰的头上。约翰捡起苹果扯衣襟擦了擦,没几口就把苹果给吃了。上帝又让一只更大的苹果落在约翰头上,约翰又把那只苹果给吃了。上帝叹口气:“可怜的人啊!”决心再给约翰一次机会…  相似文献   

6.
两个烧饼     
上高一那年,我十五岁。有一天早上,我没来得及吃早饭就去了学校。上第二节课的时候,娘突然推开我们教室的门大声问:“俺家的梅子在这儿吗?”当时,我们全班同学都愣住了,我赶紧跑了出去,身后传来一阵哄笑。娘看到我,急忙从怀里掏出一个包,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露出两个焦黄的烧饼。她把烧饼要递给我,说“:快吃吧,闺女,还热着呢。”我没有接烧饼,生气地说“:谁让你来的?我不吃!”说完转身就要走。娘一把拉住我说:“不吃饭不行啊,正长身体呢,快拿着。”我一瞅她的样子更来气了。她灰头土脸的,好像头也没来得及梳,穿着肥大、没型、过时的衣服,还…  相似文献   

7.
顾客是上帝,但上帝也要学会推销自己,这是一个70多岁、容貌优雅的女士,在许多年以前教我的。她脸上只有两种表情,快乐或是非常快乐。有一天晚上,在讲授人际关系的课堂上,我正和学生讨论到店员使他们受气的情形。我们举了很多例子,有些店员对顾客根本不理不睬,有的则态度恶劣,没有礼貌。最后轮到这位女士发言,她说:“我并不责怪这些可怜的店员,有时顾客对他们也很不客气。我常常享受他们最亲切的服务,他们都对我很好,我有一套方法。”于是,她告诉我们她的方法:“我走到店员前面,向她微笑着说:‘你可以帮我忙吗?’我几乎从来没有被拒绝过。”…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朋友和老板去餐厅吃饭。服务小姐的态度非常恶劣,脸上没有半分笑容。朋友很生气,要投诉她,却被老板制止了。老板说,也许她失恋了,也许她刚刚被上司指责过,总之,我们应当原谅她。“不管什么理由,也不应该影响工作,这是她的错。”“是的,”老板意味深长地说,“正是因为她全错,而你全对,才需要你的宽容。”朋友说了一句让老板喷饭的话:“没想到您还有傻根精神。”“所以我是头儿,”老板笑着说,“你是我的员工。”多一些感激,多一些宽客,多一些轻松。而把这些全部总结起来,就是多一些慈悲。在我们感到不痛快的时候,感到人生无望的时候,我…  相似文献   

9.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07,(10):130-130,132
五一国际劳动节刚过,全世界劳动人民都手搭凉篷看到,沪证综指冲过了4000点。我手搭凉篷看了看我的女朋友,说:“咱们分手吧。”我的女朋友是一位经济学家。6年前我母亲把她介绍给我时说“作家不行,导演不行,演员不行,主持人也不行,就剩下经济学家了,你好自为之吧。”  相似文献   

10.
本来低调继承父业的宗馥莉~时间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焦点。宗馥莉的知名度几乎赶上了爸爸宗庆后。她的一言一行也被舆论盯住并咀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宗馥莉表示让其倍感头疼的是要花费太多精力去“跟政府打交道”,“我觉得政府需要面对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一代永远不可能像我老爸那一代一样”。  相似文献   

11.
经理箴言     
把员工做大让领导做小在企业当中,我们经常有很多、很多的讨论,我们经常自我反思、自我调整,我们内部形成了自我否定的文化。但很多人却说:“海尔肯定是不行了,连他们自己都说他们不行了。”这就是一种劣根性的表现,是一种悲哀。其实呢?如果你自己都不敢承认,或者看不到你自身的问题,那你怎么进步,怎么和别人竞争呢?甚至有的企业直到倒台的那一天,还在强调理由,还说“不是我的问题”。《世界是平的》一书说把客户  相似文献   

12.
对话之前,电话里我说最大的愿望就是盼望“你们俩‘掐’起来。”一向谦虚的池莉说自己“不擅言谈”,很可能对濮存昕的话总是“我同意”,这样就让他一人独讲算了。她的另一个担心就是“要拍照?不行不行,我长的不行,所有给我拍过照的摄影师都说我长的没棱角,怎么拍都不行。好多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夸我好娃娃,我说老师像妈妈。”如果告诉你这首儿歌是一群聋儿唱出的时,你一定感到惊奇。是谁改变了这些孩子的命运,让他们从无声世界到有声的生活?她就是义乌市残联聋儿语训工作室主任、“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徐仙琴。她就像巩俐主演的电影《漂亮妈妈》中的主人公,一样的年轻漂亮,一样是用单薄  相似文献   

14.
我一生逃过很多劫难,人家说我的命大。我说不是命大,是上帝太忙,把我忘掉了。我们家是一个大家庭,太平天国军打破常州城时,曾祖父投河而死,我们家被扫地出门。抗战时我们家居苏州,日本人来了,我们第二次被扫地出门。“文革”中,我下放宁夏两年四个月,回来后发现造反派住在我家,家里连一个纸片都没有,这是第三次扫地出门。这也很好,没有财产,就没有包袱,很轻松。  相似文献   

15.
早就听说邯郸有几位很干练的女审计干部 ,新世纪第一个“三八”妇女节前夕 ,我前往邯郸对她们进行了采访。本想请她们谈谈工作中的感受 ,但她们谈得最多的却是丈夫、孩子和家。裴淑清1951年生 ,1988年调入邯郸审计局 ,社保审计处处长(初见裴淑清时 ,觉得她有些拘谨 ,手不停地摸摸头发拽拽衣服。我说她长得很像我邻居家的大嫂。她笑了 ,说 :人家准没我这么胖)别人都说我胖。常言说 :心宽体胖 ,我这个人没什么烦心的事儿。现在想想 ,惟一觉得对不住的就是我丈夫。他是做什么工作的?是医生。好职业?唉 !别提这事儿 ,一提这事儿我就…  相似文献   

16.
我想有双手     
“假如你失去了双手怎么办……”这是一个绝大多数人都无法面对的残酷假设。然而,对于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镇满天红村的少女隋香来说,这不是假设,而是3600天噩梦般的现实。——作者题记 1998年6月22日,当我第一次看见隋香的时候,隋香笑着说她平时最喜欢剪和画,喜欢唱歌和听歌,还伸出脚来说,昨天蚊子在她的脚上叮了七个包。其实,眼前这个乐观可爱的16岁女孩,原本最有理由悲伤,因为她没有手。“我学会的歌很少,我们家没有收音机,也没有录音机,都是跟别人学,或是在电视上学,我出事那年,他们都说我活不长了,我喜欢看电视,家里就借钱给我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 1988年10月5日,时年6岁的隋香,在几个小朋友的帮助下,因为好奇,爬上了自家菜地里一处新安装的并不符合安全规范的变压器,她母亲张玉玲的回忆,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10年前那不幸的一刻。“当时正是秋天卖白菜的时候,她爸跟我一起从地里回家,我点火做饭,他爸给马拌草料,马车留在地里了。我对隋香说,你可不能上马车跟前去啊,没寻思到孩子会去爬变压器。回到家,我刚把火点着了,他爸给马拌完草,一出门上道,就看见隋香从变压器上一冒烟就下来了。摆在父母面前的,是女儿焦黑的两臂,对于这个老实巴交的贫寒农户来说,世界就像块突然折断的洗衣板,再也拼不成原样了……由于当地医院无法进行截肢,隋香转院到了哈尔滨。虽然时至今日,几乎中国所有的医院门前,还都挂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牌子,或是写着“救死扶伤”的标语,但是对于寻常百姓来说,看病没钱,牌子和标语又能值什么?“医院要押金四千,我们当时拿不出。那个时候,孩子对我说,‘妈妈,你别哭了,我就这样了。’我在哈尔滨呆了六天,天天用眼泪洗脸。”为了救活自己的孙女,曾经当过红军,打过江山流过血的爷爷,一狠心把陪伴自己多年的大马给卖了,老人把卖马所得的1500元钱,放在了医生的面前,然而,借钱也凑不够手术所需的4000元押金,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后来爷爷把隋香抱回了家,老人有一句话,至今让人锥心,“原来我以为自己天下都能打,可如今才知道,孙女都保不住。”张玉玲回忆当时的情形:“孩子的胳膊,连筋带肉地烂,特别臭,后来我都没有办法和她盖一个被子了,我就离她远点,给她自己盖,我继父对我说,‘二闺女,这孩子啊,用不上六天,她就得死。’所以出殡的衣服都给她买了。买了一套的确凉的衣服,买了一双鞋。家也挺困难的,就寻思这孩子到阴间去了,反正爹妈的责任尽到了……结果鞋也穿坏了,衣服也穿坏了,她却没有死。”讲到这里,张玉玲笑了笑,旁边的小隋香也笑了,老百姓在沉重的生活中偶然透出的“幽默”,在豁达中却又总是让人心酸。为了能给女儿治好病,张玉玲,这个连小学文化都没有受过的不识字的农村女子,学着医院的处置,给女儿买来了绷带、酒精,为了能给隋香换药,她还买了一把镊子,一天几十次,没白天没黑天地给女儿擦拭伤口,一擦就是三年。不知是命中注定,还是苦难没有尽时。已经作过绝育手术的张玉玲,在隋香8岁那年,又怀上了第3个孩子,生下来一看是男孩。他们大伙儿说我没亏待隋香,积德了,所以又来了个小孩儿。”然而,为了养活隋香,张玉玲最后含泪把小儿子送了人。“家里条件不好,隋香弟弟总生病,我就成天护理他。隋香也没人管,她爸爸给她吃饭也吃不饱,不是说良心不好,他就是不会伺候,我一瞅不行,我就说把小弟弟送给他三叔,我来伺候隋香,要不然的话,隋香非给饿死不可。她要是有手,她不会啊?可她没有手啊,我说要是把孩子给饿死了,那良心也太不好了。我上街不得让车把我给轧死啊。”“我就跟我大儿子商量,我大儿子比这个孩子大12岁,我说还是把你弟弟送人吧,要不然你妹妹就得饿死,那不良心太不好了吗?把他送给你叔叔,也不算送给外人,要不然长大了,你三叔没有儿女,妈也得给,还不如现在给了,还能救姐儿俩的命,我儿子说,妈呀,送人白瞎了(可惜)。大哭两场,说啥都不行,我说要不送人,你小妹就饿死了。最后强忍着,还是让我给送出去了。”孩子抱走的时候才50多天,吃奶还不到两个月,隋香说,妈呀,你别给这么早,还是等到吃奶100来天吧,我说,傻孩子,等喂那么大,妈就舍不得了,没有办法,隋香那时候瘦得和筋人似的了,脸都没有血色。一天饿得直打晃儿。”隋香10岁那年,在母亲超乎常人想像的辛勤护理下,残臂上的伤口自愈了,母亲开始教没有手的女儿学习生活。她让隋香学会用脚来自理生活。洗衣服、刷牙、洗脸、梳头都用脚,东北睡大炕,母亲就把黄豆撒在炕上,让她用脚来拾。慢慢地隋香学会了用脚来面对生活,甚至还能用脚来纫针,用脚来缝东西。针扎了脚,都扎出血了,扎了无数次的伤疤,钻心地疼;用剪子来剪东西,在脚上剪了无数次的口子,但是她始终坚持,永不放弃。我问隋香,是什么使你如此坚强地来面对这一切,一个16岁少女的回答真正让我感到了吃惊。“说来话长了。人家总笑话我,说我没有手,说我活着还不如死了好。但是我想,别人这么说我,我要活得更坚强,再苦我也不怕。人家能做到的为什么我做不到呢,难道是因为没有手吗?但是,没有手我也要能做到,没有手,我要用脚来代替手,当我比他们做得更好时,他们就不会笑话我了。做这些事情,对我自己有好处,也可以不憋屈吧,衣服破了,自己可以补,不用妈妈来补了。”也许,没有什么再会比一个残疾孩子的自尊心更容易被伤害的了。隋香告诉我,她穿衣服都是穿长袖的,可是走路的时候,袖子总是空荡荡地晃来晃去,有人笑话她,拿她开心,而她最痛恨的事情就是别人玩她的袖子。从小,隋香为了避免别人说她残疾,就总是在屋子里呆着,用脚帮助爸爸妈妈收拾屋子,喂喂小鸭,喂喂小鸡。你想出去玩儿吗? “我想出去玩儿,跟他们玩儿,可想了,但是……我很怕一些人说……我就总在家里呆着。可以帮妈妈做些事情,减轻妈妈的负担,(出去玩儿过嘛?)玩过,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在一起玩皮筋,跳皮筋,跳高,以前都磕过,把膝盖都磕出血了,(怎么办?)嗯,磕出血了就磕出血了呗,我自己不能做的事情,都学一学吗,不能说怕磕了,疼啊,就不去做了。”一个没有双臂的孩子的勇气和勇敢,往往是寻常孩子所无法可及的,然而,在一个年仅16岁的孩子心中,竟还有深深的仇恨……“我听妈妈说,我在病重的时候,有人对妈妈说,你给她一针,让她过去吧,这人我很忌讳他(她),为什么你那么坏呢,让我妈妈给我一针,如果她要是你的女儿,你会怎么想呢?你会给她一针吗?小小的生命,来到人间很不容易的,一旦她有了不幸的遭遇,你就要让她过去,那不是太不负责任了吗。每一个父母,生了孩子为什么呢,就是为了给她一个生命,让她好好地活着,但是,一旦她有病的时候,你为什么让她‘去’了呢?我觉得不公平。”在隋香用脚画的一幅画中,画上有一只哭泣的小狗,隋香告诉我,小狗流泪了,因为它被抛弃了。十年间,面对冷嘲热讽,小隋香好几次忍不住了,想一死了之……她的母亲告诉我,“我劝她说,你别看人家说,你瞅瞅你父母待你多不容易,不管别人说什么,我说你要坚强活下去,不看别人看你妈,你要会做什么事情,做出来,让他瞧一瞧看一看,咱们做出来的事,跟正常人也不差哪儿,他们有手的,还没有咱们做的好呢。”对于再坚强的母亲来说,女儿没有手的日子都是艰难的,没有了一条腿,拄着拐杖还能走路,而没有两只手,就等于没有了生命。“特别是女孩子,女孩子的事情比较多,有的女孩子有一只手,可以做一些事情,我都不能做,我却要用脚做,有时候用脚都不能来做的……”泪水打湿了隋香的面颊,她用脚拾起毛巾自己擦干净,新的泪珠又潸潸而落。”爷爷家现在还在地里住,爷爷都70了,还在地里面种菜,成天在地里面爬呀爬呀,我的心里很不好受。”想没想过以后父母老了,你去照顾他们? “我没有手,爸爸妈妈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代价,一旦他们老了,或者说病重了,我不管想什么办法,我要为他们讨药,买药,不管走多远的路,只要这个药能够治好他们的病,我会走很远很远,一直到有这个药为止……” 16岁的少女隋香告诉我,因为家里穷,家里人从来不过生日,从小到大,她从来没有吃过蛋糕……英 (此稿在采访过程中得到北京建工医院宣传处张国庆同志大力协助,特此感谢。)I WANT A PAIR OF HANDSA girl of 16 with a nightmare of 3600 days.  相似文献   

17.
《西部财会》2009,(1):70-70
早晨遇见小区里的一位老太太,拎一个西瓜,行走趔趄。我把西瓜接过来,拎着和她一道回来。送老人回家后,我驻足在报栏前看报。一会儿,老人气喘吁吁地过来了。见了我很惊喜,孩子,你还没回家啊?我有句话忘了跟你说。她说她打开防盗门时才想起来。“说什么呢?”显然,她又忘了。我让她好好想想。老人家最后终于想起来了,她说,我应该跟你说声“谢谢”,可是我忘了。我认识她的子女,老人这些年什么都忘,经常把钥匙丢了,把家的位置丢了,甚至把自己丢到街上让人送回来。可是,丢了一句微不足道的“谢谢”,她却一定要艰难地把它找回。这是她做人做事的准则。  相似文献   

18.
王栋 《人力资源》2016,(12):75-77
“关于与S公司的合作,双方基本达成一致,可以着手协议的事情了.”周例会上,老板宣布. “我不赞成与S公司的合作,公司现在没有这个奈件再扩大业务.”销售总监当场反对道. “我已经在各部门做过调研,下周我们就开始招聘新员工.” “公司财务紧张,可能调拨不出太多的经费给人力资源部招聘.”财务总监说道. 老板怒气冲天地吼道:“就按我说的做,到底谁是老板,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干脆把公司关了吧.” 发完火之后,老板也有些后悔,知道自己的言语有些霸道.可是这些员工怎么都这么不听话,我把你们招进来,就是整日和我唱对台戏吗? 几位部门总监也很委屈.我明明是为了公司好,怎么老板不体谅我的心情呢?谁能没事找茬故意和老板过意不去呢?  相似文献   

19.
徐逢 《劳动月刊》2012,(11):50-50
收到一封电子信,一个读者说她看过我一篇写太太的文章:太太是个奇怪的称呼,太正经了不好,太不正经也不好,其实,不太正经就好了。她说,她的问题是谁来教我们男欢女爱?这无疑是个问题。接下来,她在信中说了她和先生的隐秘事情——她很少体会到书上所说的“欲死欲仙”,而先生会有意无意地说她“铁块一块”。  相似文献   

20.
采访上帝     
我在梦中见到了上帝。上帝问道:"你想采访我吗?"我说:"我很想采访你,但不知道你是否有时间。"上帝笑道:"我的时间是永恒的。你有什么问题吗?"你感到人类最奇怪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