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但是近年来我国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给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带来很大的压力。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存款准备金屡次上调给其流动性带来的影响,保障商业银行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商业银行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迎春 《西南金融》2008,(10):14-16
在我国近年经济过热背景下,中央银行频繁使用了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紧缩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商业银行可用资金比例则降低,从而引起流动性压力加大,这就需要通过改变其资产结构,增加流动性资产占比来储备流动性,而资产结构改变又会致使其收入结构改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存款准备金率与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银行出于对调控货币供应量和降低存款人存款风险的考虑,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存款准备金率如果持续上调超过商业银行承受极限时,商业银行就可能发生流动性危机。由于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一项宏观调控手段,不会因为一家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而改变其政策走向,因此,客观分析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既能保证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又能推动商业银行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频出,近期货币政策逐步收紧,使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更加不容乐观,发展压力逐步加大。因此,本文阐明了准备金率上调对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提出应对可能产生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看紧缩流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川 《济南金融》2007,(5):20-21,24
本文从紧缩流动性的角度分析了近年来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动机与效应,通过分析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得出近期法定准备金率工具的主要目标是配合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回笼基础货币、收缩金融体系过剩流动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文栋 《国际金融》2013,(4):23-26
长久以来,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获得流动性、发放贷款运用流动性的观念根深蒂固,存差资金管理、存贷款变动的监测也因此一直是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内容。但传统的观念是否与信用货币体系下的实际运行情况相符,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根本来源是什么,这些问题值得探究。对此,本文拟作一个初步的分析。一、商业银行人民币流动性的来源一般理解,商业银行人民币流动性指的是存放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紧缩流动性的角度分析了近年来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动机与效应,通过分析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得出近期法定准备金率工具的主要目标是配合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回笼基础货币、收缩金融体系过剩流动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2010年以来央行连续12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其成为常规性货币调控工具.本文从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状况分析,探究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2010年以来央行连续12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其成为常规性货币调控工具。本文从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状况分析,探究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彭化非 《南方金融》2007,(12):28-30
本文就中国人民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区域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银行系统的流动性增加,但银行整体信贷扩张能力仍然较强,因此,有必要继续通过综合运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和特别国债、开办特种存款等方式收缩过多的流动性,同时要密切关注中小法人银行机构的流动性状况,维护金融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1.
由于流动性过剩、CPI不断走高、加息进退两难及公开市场业务作用有限等,自2010年1月18日至2011年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每次50个基点,"十二调"之后,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分别高达21.5%和18%的历史高位。本文分析了近12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背景,探讨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浅析我国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物价持续上涨,经济逐渐转向过热,银行体系存在严重过剩的流动资金。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中国人民银行持续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自2006年7月份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15次的连续上调。经多次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执行15.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结合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情况,针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货币数量过多、流动性过剩这一热点问题,分析了我国在短期内连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解释了我国为何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制度,同时,对与我国形成强烈反差的西方国家弱化该制度的现象也进行了解释.这主要基于使用该制度的隐含假设和一些外部新因素带来了变化.其中,税收效果、对经济的震荡、货币政策操作理念、目标和手段的变化、银行监管的新发展、直接融资和存款类金融机构占比等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其主要内容是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低、不良贷款比率越高,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高;反之,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高、不良贷款比率越低,  相似文献   

15.
如何有效化解流动性风险,保证商业银行经营中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今年以来,央行已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大型金融机构的存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需要高度关注银行理财产品对金融体系风险的影响,防止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过度膨胀2011年以来,央行已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两次加息,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定向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新趋势。同时在2015年我国改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考核方法,由时点法考核变为平均法考核。作为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调整对金融机构流动性以及社会信用总量的影响较大。因此,研究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变动与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关系,对于货币政策调控具有借鉴意义。设计出适合研究内容特点的实证模型,引入了平均法这一新的考核方法,选取不同类别郑州市银行类法人金融机构作为代表,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金融机构流动性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考核方式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4年4月2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和金融的运行形势,决定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从经济发展形势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开工项目增速过猛,规模偏大,部分地区和行业投资出现过热。从金融体系现状看,由于我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较高而资本充足率偏低,有必要强化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风险防范作用。我国对金融机构实  相似文献   

19.
存款准备金政策效应是与一个国家的具体制度相联系的,不能全以猛药来看待,必要时可以作为一个常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  相似文献   

20.
在韩国央行管理富余流动性的过程中,边际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既在汇率制度弹性较弱和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加强了流动性管理,又未对整体经济造成过大的冲击。我国当前的金融制度、市场条件和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与韩国当年的情景非常相似,可以考虑借鉴其成功经验,实施边际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既加强流动性管理,又可避免"一刀切"地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宏观经济造成过大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