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金融家》2023,(5):10-10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5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做好新一届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研究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一届中央财经委员会要继续发挥好制定经济工作重大方针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李军  谭帅 《中国外资》2011,(16):173+175-173,175
<正>我国海洋经济总体水平在全球海洋国家中已处于中上水平,一些海洋产业在国际上已经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渔业产量以及海盐总产量已连续多年位列世界第一。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我国海洋经济取得不凡成绩的同时,也存在  相似文献   

3.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一个经济体要走向富强最终必须依靠实体经济的效率规模和总体实力。实体经济在质量提升中整体呈现出良好的趋势,但是当前质量提升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在新时代实体经济发展需以质量提升为主要目标,立足于各部门发展现状实现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4.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动态概念,涉及存量资源的优化与增量资源的调节,而金融作为最重要的资源配置,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中具有功能驱动、产业协调、结构优化等多重功能。明晰系统构建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性,认清金融支持的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特点及当前金融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矛盾,有利于提出切实可行的金融服务政策。文章以商业银行为例,认为金融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应发挥金融内在服务功能,优化金融体系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协调发展路径,鼓励数字经济、数字要素、金融科技驱动金融体系与产业体系互相赋能,加快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不断完善优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美国的贸易规模差不多,但是经济规模却相差甚远,目前尚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二。如果能够成功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与现代金融体系,那么未来中国的发展空间会更大。中国未来所要构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至少应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构成要素:第一,现代制造业、现代装备业以及体现现代产业进步的新兴产业,必须要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二者良性互动,协同发展。实体经济是资本市场存在发展之基,资本配置优化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此为资本市场之辩证法。成熟的资本市场不仅包含交易所市场,还有场外交易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市场。不同投融资者的异质性需要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与之相匹配,方能解决不同成长期、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问题。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江西要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科学论断的引领下,持续推动省内一批优质企业在交易所市场上市,并继续在发展场外交易等方面积极探索,以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筹融资、资源配置和价值发现功能,进一步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信用卡》2023,(9):58-6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进行战略解码,推进任务落实。为稳步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不约而同地选择以金融科技为突破口,推进数字化转型,创新信贷产品,优化审批流程,加强风险管理,探索开放合作模式,从而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2022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共同富裕的重要目标下,财富管理市场正孕育着深刻变革,从战略、产品到服务,都亟待机构的专业深耕与创新发展。在此背景下,为切实服务好企业家群体及其代表的实体经济,工银私人银行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与能力优势,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已在新兴数字藏品领域、家族信托综合顾问系统建设等项目上显现出颇有成效的革新。以科技赋能发展,以创新引领未来。工银私人银行将始终坚持“人民金融”底色,以打造“企业家首选私人银行”为目标,通过持续优化对企业家个人、家庭及其企业的金融服务,赋能产业链、供应链再造和创新链、价值链提升,助力中国经济从“家企欣荣”迈向“家国昌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口结构的迅速转型给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家庭养老难以为继,在现有的三种社会化养老模式所构建的养老体系下,养老金虚拟账户现金流不足带来风险不确定性危机进一步凸显,无法实现养老模式转型的目标。养老金进入实体产业,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其有效的养老金资源化、成本节约以及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保障能力,能够有效承接养老模式的转型。支持养老金进入实体产业而非虚拟市场是国家在微观治理与宏观治理对接中探索出的合理的、战略性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0.
章亚泉 《中国外资》2011,(8):230-231,233
产业集聚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油气资源产业集聚的视角,分析了油气资源富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基于油气资源产业集聚的区域创新体系营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聚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油气资源产业集聚的视角,分析了油气资源富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基于油气资源产业集聚的区域创新体系营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袁天昂 《时代金融》2013,(11):108-111
当前云南的改革发展正进入关键时期,怎样通过大力培育资本市场,利用云南省的资源优势和已经形成的优良资产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加速资本流动,实现资本与云南先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化整合,并以此促进云南现代产业体系的优化升级,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增强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和后劲,是云南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对此问题作了一些新的探索性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较可行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发展,我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新格局,金融系统的建设已不能且无法独立于国际金融体系之外。必需完善金融标准体系建设,遵循国际通用规则,才能建立公平、公开、规范、透明的金融市场,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全球气候变化为研究背景,对建设低碳的必要性、低碳经济需要的产业转型进行论述。新兴战略性产业具备新时期下的低碳经济属性,发展低碳经济应当与新兴战略性产业选择相结合,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也需要在新形势下发展低碳产业。因此,新兴战略性产业选择的依据和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需要进行系统分析、充分论证并通过政策引导实现。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2002—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从制造业服务化视角入手尝试探讨绿色金融对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赋能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对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形关系,且表现出要素禀赋、产业结构以及市场化程度的异质性特征。同时,受绿色技术创新和环境规制调节效应的影响,绿色金融可提前跨越拐点,赋能制造业服务化。鉴于此,应有重点、分阶段及分区域地加快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并加强环境规制,助力绿色金融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从金融调控目标与要求看,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资金通道仍欠畅通,资金偏移目标的现象时有发生。新时代必须充分认识到产业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特殊意义,积极打造产业金融发展新生态,构建新型的产业金融治理体系;完善产业金融服务机构体系,推进平台服务,优化供给链条;深化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功能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这是我国由高速发展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内容,更是破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根本途径。建设国家经济体系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旅游产业是一个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是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央把旅游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作为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作为重点任务。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的活水。如何不断完善政策环境,优化丰富金融供给,进一步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当前金融业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