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2C电子商务交易在中国迅速发展,但参与网上购物的网民比例仍然不高。有研究表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消费者对卖方缺乏信任。针对该问题,文章首先详细分析了C2C交易中影响消费者信任的各种因素,然后从改进交易双方的身份验证等6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消费者信任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C2C电子商务中,采用中介机制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市场信任的方式。应用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来分析我国C2C电子商务中有效第三方机制建立问题。研究发现,有效的第三方机制比仅仅依靠交易双方脆弱的自觉性带来的市场均衡更有利于成功建立C2C电子商务市场。通过进一步对交易值的分布假设,分析了短期内第三方利润最大化问题,揭示了短期内该如何在有限区域内选择适当费率,并介绍了费率长期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高然 《时代经贸》2009,(11):121-121,120
随着Internet的发展,C2C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网上交易的虚拟性,使得交易双方无法避免交易主体难以确认、资信程度难以保证、欺诈行为难以防范以及交易物品质量难以确保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准确评估C2C交易主体的信用成为当前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当前评估方法缺乏交易金额、信用好坏打分一致、虚假交易难以控制等问题,提出了信用等级慢升快降、基于交易金额、多方信用评价的方法,以期创造一个更真实的网络交易空间。  相似文献   

4.
浅谈我国C2C电子商务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我国C2C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过程,分析了我国C2C行业的特点和目前的市场格局,并结合国内C2C行业龙头淘宝网近几年的业务发展,对我国C2C电子商务市场未来几年发展的大致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刘健挺 《当代经济》2008,(8):156-157
文章分析了现有C2C电子商务网站名声系统模型的缺点:现有的信任模型或基于信任链.不能充分利用门户网站上丰富的推荐信息;或缺乏对推荐信息有效性的分析,不能很好地应对信任炒作和诽谤。文章指出将以往模型进行改进,对推荐信息采用长期分析和短期分析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了推荐信息,并能有效应对信任炒作和诽谤,可以更好地辅助C2C电子交易系统的用户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化以及网络化不断的发展,新技术不断的涌现。云计算的出现为信息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将主流的B2C电子商务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云计算为B2C电子商务模式带来的变革。将云计算的应用引入至B2C电子商务模式中,深入分析如何应用云计算的优势解决B2C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并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开辟云计算的B2C电子商务领域的企业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C2C模式已不再具备网购的主导优势,而制约其发展的信用问题也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分析C2C电子商务交易在市场中的诚信度,采取措施,妥善应对,加快电子商务朝着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B2C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2C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开拓了我国消费者购物新途径。在对相关文献收集分析及实践调研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我国B2C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市场及消费者等状况,进而提出建议,有助于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韩辉  胡克瑾 《经济论坛》2009,(23):134-137
将C2C电子商务市场所面对的消费者按有无交易经验,分类为潜在消费者和经验消费者。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调查问卷。对部分上海市民和高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62份。运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方法,对两类消费者的人口统计变量和购物决策变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类消费者在年龄、学历、收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态度和购物意愿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姚岚 《时代经贸》2009,(6):118-119
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崭新的商务模式,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相对于我国增长速度惊人的上网计算机和网民数量,c2c电子商务在网民中的渗透率并不高。据调查显示,对在线购物缺乏信任是制约我国互联网用户选择在线购物模式的最主要原因。就如今而言,促进公平交易和增强消费者信任的一个很重要手段就是顾客评价。因此如何对其不足进行改进并且不断完善,将对营造一个诚信的交易环境和促进C2C电子商务网站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C2C电子商务诚信问题改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湛玉婕  张必春 《经济师》2009,(1):254-255
信任是电子商务迈向成功的关键,由于现有信用评价,C2C交易平台监管措施不尽完善,网上交易已经面临“套取诚信”、“虚假交易”等严重问题,已经影响C2C交易的发展。文章中提出了基本改良办法——开发国家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尽快建立信用认证与监管机构,建立科学的诚信评价机制和奖惩制度,健全电子商务法律体系,来支持信任关系对于促成C2C电子商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C2C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重要的一部分,其交易主体是以C2C为平台进行商品销售和购买行为的卖家和买家,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都想为自己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就会发生一些不诚信行为。本文对C2C的交易过程中出现的不诚信行为进行了具体的调查分析,将淘宝、易趣的成熟的诚信管理机制同调查结果结合,对C2C网站的诚信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及运作程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C2C市场赢利模式的实证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商务成为了近年来互联网络发展的一大热点,作为其核心模式之一的C2C(C2C:customer to customer,顾客对顾客交易服务)商务交易模式更是热点中的亮点之一.在当前C2C市场整体盈利还很遥远的背景下,对其赢利模式的实证研究与创新探索显得尤为重要;而要实现C2C网站的可持续发展与盈利的可持续性,实现C2C交易多方参与者的共同赢利才是其根本、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14.
王汉 《经济论坛》2011,(7):178-181
目前,电子商务流行B2C和C2C两种模式。本文通过建立二者的效用函数模型,比较得出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当C2C平台上存在非乐观预期的卖家过多或B2C平台上存在规模经济时,B2C模式要优于C2C模式;而当考虑到信息不对称现象及对产品质量的把握时,C2C模式又优于B2C模式。结合实例分析,并从发展趋势来看,伴随而来的将是一种全新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一个跨模式融合的平台将是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趁势。  相似文献   

15.
我国B2C电子商务交易份额越来越集中在天猫、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几大主要网站上,虽已形成了传统意义的垄断,但这种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垄断与传统工业经济中的垄断具有明显的不同,垄断并未导致价格联盟的形成,社会福利的降低,反而竞争愈演激烈。针对B2C产业反垄断的核心就是保护竞争秩序,本文研究我国如何在垄断市场结构下有效促进更多企业投身到B2C细分市场中来,避免占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打击竞争对手,激励企业加大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6.
魏占宏  杜小东 《经济论坛》2009,(19):103-104
电子商务使交易信息数字化,即消费中对商品的选择演化成对商品信息的理解阅读过程。通过对淘宝交易平台研究,总结出电子商务具有交易数字虚拟化、淘宝、物流、买家和卖家四方交互性、高效低交易成本特征。同时对交易的五个阶段——唤起需求、信息对接、比较选择、购买决策和购后评价的信息化后点进行分析。研究显示,C2C电子商务激活了中小企业的活力,中小企业的低成本、高灵活性优势得到更大发挥,同时激发了消费者个性消费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C2C网上交易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崭新的消费者与消费者交易的模式,具有交易虚拟化、交易成本低、交易效率高等优越性。面对C2C网上交易模式,传统的税收征管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对C2C网上交易模式的纳税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深入,C2C交易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电子商务模式,其全民参与性以及便利、快捷性决定了它的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交易中的诚信问题逐渐成为阻碍其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通过对C2C交易存在的诚信问题以及现有诚信问题解决方案的分析,对C2C交易的诚信体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晶 《时代经贸》2008,6(9):40-41
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深入,C2C交易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电子商务模式,其全民参与性以及便利、快捷性决定了它的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交易中的诚信问题逐渐成为阻碍其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通过对C2C交易存在的诚信问题以及现有诚信问题解决方案的分析,对C2C交易的诚信体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长江  陈菁 《当代经济》2007,(11):118-119
C2C网上交易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崭新的消费者与消费者交易的模式,具有交易虚拟化、交易成本低、交易效率高等优越性.面对C2C网上交易模式,传统的税收征管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对C2C网上交易模式的纳税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