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第一部分 发展条件 (一)“十五”发展成果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165亿元,比“九五”末翻一番以上,年均递增15.2%;财政收入25亿元,比“九五”末增长近4倍,年均递增37.1%,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由6.4%提高到15%。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比例达到13:51:36.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杭锦后旗旗委、政府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农牧业产业化作为加快旗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努力打造“产业化大旗”,实现了以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重大转变,全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2005年,杭锦后旗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9.6亿元,较上年增长25.6%;财政收入达到了3.25亿元,  相似文献   

3.
(一)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十五”时期,随着我市国民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经济总量上,2005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3.7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7.1%,已占到全市GDP的一半以上,比“九五”末期提高了5个百分点,是2000年的2.1倍;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绝大多数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完成的;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国税收入7.52亿元,完成地税收入8.52亿元,两税合计16.04亿元,占全部税收总额的89%,比“九五”末期提高21个百分点,是2000年全部税收收入的3倍;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加快,200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  相似文献   

4.
高异 《内蒙古工作》2006,(11):29-30
近年来,阿荣旗大力实施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三化”战略,强力推进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三化”进程,形成了以城镇为依托、以工业为主体、以农牧业为基石,三次产业良性互动,旗域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后劲足的喜人景象。200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57亿元,比2000年增长271.9%,“十五”期间年均增长30%。2006年上半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08亿元,同比增长41.5%。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乌拉特后旗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亿元,人均达到3400美元,年均增长33.3%,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位;财政收入突破2.75亿元,增速位居全市第一,顺利实现了“三年翻三番”的目标;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2.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7.6:66.7:25.7,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区域经济特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6.
旗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面对新形势,完善新思路,采取新举措。促进新跨越,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十五”期间,特别是近几年来,我旗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全力推进“三化”进程,保持了旗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2005年全旗生产总值较2000年增长1.3倍,年均递增18%。三次产业比例由61.1:20.7:18.2调整为37.6:44.9:17.5,二产首次超过一产,工业经济占二产比重达到73.6%,对财政贡献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沂水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又快又好发展这一目标,大力实施“农工结合、工业带动”、“三大亮点”和城镇化发展战略,促进了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9.2亿元,是“九五”末的2.2倍,年均增长16.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748元,比“九五”末增加5807元,年均增长16.2%。实现财政总收入6.9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亿元,是“九五”末的1.5倍,年均增长18%。  相似文献   

8.
我省依托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特色经济,大力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龙头企业为重点、基地为基础、科技为支撑、机制创新为动力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就。2005年,全省农牧业增加值达到62.79亿元,比2000年增加24.67亿元,年均增长4.6%;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2165元,比“九五”末增加675元。年均增长7.7%。农牧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加收入达到3亿元。农牧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  相似文献   

9.
“十五”期间,土左旗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两个转变”,实现“两个提高”,国民经济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旗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0.99亿元增长N2005年的54.1亿元,年平均增长20.8%;全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6101元提高到2005年的15793元,年均增长21%。全旗固定资产投资额2000年1.54亿元,2005年达到36亿元,平均增长87.8%。农民恩格尔系数2000年46.02,2005年35.40,下降10.6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000年是35.2,2005年实现30.3,下降了4.9个百分点。透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到,五年来,土左旗实现了跨越和腾飞,全旗干部和群众一道作了艰辛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一、经济基本竞争力快速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 2004年全旗生产总值达到6亿元,同比增长94_8%;财政收入完成6058万元,实现再次翻番,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成为2004 年全国县域经济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今年上半年,全旗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6月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741万元,同比增长41.1%。全旗财政收入完成648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 373l万元。增长135.3%,是2003年全年财政收入的2.1倍,高于  相似文献   

11.
“十五”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为契机,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工业经济实现迅猛发展,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十五”期间,全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4.2%,利税年均增长44.9%。预计200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0亿元,利税9.3亿元,分别比“九五”末增长5.63倍和4.35倍。  相似文献   

12.
李文喜 《天津经济》2006,(7):11-12,53
近几年来,北辰区把科技工作摆上首要位置,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战略之举,不断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高新产业带动”战略,使经济增长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67亿元,是“九五”末的2.3倍,五年年均增长18.5%;三级财政收入31.57亿元,是“九五”末的4.7倍,年均增长36.3%;农民人均纯收入8800元,是“九五”末的1.6倍,年均增长10.2%,圆满和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2000年以来,连续三次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三次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2004年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同时,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农村技术市场试点区,全国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  相似文献   

13.
钟平 《广西经济》2006,(6):34-36
“十五”期间,尤其是2003年自治区提出“三点一面”工业布局发展战略以后.桂林把工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突破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工业发展,不但实现了量的扩张,而且实现了质的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2003—2005年,全市工业产值年平均增加100亿元,2005年达507.2亿元(见图1)。“十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幅始终保持领先GDP的高位运行增长态势,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3.6%,增速快于CDP'2.5个百分点,比“九五”时期高1.5个百分点,特别是2005年同比增幅达2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幅达25.4%;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26.3%提高到“十五”期末的33.5%,增加了7.2个百分点;有力地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市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从2000年的32.9:30.9:36.2调整为2005年的24.3:39.3:36.4,第二产业增加8.4个百分点。“十五”期间规模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以年均10.2的幅度屡创新高,2005年达146.81,较“九五”期末提高51.2(见图2)。与“九五”期末比,“十五”期末规模工业总资产贡献率11.4%,提高4.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5.4%,提高了2.3个百分点,2005年实现利润12.8亿元,增加了2.6倍,资金周转2.0次,提高了0.9次,劳动生产率7.67万元/人,提高了1.2倍;规模企业由2002年的448户扩大到2005年的590户,3年增加了100多户。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75.14亿元,同比增长26.0%。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97.52亿元(按与经济普查衔接的方法测算,下同),逼近100亿元,较“九五”时期末翻了一番多。“十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先导作用明显,县域工业呈快速增长之势,非公有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国有企业改革与引资嫁接结合成效显著,产品创新成绩突出,工业结构在发展中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4.
“十五”时期北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全区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67亿元,年均增长18.5%;三级财政收入超过30亿元,年均增长35.6%;农民人均纯收入8800元,是“九五”末的1.6倍。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竞争力显著提高。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柳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十五”期间,柳州市经济增长总量快速扩张,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328.32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660.82亿元,2005年预计超过800亿元,年均增长19.5%,预计“十五”期间累计将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748亿元,是“九五”期的1.9倍。  相似文献   

16.
一、农民增收的难点 察右前旗总人口23.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5.6万人。“十五”末,全旗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九五”末的1976元增加到3101元,纯增1125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9.4%,虽然“十五”期间我旗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与周边旗县及农业大省相比,增幅明显趋缓,农民增收呈现出爬坡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乌海市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煤—电—化、煤—焦—化、煤—电—高载能一体化特色经济框架基本形成。GDP预计达到130亿元以上,是“九五”期末的3倍,年均增长25%以上,人均GDP超过3万元;财政收入预计超过16亿元,是“九五”期末的4倍,年均增长32%,人均财政收入超过3500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五年累计完成260亿元,是建市到“九五”期末总和的3.3倍;全社会  相似文献   

18.
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决定未来。“十五”期间,滦县县委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改革推动、开放带动、科教拉动”战略,时间和成果证明了我们这一战略的正确性:2005年,我县完成生产总值95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完成全部财政收入5.8亿元,比2000年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32.9%;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5倍。2002年以来,我县始终位居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30强行列。“十五”期间,滦县经济和社会取得跨越式发展,就是因为我们一贯坚持了“三动”战略。  相似文献   

19.
一、“十五”时期的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拼搏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45.2亿元,年均增长17.3%。财政收入达到13.5亿元,年均增长25%。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6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倍。“十五”期间,实际利用内资30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5倍;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是“九五”时期的2倍。  相似文献   

20.
“十五”期间,和林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五年来,全县上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经济园区开发建设为突破口,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逐步培育形成了一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05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8亿元,是2000年的10倍多,年均增长58.9%;财政收入达到5.3亿元,是2000年的10倍多,年均增长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