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6月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宣告开闸。这一举措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但不能据此认为人民币将很快成为国际化货币。一、人民币正加快国际化进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走强,汇改政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体的走弱,人民币国际化成为热门话题。与之相应,政策上也有许多颇受人关注的举措。举措之一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2007年6月,中  相似文献   

2.
2022年以来,全球经济金融市场的频繁震荡加剧汇率市场波动,企业跨境贸易结算风险增加,企业人民币结算意愿显著提升。本文选取2022年以来跨境贸易结算变动明显的前94家企业为样本对象,综合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调研分析企业人民币结算变动原因。最后,在全面了解结算货币变化的基础上,针对企业当前困难和诉求提出下一阶段政策建议。调研显示,近4成企业因汇率波动原因调整资金摆布采用人民币结算;2成企业因地缘政治变局下安全考量改变结算方式;3成企业按照交易对手要求扩大结算比例;1成企业从节省汇兑成本的角度考虑选择人民币结算。  相似文献   

3.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对外投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经济(湖南)》2011,(11):126-127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市场对人民币结算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推进,让人民币走出国门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人民币国际货币地位的确定,使国内投资者可以直接用人民币对外投资,不仅能使投资收益得到进一步的保证,而且还会使投资收益大大增强,这将有利于我国对外经贸的发展及转型,同时还会反过来增加人民币在境外的存量,有助于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推进,进一步支持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湖南省作为一个中部强省,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利用自身的优势,实现对外投资与贸易新突破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碳交易作为环境保护概念下崛起的新兴能源贸易,其计价结算货币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拥有巨大的碳排放资源,具备成为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的前提和基础。而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蓬勃发展则为人民币履行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职能,从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制定国际减排计划,加快建设国内碳交易市场,积极稳妥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是碳交易背景下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国家推进经济金融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促进贸易的便利化,有效提高国际竞争力,顺应国内外市场和企业的需求,缓解我国长期大规模顺差局面,加快推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09年7月正式启动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增长较快,但由于目前还处于推广阶段,仍然面临一定的困难与阻碍.本文对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外推动跨境贸易本币计价的主要模式和经验,提出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孟莹 《时代金融》2014,(14):132-133
本文针对人民币国际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新业务新机遇,分析了商业银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背景和现状,阐述了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不断扩大,商业银行应如何紧跟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抓住机遇,进一步根据政策以及经济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创新产品,采取适宜的业务模式,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设想及展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经常项目下人民币跨境使用比重不断上升,人民币跨境融资渠道和离岸人民币市场进一步拓宽,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度大大提高.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统计,2015年12月,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民币金融业务、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但我们仍应看到,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阻塞因素.本文从国际结算货币决定因素的角度展开分析,着重研究当前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云南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较多、边境线较长的省份之一,与缅甸、老挝、越南3个国家接壤。云南与周边国家贸易与经济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全国最早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省份,也是最先尝试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投资的省份。地域与先行优势均为云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方法,对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波动、进出口贸易总额波动、汇率波动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试图揭示其三者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波动、汇率波动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波动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长期内,汇率波动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波动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货币供应量波动对其具有反向促进作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波动是汇率波动的单向Granger原因,同时也是货币供应量波动单向Granger原因;汇率波动在是货币供应量波动的单向Granger原因。脉冲响应函数结果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波动对来自其自身冲击的响应在三种变量冲击中最为明显;货币供应量对来自其自身及其他变量的脉冲均有较为明显的响应;汇率对来自其自身冲击的响应在三种变量冲击中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吴博 《银行家》2011,(3):68-69
试点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迅速自2009年7月我国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一年半以来,尤其是2010年6月22日央行等六部委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来,跨境人民币业务逐渐步入快车道,业  相似文献   

11.
2009-加10年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陡然加速并预示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达到一个新高度.在整个200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仅为35.8亿元,而预计到2010年末,累计结算额达到5000亿元;如果进一步作预测,则2011年的某些月度可望突破1000亿元,全年按保守测算可以达到1万亿元.  相似文献   

12.
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民币的国际信用不断提高,而对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交易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3.
跨境人民币业务是指国家允许指定的、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以人民币进行的各项跨境国际结算业务。其包括以下内容:跨境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人民币结算、其它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结算、资本项目跨境人民币投资(包括境内机构向境外投资和境外机构向境内投资)及融资业务、  相似文献   

14.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深入发展使得跨境反洗钱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下,跨境人民币结算在客户身份识别、交易真实性审核、大额和可疑交易识别监测以及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洗钱风险,亟需通过健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法律体系、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体系等手段强化监管。  相似文献   

15.
上海金融市场发展长期滞后,将导致境内人民币业务流失、人民币定价权外移,助长外汇市场跨境套利活动,加大我国对外投资风险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到2020年上海将建设成为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地位相符的国际金融中心,这将有助于人民币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关于香港和上海的关系,两者  相似文献   

16.
跨境人民币业务是人民银行联合商务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等部门推出的推动涉外经济主体跨境贸易、跨境投资和融资采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方式。这一方式为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结算网络提供了契机,提高了我国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直接交易的开展,改变了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报价和平仓形式,为促进贸易投资便利、降低汇兑成本、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在回顾人民币直接交易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直接交易的发展模式,分析其开展的影响、意义,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路径,并为人民币直接交易业务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云南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较多、边境线较长的省份之一,与缅甸、老挝、越南3个国家接壤。云南与周边国家贸易与经济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全国最早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省份,也是最先尝试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投资的省份。地域与先行优势均为云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以来,我国政府推出一系列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措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取得快速进展,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对人民币国际化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进一步拓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业务,加快人民币在岸市场的对外开放,扩大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跨境流动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开始,到目前人民币在俄罗斯外汇交易市场挂牌上市,人民币在边境贸易和跨境旅游中发挥的职能已经超越了流通手段并向支付手段迈进。随着人民币跨境流动的规模日益增加,流通范围也逐渐扩大。人民币跨境流动在减少汇价风险、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