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旅游宣传的薄弱与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宣传包括诸多种类或层次,如公共宣传、工作宣传、公益宣传、普法宣传、专项宣传、形象宣传、产品宣传等.在一定意义上,宣传既是旅游业环境优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旅游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2.
文明旅游与旅游文明: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的软实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使人类社会成为一个即时互动、相互依赖的整体,"时空压缩"和"地球村"是人们对全球化现象最简洁、最形象的概括.与此同时,全球化也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旅游市场连接成为一个统一的全球性市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旅游业何去何从?最根本的方向是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旅游总体形象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而言,良好的形象有助于其旅游业的发展.纵观全球,许多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旅游总体形象的塑造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手段,随之产生了许多耳熟能详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如新西兰的"100%纯粹新西兰"(100%Pure New Zealand)、新加坡的"非常新加坡"(Unique Singapore)等,这些口号在本国旅游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彰显旅游民生价值,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方式的转型"是最近几年来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走向最流行的话语.2009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赋予了旅游业"国计民生"的战略高端地位,也把"人民群众更加满意"提升为衡量旅游业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为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供给市场分类细化,旅游地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随着城市急剧发展,中国城市旅游流日益壮大.中国众多城市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游客,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纷纷开始对其旅游形象进行塑造.形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核心概念之一,人们对于形象的依赖已经成为一种生存状态.现代人类所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就是形象消费方式与形象导向思维,消费者越来越依靠主观感觉认知来购买产品.形象对于旅游城市来说,更加不可忽视.在城市竞争中做好旅游形象定位研究,已经是旅游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古村落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形象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也是游客选择旅游景点的一个重要因素。黔东南古村落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地理位置偏僻,存在旅游形象宣传不到位、知名度不高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本文选取黔东南部分古村落进行研究,探讨影响黔东南古村落旅游景点宣传与旅游形象设计等相关因素,深入挖掘古村落的旅游资源特色,有助于提升黔东南古村落的旅游形象,甚至提升所在区域的旅游竞争力,扩大当地景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浅谈旅游宣传工作中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宣传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许多国家或地区将旅游宣传、招徕活动称为旅游业的“开路先锋”。因此,旅游宣传如何当好这一朝阳产业的“先锋官”,应当引起各位从事旅游宣传工作同志的高度重视。 旅游宣传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树立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形象,开拓客源市场,吸引旅游消费者,使旅游资源这一特殊商品发挥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无论以何种手段或方法进行旅游宣传,旅游宣传者都必须认真研究旅游市场动向和游客心  相似文献   

8.
奥运与旅游:国家营销的一种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届奥运会的经验表明,在奥运综合效应中,旅游行业受益最直接、最显著.举办奥运会,特别能有力地提升国家形象、吸引国际目光,是发展旅游业的巨大引擎.中国推广"奥运-旅游",可按照以下思路展开:  相似文献   

9.
我国旅游资源普查的基本任务和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开展全国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为进一步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系统的科学依据,是发展我国旅游事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促进我国旅游业从外延型向效益型、质量型转变,开拓有发展后劲的旅游产品,充实、丰富我国旅游业的总体形象,使我国旅游事业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旅游产业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也是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被誉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向前推进,国内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收入增长率连年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率,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充分认识旅游业在晋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发展最迅速的行业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社会现象。旅游业这种前所未有的发展给旅游地带来经济、环境、社会一系列的影响。随着旅游业量和质的变化,这些影响也变得更显著了。旅游业的发展促使人们对旅游现象中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本书综合论述了有关旅游业经济、自然、文化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北海道地区冬季一直以浪漫、唯美的形象为世人所知,当地的冬季旅游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作为日本国内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冬季旅游业的发展,主要是合理利用了自身的冰雪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整个旅游业整体向纵深化、多样化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北海道冬季旅游中温泉、滑雪等具体产业蓬勃发展的原因,剖析有关冰雪文化活动宣传手段,了解其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最后运用类比分析方法,为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培育节庆活动 营销西部旅游目的地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邓明艳 《旅游学刊》2002,17(6):32-35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目的地竞争越来越激烈,目的地形象的塑和推广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节庆活动既是目的地形象的载体,又是形象传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对西部旅游目的地营销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西部旅游目的地要从实际出发,培育有西部特色的节庆活动,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节庆活动规模和参与度;节庆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国际体育旅游活动的开发;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旅营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金融危机给旅游业带来的不利局面,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措施提振旅游业。短时间内,各地以"旅游券"为载体、以降价促销为主要手段的政府旅游营销迅速缓解了旅游业所面临的巨大压力,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长远来看,各地政府在应对危机中所采取的旅游营销举措也暴露出一些系统性缺陷。本文根据无锡调研数据,研究国民休闲旅游与目的地营销因素间的关系,分析发现:价格因素只是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时考虑的因素之一,降价促销只有与广告宣传、节事活动、目的地形象口碑、服务体验质量等因素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本文根据旅游者人口统计和营销响应特征对目的地休闲旅游市场进行细分,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提出当前目的地政府旅游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从景区与景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合作,到推出长三角、环渤海等旅游区域整体形象,到跨区域合作发展,再到跨国跨境合作,我国旅游业从"各据一方"到"联线成片",区域旅游合作方兴未艾,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不仅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都市圈之一,也是全国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长三角旅游业的发展对导游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不同地域文化、市场特色和游客特点把全国划分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其邻近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区及其邻近地区,以京、津为中心的黄河下游地区及其邻近市场并分析研究其游客特点,指出导游之应对技巧。  相似文献   

17.
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背景下,陕西省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其中旅游业是重点内容之一。基于此,本文将阐述陕西省在"一带一路"下,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以加强合作、与政府关系、基础设施、人才培养为切入点,深入探究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的策略,旨在促进陕西省旅游业的发展,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极为重视发展旅游业,将旅游业确定为山西七大产业之一。为了提升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率,呈现旅游业的经济产业优势和先导性,加大对外宣传促销力度,推进山西旅游业火热发展态势,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旅游局、山西省记者协会共同举办了2001年“全国百家新闻媒体老总看山西”活动。此次活动历时8天,行程1400多公里,观览景点20多处。  相似文献   

19.
匡林 《旅游学刊》2007,22(8):5-6
历届奥运会的经验表明,在奥运综合效应中,旅游行业受益最直接、最显著。举办奥运会,特别能有力地提升国家形象、吸引国际目光,是发展旅游业的巨大引擎。中国推广“奥运一旅游”,可按照以下思路展开: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许多旅游发达国家,把旅游监督检查与旅游宣传招徕、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看作是发展旅游业的三个重要环节之一。这些国家虽然社会制度与我国不同,旅游监督检查也有弊端,但有些具体做法,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一、将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行业公职人员,分别纳入各级行政监督机构网络系统之内,接受其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