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粮食安全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十分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国的重大战略问题。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6个一号文件,研究制定支持粮食生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激发了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河南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重要省份之一。近年来在发展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粮食安全是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本届中央领导更是把粮食安全问题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4年七项主要任务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的"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 议和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 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可见,国 家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由于粮食具有生产周期长、  相似文献   

4.
建设河南粮食核心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7月国务院制定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粮食增产800亿斤的目标,这对粮食主产区优化结构、挖掘潜力实施粮食增产提出了新的要求。随后,河南省也编制了《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纲要》,根据规划,河南将采取措施使粮食年生产能力由目前的1000亿斤到2020年再增加300亿斤,达到1300亿斤,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地区。建设河南粮食核心区,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河南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迅 《中国金融》2012,(10):26-27
为优化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创新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支持,破解制约金融支持粮食安全的瓶颈因素粮食安全关系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尽管近年来全球粮食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但全球粮食紧平衡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是我国“天字第一号”的重任,只有将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才能掌控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面前站稳脚跟。“舌尖上的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与经济要义。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各方面乃至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国内因素、国际因素日趋多元,而且相互交织,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的复杂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在粮食问题上不能侥幸、不能折腾","我们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  相似文献   

8.
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说,它更是一个事关国家安危、经济进退、民生祸福以及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因而长期以来受到我国政府和理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所面临的形势,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社会稳定和农民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是保障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农发行因“粮”而生、伴“粮”成长,粮食信贷业务始终是核心主业,扎实履行好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责,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江苏粮食市场形势及发展现状,就农发行主动适应粮食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支持粮食全产业链发展、巩固粮食主办银行地位以及发挥好服务粮食安全的“大国重器”作用提出有关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0.
“政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根基。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改革开放前,在单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粮食流通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统购统销制度。改革开放后,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我国粮食供应逐步实现自给自足,计划经济体制下统购统销的粮食流通机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回顾近三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财政系统与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实施新政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保障13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面临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和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如何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于维护国家长远利益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体系内三家权威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驻地均在罗马,是现有国际治理框架下关于农业和粮食生产领域最权威的多边机构。充分利用粮农三机构平台作用,发  相似文献   

12.
粮食问题始终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已由80年代初期的6000亿斤上升到现在的1万亿斤,对于推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未来我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4年下降的状况需引起高度警觉。  相似文献   

13.
一、劳动人口状况 截止2012年初,独联体八国顺利完成了对人口的重新登记,涉及到2.02亿人口,占独联体国家居民约72%。这项工作有利于了解居民的社会和人口变化,包括两次人口普查期间(10年)的居民数量变化等。据独联体统计委员会的数据,到2013年初,该地区国家的人口为2.816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4%,一年增长超过100万人。其中,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的人口数量没有变化,乌克兰的人口略有下降,其余国家均略有增长。独联体国家人口从2012年的2.804亿增加到了2013年的2.816亿人。  相似文献   

14.
我国粮食支持政策发展的阶段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  相似文献   

15.
员迎 《中国外资》2009,(18):166-166
随着全国粮食供求关系的急剧变化,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粮食库存大幅度下降,供求矛盾突显,粮食安全问题再度被提上了日程。对于一个具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保护和储备粮食生产能力,建立及时有效的粮食安全预警体系,全面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战略性调整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6.
全世界的粮食危机,使得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切实地摆在了国人面前.13亿人的吃饭问题必须靠国人自己、守住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必须加大耕地保护的力度,进一步增加补充耕地的数量.从中国的耕地资源的现状出发,揭示了耕地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一些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农业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问题,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必须要靠农业可持续发展来支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在确定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整体部署中,把确保粮食安全放在首位,提出了"口粮决  相似文献   

18.
全世界的粮食危机,使得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切实地摆在了国人面前:13亿人的吃饭问题必须靠国人自己,守住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必须加大耕地保护的力度.进一步增加补充耕地的数量。从中国的耕地资源的现状出发,揭示了耕地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一些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谢作诗 《金融博览》2012,(21):38-38
中国在耕地保护方面有个18亿亩耕地的政策红线。据说.是为保证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的确至关重要。但为什么设定了18亿亩.而不是10亿亩或者20亿亩?  相似文献   

20.
万喆 《中国金融》2021,(4):70-72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肆虐全球,世界经济活动因此陷入了历史罕见的停滞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遭遇百年疫情让全球粮食安全问题进一步突出,全球粮食安全赤字有增无减。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解决好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来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