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以存货对外捐赠,会计和税法规定存在差异。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消费税等各税种均对视同销售有所规定,但对视同销售的规定宏观原则上相同但具体规定又不完全一致。会计上只对确认收入和捐赠支出如何核算有规定,但视同销售的捐赠如何处理规定不够具体明确,并在实务中产生了不确认收入派和确认收入派两类观点。我国应尽量缩小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细化《企业会计准则》,以减少纳税调整业务量和工作量,更好地避免偷、漏、避税等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对企业捐赠、赞助行为的财税处理,现有财税法规规定存在着矛盾,致使财税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对其处理难以兼顾财、税法规的规定.研究兼顾财税法规对企业捐赠、赞助行为的具体财税处理方法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企业的财税处理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税收政策的修改会接连影响到企业的涉税会计处理。文章针对公益性实物捐赠,归纳其税收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通过案例形式研究不同口径的捐赠成本对企业财税处理所产生的影响,得出以捐赠票据上列明的金额进行税前扣除对企业税负和净利润的计算都是一种利好。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接受捐赠所得应确认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但笔者认为这种会计处理存在不足,会导致企业利用接受捐赠所得的会计处理进行利润操纵.本文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浅议会计政策在税务筹划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纳税筹划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总结出不同的方法,以下就会计政策在税务筹划中的运用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收入确认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收入确认既影响流转税也影响所得税。一般情况下,企业应该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选取推迟应税收入确认的会计处理方法,但是在所得税的减免期也要考虑提前确认的必要性。例如企业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捐赠收入金额较大,并入一个纳税年度缴税确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如果在正常的纳税期,企业将非货币性资产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定营业收入的实现并据以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不仅影响着企业财会信息资料的真实、准确,而且直接涉及企业的纳税处理,影响着企业的成本和利润。因此,对于收入款项应严格按现行财税政策的规定,区分不同性质,及时确认收入的实现并做出正确的账务处理。现就企业实务中的几项特殊收入事项的确认问题分析如下:一、以投资或承包名义收取的现金收入。在实务中,许多企业将闲置不用的机器设备、厂房、场地等出租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按期收取固定收益。对此项业务,租受双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往往并非租赁合同或协议,而是投资合同或承包合…  相似文献   

7.
内部存货交易的会计处理是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重点和难点。在集团公司里,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购销业务非常普遍,各企业成员都是从自身角度进行会计核算反映损益情况。从销售企业的角度看,销售业务发生后确认当期收入并结转当期成本,计算内部销售损益。从购买企业角度看,商品验收入库,购入的存货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第一,商品全部对外销售;第二,商品全部没有对外销售,形成期末存货;第三,商品部分用于对外销售,部分形成期末存货。本文分析了企业集团内部存货交易进行抵销的原因,并结合案例说明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8.
吴艺滨 《商业会计》2012,(14):70-71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对企业接受固定资产捐赠的账务处理方面并未做明确、具体的规定。现行做法是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但由于固定资产价值比较大,直接计入当期利润总额会导致上市公司利用接受固定资产捐赠利得进行利润操纵或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税务负担。对此,本文提出会计处理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捐助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笔者结合企业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法和有关捐赠法律的规定,对企业捐赠业务的财税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在确认和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价值、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和处置等方面的不同规定,使得会计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产生了差异,并对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和所得税费用产生了影响,本文主要就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财税处理差异和所得税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会计收入的确认与税法处理存在差异,主要有: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销售商品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其他收入项目范围界定与收入确认原则;让渡资产使用权包括利息收入和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只有企业提供的劳务不跨年度的,应在劳务完成时确认收入,以及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劳务收入。会计准则与税法处理相同。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新的会计准则颁布后,虽然其在对增值税的确认与税法基本一致,但由于会计与税法基于不同的目的和原则不同,导致在特殊情况下,税法上对增值税的确认宽泛于新准则的确认范围。本文从税法和会计准则对增值税收入确认的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对几种特殊货物销售的增值税财税处理差异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一、接受捐赠的会计亏税务处理 税法规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6]56号)、《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及《关于做好已取消和下放管理的企业所得税审批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4]82号)的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应纳税所得,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需按接受捐赠时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取得的捐赠收入金额较大,占应纳税所得的50%以上,并入一个纳税年度缴税确有困难的,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的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14.
投入、投资具体准则已于去年正式颁布,这两项准则与现行的会计制度相比,进一步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表现在:1.收入确认原则的规定。收入准则对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的确认规定了以下原则:(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以上四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确认收入,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即使收到货款也不能确认收入。这充分体现了会计…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交易的模式开始多种多样,目前的收入准则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准则要求境内外上市的企业立即执行时间于18年1月1日。境内上市的其他企业则可以推辞时间到2020年开始执行.这一会计准则要求非上市企业在2021年1月实行,但是也允许他的提前执行。新的收入准则在确认、计量特殊交易等许多方面都与现行的收入准则存在差异,文章就新收入准则关于确认和计量方面的变化及影响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为了保障自己的竞争力许多企业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企业的经营项目多元化就会导致企业收入来源的多元化,企业的收入多元导致企业收入的确认工作越来越繁杂。于是收入确认问题成为企业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这既关系到企业的利润以及会计处理,也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收入确认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许多财会人员对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加强。由此笔者从新会计准则的视角之下对收入确认的一些问题展开分析,明确收入确认的一些相关问题,这样可以方便相关会计人员进行参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增值税、消费税及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企业对外捐赠应当视同一般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对此,实务中并无异议。但是,对于企业对外捐赠,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是否要确认销  相似文献   

18.
企业在将商品对外投资或进行股利分配及用作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等特殊发出行为后,是应按商品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还是按商品成本计价,目前理论与实务界存在争议.本文在深入分析收入的确认条件及部分特殊会计准则基础上,探讨了几种特殊商品发出行为的会计处理方法,同时对这些商品发出行为的涉税处理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9.
捐赠是指企业无偿地出让资产的所有权或名义所有权.由于会计和税法存在差异,企业捐赠业务的会计处理要充分考虑税法的规定.本文分别从企业接受捐赠和对外捐赠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企业捐赠业务的会计处理和所得税处理,并提出捐赠业务的会计处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欧阳琴燕 《中国市场》2024,(12):131-134
从2017年新收入准则颁布到2020年1月政策正式实施,四年间,实务界对收入的确认计量问题进行了多次实践,同时会计司已经多次出台了应用指导案例。新收入准则的不断推进,使纳税人在填列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时,面对各种调整项充满了困惑。对于这些调整导致的税会差异,实务界细分为三种情形:收入确认时点的差异、交易价格的差异、特定交易的差异。前两者的税会差异研究得比较透彻,而特定交易的差异研究得却很模糊。因此,文章结合实际案例,通过研究其中涉及较广的售后回购交易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方法,分析其存在的税会差异,并提出适用于企业实务处理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