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A股市场股权激励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10年沪深两市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9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公告日前5日至公告日后20日为事件窗口,运用事件研究法就股权激励推出对上市公司股价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呈现明显的股权激励效应,股权激励公告发布前后股票产生持续的累计异常正收益;由于信息不对称,部分投资者通常会借助内幕信息提前买入,并获得可观的超额收益,而普通投资者在公告发布后买入只能获得小部分的超额收益并且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票期权激励现象日益普遍。本文选取55支在2008年至2010年公布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的样本公司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全样本下,我国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其股票期权授予日前30个交易日的累积非正常收益率并非显著为负;但如果只关注那些在公布前的窗口期内报出过财报的公司,结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对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市场反应的研究就是要探讨实施高管股权激励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率的影响。选取2006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公布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市场反应。结果表明,市场对于股权激励的反应是积极的,实施股权激励有助于上市公司价值和投资者利益的提升,市场反应显著。  相似文献   

4.
《会计师》2014,(16)
手机行业的高发展、高竞争与高科技的特征决定了其对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的需求非常迫切,要想保持其市场优势,必须能够吸引并聚拢一批高端的管理人员与核心技术人员。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与竞争压力下,公司为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选择了股权激励这一长期激励机制。本文从提出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手机行业H公司为例,具体分析其股权激励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5.
手机行业的高发展、高竞争与高科技的特征决定了其对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的需求非常迫切,要想保持其市场优势,必须能够吸引并聚拢一批高端的管理人员与核心技术人员。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与竞争压力下,公司为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选择了股权激励这一长期激励机制。本文从提出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手机行业H公司为例,具体分析其股权激励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建立公司收购过程中的提示公告与正式公告的双事件窗口过程,采用市场模型进行相应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监管过程中,股权出让方与受让方就签订转让协议之后向市场传达信息所产生的短窗口累计超额收益率,显著高于收购事宜得到监管部门批准之后向市场传达信息所产生的短窗口累计超额收益率.该研究结果表明,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上市公司收购过程中信息披露的监管。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以及围绕股权激励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实施股权激励。作为长期激励机制的一种,股权激励通过授予经营者一定数量的股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公司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和提高公司经营效率。本文以此为背景,阐述股权激励的理论内涵并探讨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发现,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2006年每股收益以及净资产收益率水平远远高于深市平均水平。采取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的公司对业绩影响的测算远不如采取期权激励方式的公司测算过程清晰,公司披露的详尽程度也有较大差距。殷权激励的作用已经初步显现,截至2007年4月30日.16家样本公司的激励股份已经实现了约83.65亿元的增值。同时,股权激励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监管问题,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强化监管,合理引导更多的上市公司建立适当的股权激励制度,以推动上市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夯实证券市场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6年43家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和相应的配对公司为样本,运用比较分析法检验了股权激励方案披露后公司的业绩变化,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披露股权激励计划后的业绩好于其披露前的业绩,且总体上来说好于未披露股权激励计划公司的业绩;(2)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要比限制性股票显著;(3)批发零售贸易行业的股权激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6年43家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和相应的配对公司为样本,运用比较分析法检验了股权激励方案披露后公司的业绩变化,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披露股权激励计划后的业绩好于其披露前的业绩,且总体上来说好于未披露股权激励计划公司的业绩;(2)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要比限制性股票显著;(3)批发零售贸易行业的股权激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会计师》2015,(21)
投资者是否欢迎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股权激励方案的具体内容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态度?本文基于中国A股数据,研究发现:投资者对于采用股票期权方式的激励方案比采用其他方式的股权激励方案的回应更为积极;投资者对于激励有效期5年以上(不含5年)的激励方案比激励有效期5年以下(不含5年)的激励方案回应更为积极;投资者对于行权业绩条件量化的股权激励方案比行权业绩条件不量化的股权激励方案的回应更为积极。本研究表明,投资者可以识别股权激励方案中内容设计的差别,并会对此产生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以2009年至2014年间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样本,本文探讨创业板公司采用股权激励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与以往关于主板市场的研究结论不同,创业板公司采用股权激励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力资源需求,而非管理层权力。具体而言,高管离职率高、员工流失率高和劳动密集型公司更倾向于采用股权激励,而管理层权力与股权激励的关系在创业板公司中没有得到验证。进一步,本文通过考察股权激励方案的具体设计,包括授予条件、行权安排、有效期和业绩考核指标等因素,也发现创业板公司的股权激励设计体现出人力资源需求。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投资者理解创业板公司的激励机制,也为监管机构指导和监督创业板公司股权激励实践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2005年启动的资本市场重大制度变迁.本文选择12个竞争性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为剔除宏观经济周期对业绩影响,以2006年6月30目前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270家和当时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125家公司为对比样本,运用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资产收益率指标分别进行横向对比与纵向比较,从上市公司绩效视角对股改的效率进行统计与计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竞争性行业中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呈现"靓女先嫁"特征,迄今为止股权分置改革尚没有凸现直接的公司绩效差异;二是与股权分置改革相伴生,国有上市公司的绩效显著提升,绩效的所有制差异已基本消失;此外,上市公司与行业总体的绩效差距在逐渐变小.由此可见,股权分置改革正在从总体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推进股票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尤其对于国有上市公司成效显著,体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所有制效应.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顾斌  周立烨 《会计研究》2007,98(2):79-84
目前股权激励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一种长期激励制度安排,股权激励的作用最终要落实到公司业绩增长上。本文通过对剔除行业影响后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指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的长期效应不明显;从行业角度看,交通运输行业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2005年4月以来的股权分置改革使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开始进入全流通时代,我国资本市场的所有基本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上市公司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成为现实可能,故对于股权激励有效性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选取2009-2011年间处于实施状态中的沪深股市发行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激励水平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激励股总数比例越大,企业绩效越好,越有益于降低代理成本;高管人员所授予激励股占当期总激励权益总额的比例有益于提高公司价值,缓解委托代理冲突;除了股权激励水平外,企业规模的适度扩大也有益于公司绩效的提升;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会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与有效性,降低企业价值。上述研究可为提高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我国股权激励的特征,通过事件分析方法,得到了事件窗口内15个交易日的超额收益率,并对这些筛选出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市场效应进行检验,发现市场对股权激励作出了正向反应,市场是半强势有效的且存在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17.
许汝俊 《财政监督》2014,(10):47-50
2005年4月以来的股权分置改革使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开始进入全流通时代,我国资本市场的所有基本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上市公司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成为现实可能,故对于股权激励有效性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选取2009-2011年间处于实施状态中的沪深股市发行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激励水平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激励股总数比例越大,企业绩效越好,越有益于降低代理成本;高管人员所授予激励股占当期总激励权益总额的比例有益于提高公司价值,缓解委托代理冲突;除了股权激励水平外,企业规模的适度扩大也有益于公司绩效的提升;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会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与有效性,降低企业价值。上述研究可为提高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谭雅文 《投资研究》2012,(7):99-107
本文以沪深300指数中的19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公司治理结构和收益率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分析得出公司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分别与收益率呈现U型关系,股权集中度、国有股比例均与收益率负相关。研究结果还表明:公司规模扩大、业绩好是蓝酬股价在牛市中高涨和熊市中抗跌的基本点;大多数蓝酬股收益率不高,其董事会结构并没有暗示股价长期、稳定、高速升值的空间;当股权分散和国有股比例下降,投资者参与度增加引致收益率提高;外资股权也没有得到大众投资者长期追捧,长期收益率与外资股权比例不相关。  相似文献   

19.
自2006年我国正式引入股权激励机制以来,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目前,在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制造业公司数量最多,但国内针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进行的研究较少。本文采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公告的股权激励草案为样本,对制造业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人性质、资产负债率、独立董事比例等是影响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股权激励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人才吸引、激励和保留的手段,企业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附条件授予员工部分股权,能够使员工与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提升公司价值。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后被2016年7月发布的证监会(2016)126号《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取代),2006年9月国资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