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慧旅游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重视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等方面均不能适应智慧旅游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应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智慧旅游需求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创立共赢发展模式,培养适应智慧旅游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山西省在经济结构调整下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景区的大规模出现及快速发展需要有与之对应的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即能将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又有很强操作能力的人才。但专业人才培养从数量到能力不能满足众景区对该技术人才的需求。目前开设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院校较少且培养模式单一,不能满足对当地旅游经济服务的需要。因此,从实践性经营管理及校企深度合作的角度研究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对学生培养及满足需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企业对旅游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能更好地满足旅游市场需求,课题组开展了旅游企业对员工要求和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要求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旅游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的阵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建设与人才的培养与行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着某些不相适应的状况,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在旅游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与市场的需求相脱节。人才培养是各旅游院校比拼的生命线,也是学院长足持久发展的供应线。旅游经济需求的复杂性又决定了高职旅游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性,我们应在科学分析旅游市场需求和受教育者生存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高职旅游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与原则,探求工学结合特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强调基础突出发展。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发展极其迅速,人才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为满足社会需求,提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和就业率,需超越传统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走多渠道、全方位的培养模式之路.培养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以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体制的革新为重点,以全面塑造旅游管理职业能力体系为特色,突出课程内容的模块化、考评方式的多样化、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为手段的系统革新.  相似文献   

6.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极具潜力的专业。为满足社会和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要,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要适应现代旅游市场对高素质旅游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并逐步与国际化的旅游教育发展接轨。  相似文献   

7.
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旅游业服务和管理一线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实践性很强。基于工学结合的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人才胜任的岗位群所需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出发点,是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尝试工学结合的阶梯式实践教学、阶梯式角色转变、阶梯式证书获取,对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专业硕士是一种以实践为主导培育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学位类型,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对国内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整理,综述了国外研究生培养的有效模式.对研究生发展的各个方向进行比较,借鉴国外研究生教育理念,以期为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从培养本质、培养内容、培养质量和管理机制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2010年起,中国设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培养与学术型硕士相区别的应用型硕士,成为我国硕士生培养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选取国(境)外7所典型的旅游高等院校,从课程概括、入学要求、课程设置和就业培训等4个方面对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简称MTA)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根据分析提出-我国MTA的发展应明确市场化和职业化取向,并从录取门槛的专业化、课程设置的实务化、就业指导的实用化和师资队伍的行业化等4个方面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吴志华 《全国商情》2012,(13):72-7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对于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有了很大的需求。为了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适应这种实际的需求,需要改革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本文认为应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硕士论文评价环节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30年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在全球化、大旅游的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专业本科生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以浙江工商大学和法国昂热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案例,通过对中法两国学生在专业选择、能力需求、教学评价、实践认知和就业意向等五方面的实证调查,比较分析中法两国在旅游专业教育上的差异,并据此提出对我国旅游本科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期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  相似文献   

12.
我国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进程中目标定位不准确,培养模式同化现象日益严重。基于此,文章根据旅游行业的社会需求,分析旅游本科学生的能力构成,提出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模式NCM范式的构建,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形式等入手,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创新培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中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办出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条件。其建设与管理应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突出创意特性,探索符合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创意模式,主要内容包括模拟性、生产性的校内实训基地创意模式和品牌化、法制化、国际化的校外实训基地创意模式。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大学中旅游专业的设置是顺应旅游业发展的产物,培养出的高索质人才则为旅游业增添了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对澳大利亚27所大学开设的共74个旅游类本科专业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课程结构模式,对普通旅游管理、接待管理和体育/事件/娱乐/休闲管理三大专业领域涉及的所有课目通过频率指数统计,分析其课程设置情况。澳旅游类本科专业的整体发展态势是专业设置与时俱进,体育类专业渐领风骚;专业方向宽泛化与精细化并存,以宽泛化为主流。  相似文献   

15.
宋国琴  谈晓 《现代经济》2009,8(2):104-107
独立学院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依赖于:市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规格、培养对象的素质和愿望、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等诸多因素。因此,独立学院在构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要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确立合理的能力结构、设计科学的培养方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6.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渠道,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为进一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所提出的新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从人才培养理念、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方法及考试制度等方面入手,构建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渐旺盛。但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和行业流失率状况都很不理想,学生的职业忠诚度较低。影响学生职业忠诚度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因素,因此必须从这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忠诚度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现代旅游业的国际化需要大批具有丰富行业管理经验的应用型、外向型人才.美国教育专家多尔的建构性4R理论为解决我国高等旅游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分析4R理论的基础上,对10多个国家及地区旅游专业硕士课程进行比较研究,并以西安外国语大学为例,结合其办学特色,从国际化、应用性、职业化人才培养视角,探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课程建设问题,以期使课程结构体系及内容符合市场要求.并随着旅游教育目标群体及教育者群体多样化拓宽,使高等旅游教育大众化走向完善,实现就业意义上的“供给创造需求”。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国内外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基于校企互动培养模式,紧密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教学组织安排和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方案,满足了旅游行业对应用型中高级人才的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的"潜流失"现象,直接导致了国内旅游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主要是由于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出现偏差造成的。应从知识结构的角度,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进行分析与研究,力求实现行业需求与专业教育的对接,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与行业需求的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