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斌 《中国金融》2023,(21):89-90
<正>一直以来,航空制造业素有“工业之花”的美誉。近年,我国航空产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C919大飞机已圆满完成首次商业航班执飞并正式开展商业运营,未来将在全球飞机销售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航空租赁业具有“融资+融物”双重属性,作为航空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是航空金融综合服务的最佳实践领域。近年来,我国航空租赁业深刻把握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大型核电设施迈出国门、中国造"动车组"欧洲开跑、国产大飞机C919组装下线……近日来,国人被"中国制造"的捷报连连刷屏。"中国制造"开始在国际制造业市场刮起一阵"高大上"的"中国风"。然而,对中国制造业充满希冀的同时,今年初频频见于报端的"中国制造业将面临倒闭潮"的论调余音尚存。作为一个处  相似文献   

3.
"航空强国梦"、"波音、空客遇对手"等标题,让中国大飞机在国内外的瞩目中高调登场. 2003年开始调研,2007年正式立项,2008年5月承载制造大飞机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09年9月8日,大飞机样机C919首次闪亮登场;2009年12月10日,C919客机机头工程样机主体结构验收合格;2009年12月15日、16日,C919客机基本总体技术方案获得通过;2010年,开展飞机设计工作.同时启动订单……中国大飞机离我们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4.
<正>浙江提出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以来,各地加快了制造提能变革的步伐。在“制造之都”浙江省台州市,“蜕变”之形已具:量产商业卫星发射成功、“伟星拉链”随航天员遨游太空……在一颗颗高端制造“果实”的背后,是退税减税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的强劲动能。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稳健运行、平稳发展,特别是我国制造业正在朝高质量、智能化方向快速转型和发展。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举世瞩目,但我国制造业与先进制造业国家和世界跨国制造公司差距仍然较大。《广东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指出:“到2025年,广东要成为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6.
从2009年到2012年,奥巴马政府先后推出了“购买美国货”、《制造业促进法案》、“五年出口倍增计划”、“内保就业促进倡议”等多项政策来帮助美国制造业复兴。有关美国制造业的一些数据也有所好转,同时又有不少跨国公司扬言将部分生产挪至美国,一时间“美国制造业复兴”、“中国制造竞争优势不再”的声音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7.
“中国制造2025”这一全新概念出现在公众视野才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但出现频率、规格之高,为这一概念打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产业结构转型时,首次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步伐. 随后的“两会”期间,国家工信部部长苗圩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详细解读.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计划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分三步走,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而“中国制造2025”正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8.
中国由于廉价的劳动力在“世界加工工厂”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第二大贸易出口国来说,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成绩,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隐藏的深层次问题也日渐凸显,中国制造业的产品附加值较低,单纯依靠劳动力获取利润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是没有优势的.进行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必由之路.中国制造业只有以品牌求生存、以技术求发展才能真正成为制造强国  相似文献   

9.
郭凯明  陈昊  颜色 《金融研究》2022,501(3):1-19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大国经济的压舱石,更高水平、更有竞争力的制造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国制造业发展既受益于推动对外开放和融入全球贸易体系,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分工格局和外国福利水平。本文结合长期收入效应、投资结构变迁、国际贸易失衡等中国经济特征建立了一个两国多部门结构转型模型,从理论和定量上研究了贸易成本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和外国福利提升的影响。本文发现:1995-2010年中国出口贸易成本持续下降,既增强了中国制造产品的比较优势,使制造业产出增长了29%,分别提高了制造业就业比重和产出比重4.7个和5.1个百分点;也由此降低了全球消费品价格,对同期外国总体福利水平提升的贡献率接近15%。对中国制造产品加征关税提高中国出口贸易成本,会显著降低外国福利水平。本文结论表明,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本文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现实依据,并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经过11年的高强度技术投入,展讯通信在3G/4G手机移动终端基带芯片研发领域已经成为全球性市场的有力竞争者,而其未来的目标是与新兴市场共成长,让全世界都能享受自由沟通的快乐。尽管中国作为全球头号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早已成为常识,然而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全民热情激发之下,2011年中国专利申请数量首次超过美国跃居全球之冠,不出所料地震撼了全球市场。  相似文献   

11.
刘驰 《财会学习》2018,(12):12-13
2015年,中国政府基于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国际工业4.0产业变革的现实局面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在此背景下,就目前国内大力推进公众公司的发展,对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信息质量这一永恒的话题展开讨论,从欣泰电气成为首支因欺诈发行股票而被强制退市的创业板公司,显示出公司治理结构及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随着全球进入工业4.0时代及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如何通过工业4.0智能制造有效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公司完善治理结构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公司的变革和转型.  相似文献   

12.
张梦 《中国外资》2010,(5):56-59
2月4日,中国商飞项目管理部副部长袁文峰在新加坡航空展上表示,首款国产大飞机正式命名为C919,计划于2014年首飞。C919今年开始接受预订,目标是在年底前获得100架新机订单。并在未来20年内售出超2000架。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家》2009,(1):104-109
中国军舰满载着中国公众的兴奋与猜想驶向亚丁湾,在2008年落幕之际,勾勒出提振人心鼓舞全民士气的某种隐喻,遥相呼应的是奥运将中式传统口号“加油”奉送给全世界,并且一跃登榜成为年度全球流行语——这绝非流于形式的表象,更像是2008年中国式意志的美好结语。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在3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中国制造2025”,对于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而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是推进"中国智造"。只有实现了中国智造,才能使我国制造业摆脱大而不强的窘境,真正实现工业强国的地位。本文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通过分析我国制造业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相应的提出建议来推进制造业由"大"向"强"的升级。  相似文献   

16.
2015年12月,北京市发布《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提出"大力推动自动化、数字化制造技术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深度应用,推动制造业企业向云制造、分布式制造、生产外包等方向转型",并设立"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专项"、"云计算与大数据专项",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全国智能制造创新总部。从全球看,工业4.0的背景下,以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的  相似文献   

17.
"芯片强国"梦圆何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历了长达4年的周期性衰退之后,全球半导体市场全线飘红,蓬勃发展的“中国大制造”又使中国成为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火车头”,中国正在从一个芯片“消费大国”变为“生产大国”,2010年有希望迈入“芯片强国”行列。  相似文献   

18.
《现代商业银行》2017,(5):33-33
中国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国,也建成了世界上产品门类最全、生产配套最为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小到火柴大到火箭,中国均能制造,然而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中国制造存在自己的问题,那就是在高端制造方面中国还是弱项,在面对美国"制造业回流"战略、印度及东南亚国家的低成本挤压下,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再次腾飞?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而不强向又大又强的转变阶段,在政策扶持及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得到持续优化,制造业优势不断巩固。作为重资产配置的制造企业,固定资产占企业总资产比重高,而且是赖以生存的根本,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对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中国制造企业面临新挑战,重视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效益,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本文先从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特点和管理目标阐述了制造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再探讨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管理意识、制度体系、投资决策、信息化建设、日常管理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低增长、低通胀、高债务等问题困扰着全球。关于全球经济将出现"经济日本化(Japanization)"的讨论因此日益升温。"经济日本化"真的是逃不开的梦魇吗?与此同时,在2019年年底,随着制造业景气等的改善,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开始增强,全球经济真会就此恢复过来么?在本文看来,"经济日本化"问题并非无法逾越,推动生产率增长是最根本的应对之道;而2020年全球经济也仅仅是弱复苏,尚需“真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