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4~2012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的城镇化水平进行测评,在此基础上分别就不同梯度的城市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果展开分析,并动态评价城市梯度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脉冲效应。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大型城市的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脉冲效应远远大于中小城镇,相反在长期中小城市对新型城镇化的冲击大于大型城市。同时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城市梯度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大型城市对东部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大于中西部。中小城镇的发展对东部和中部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相反西部地区中小城镇与大型城市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在伯仲之间。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水平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解读及发展机理的梳理,立足于安徽省发展现状,针对性地设计了包括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三个维度的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CRITIC权重赋值方法对省内各地区2012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安徽省内城市间发展差异明显,其中合肥新型城镇化水平最高,芜湖、铜陵次之,安庆市发展水平最低;至十二五规划中期,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基本符合"一带一圈一群"的战略布局,但"带、圈、群"模块间城市发展水平整体呈降序的阶梯状分布。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和谐发展为目的,城市带领农村发展,从而形成国民经济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化率不高、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大城市畸形发展产生"城市病"等问题,需要根据各地区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的规模结构来制定合理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规划和实施自身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分配方式,城市发展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李克强总理提出,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构建有助于打造人们的宜居环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资源配置模式的创新。本文首先分析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分析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利因素,最后提出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过程是人类现代化过程的重要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得到快速发展,而当下如何对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已成为研究热点。以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城市群应该是今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浙江省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存在的服务业与城镇化差距较大,服务业发展不均衡、地区之间城镇化水平差异明显,服务业发展滞后、城市供给难以满足城市需求,服务业发展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突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营改增”的浙江省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与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融合对策:一是以产业联动带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提升新型城镇化供给水平;二是以财政扶持带动现代服务业均衡发展,缩小地区城镇化水平差异;三是以行业规划带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改善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实现产城相融。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协调发展是城乡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构建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四川省21个市州2007—2012年相关数据,运用“协调度—协调发展度模型”和灰色系统模型 GM(1,N),对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并揭示其内在驱动力,结果表明:四川省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21个市州工业化发展对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协调发展均起着促进作用,但经济发展水平极高和极低市州的城镇化发展对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协调发展具有制约作用。因此,应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制定差别化的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政策,全面深化制度改革,形成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1~2019年283个城市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度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水平,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验证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在不同的新型城镇化水平下均可显著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并且随着分位数由低端向高端变化,数字经济对其促进作用加强。区域和城市规模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和特大型城市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最后提出统筹城市特征和发展差异,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北部湾经济区城镇化的现状和发展特征出发,得出北部湾经济区仍然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城镇化建设滞后、中心城市承载不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通道、门户建设滞后的问题,而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拉力不足、农村对城镇化的推力不足、制度对城镇化的促进不足、生产要素对城镇化的保障不足是制约其城镇化的关键因素,并从城乡均等化、区域一体化、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功能强化五个方面,提出了北部湾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尚方 《企业家天地》2013,(12):16-17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新型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新型城镇化的第一个特征,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即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第二个特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向城镇聚集发展的过程,即产业在空间上的转移;第三个特征,城镇化是包括城市文明、城市意识在内的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和传播过程。农民从乡村进入城市,要接受城市文明,接受城市生活的方式,所以城镇化是城市文明的传播和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有许多城市都是靠自然资源的开发而逐步兴起和发展起来的,这些城市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除了面临西部地区共有的一些困难外,还有其特有的一些阻碍新型城镇化的因素。有必要从"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整体水平的角度出发,促进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面板门槛模型,利用2006—2015年省级数据检验了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十余年来中国金融集聚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加速攀升,区域不平衡和梯度分布特征明显;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门槛效应显著存在。其中,东部地区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机制不断优化;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机制有待进一步调整和提升;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应重点关注中部金融集聚的水平与质量,优化资金投资方向及效率,优先支持创新驱动与生态环保类项目,以提升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数量、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就业人员明显增加。城镇化作为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的重要引擎,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城乡经济结构和生态结构。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镇化速度逐渐放缓,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律来看,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因此,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新挑战,以改革的方式正确应对,使新型城镇化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研究认为,积极构筑陆良县“中三马”一体化发展是提升城市定位和城市能级的重要举措,是增强新型城镇化发展动能的重要支撑,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保障。研究认为,在陆良县即将进入城镇化中后期的“中三马”一体化发展进程中需要关注人口集聚与吸引转化、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空间结构与品质提升等问题。最后,提出提升区域一体化人口集聚与发展动能、赋能区域一体化产业经济与发展水平、彰显新时代坝区城市能级与品质魅力、全面构筑一体化发展的机制驱动保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南的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河南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质上是城市经济实力、城市辐射力与带动力的差距,加快推进河南新型城镇化进程,对于加速社会转型,促进城乡共同发展、中原崛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推进河南新型城镇化应注重:"三化"协调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低碳经济发展、城镇体系合理布局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地方政府在城市基础建设方面产生了大量的资金需求。投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进行投融资运作的新型实体,在此过程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平台数量和债务水平持续增长。然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管理和运作过程中存在着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债务结构不清、负债率过高等问题,这给我国地方经济发展、金融市场乃至宏观经济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治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问题可以从提高债务能力、市场化经营、宏观调控和财税体制改革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是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的重大战略课题。通过调研北京市顺义区城镇化的基本情况,分析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如何深入推进顺义区新型城镇化提出战略设想:统筹城乡规划,完善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促进农民安居乐业,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目标;推动产业向创新创造转型升级,增强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健全城市治理体系,使城市更好地服务于居民;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打造生态型、亲水型城市;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新型城镇化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成为城镇化发展的新方向,城镇化进程也从传统城镇化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历程回顾发现,我国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但在新型城镇化下,从2014年开始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开始出现加速。基于2006年到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省际面板数据,对面板数据拆解分析发现: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角度,城镇化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均收入,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且城镇化水平提高对农村人均收入提高具有"翘尾"效应,即城镇化水平越高,继续推进城镇化对农村人均收入提高的促进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9.
采用空间自相关检验以及时间固定效应模型对"一带一路"战略下广西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地级市城镇化水平高值与低值相邻,呈"负空间自相关",经济发展、产业结构非农化、环境宜居以及农业现代化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现阶段的对外贸易、城乡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水平、基础设施与新型城镇化呈负向关系.广西及地方各市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契机,制定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避免各市间的恶性竞争,要加强经济建设,积极推动二三产业发展;同时,应积极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健全社会保障、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促进新农村发展,推动新农村就地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市化是代表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发生本质变革并获得快速发展的结果,是衡量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以广州市2002~2011年产业结构发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产业结构政策经过不断调整,城市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城市化水平已处于高位,超前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幅度,但二者之间差距在不断缩小,同时新型城市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响应程度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