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长期以来,在新闻摄影界,一直探讨着一个问题,这就是:新闻摄影中是否需要讲究美?有人认为,新闻摄影其主要特征是新闻性,只不过用图片的形式来表现新闻而已,至于存在美,也是偶然为之:也有人认为.既然新闻摄影也属于摄影,那就应当属于艺术范畴,必须强调摄影的艺术美感。那么,新闻摄影中是否要有美学的因素呢?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以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不仅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也冲击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全球化的大背景,对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又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机遇,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方面不断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尽管在课程建设、教育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但现实效果却依然不尽如人意。面对这种困境,本文尝试从美学角度来审视,发现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从教学观念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普遍存在与美的规律相悖的现象,在分析现状的同时探讨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中进行潜移默化的美学渗透。 相似文献
6.
赵新华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5):183-184
本文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求真精神角度,首先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追求真理的求真精神:接着分析了科学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求真精神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媒体的审美趣味直接关乎其传播效果,灾难新闻的视觉传播尤其如此。在“5.12汶川大地震”周年之际,文章通过回顾地震电视报道、新闻图片并从“真”、“善”的角度剖析其美学意义,最终得出结论:只有以“善”为原则,对灾难新闻中的“真”进行事实、角度、技巧的三次选择,灾难新闻的视觉传播才具有关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10.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两个新名词的出现,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笔者从科学发展的视野下探索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旨在为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载体探索工作思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古连智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3)
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辩证统一的,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通过思想教育、完善机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等措施,促进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和实跋科学政绩观,创造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实实在在的政绩. 相似文献
13.
古连智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8)
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辩证统一的,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通过思想教育、完善机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等措施,促进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和实践科学政绩观,创造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实实在在的政绩。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0)
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辩证统一的,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通过思想教育、完善机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等措施,促进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和实践科学政绩观,创造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实实在在的政绩。 相似文献
15.
16.
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一种信念。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体现着社会对新闻事业的认同和理念规范。这种新闻专业主义建构在不同的领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面临不同的环境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公共领域是一种独立于国家和市民社会之外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新闻专业主义如何建构;在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最高理念的战争中, 相似文献
17.
18.
在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毛泽东建立了新中国,对这一“世纪难题”的破解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也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在毛泽东民主观的视野下,引入平等、沟通和参与等元素将使得电视民生新闻开始将受众理解为中心,重视受众需求,因此,电视民生新闻一定要改变过往的灌输式宣传,教条式宣传,应该转而以受众真诚沟通,了解其真实需求。 相似文献
19.
解读复旦大学的新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新的传播媒体、环境和技术的出现,历经近百年的中国传统新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冲击和挑战,文章以复旦大学新闻教育改革的实际经验为例,从新闻教育办学的客观环境、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学科设置和社会实践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其新闻教育成功的原因,还提出了改进新闻教育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自然沉沦”是现代人类所遭遇的现代性危机,文章以此为契机寻找教育责任,对教育返本归根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试图引入“生态美学”来对“异化”(偏枯)“创造教育”和教育进行健康的改造,进而在理论原则上和实践模式上建构一种科学的、创新的、和谐的教育范式——生态美学型教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