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总和,由于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使得现代企业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由于两权分离形成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契约无疑是这一系列契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委托代理关系是所有者委托经营者根据委托人的利益,在  相似文献   

2.
一、现代企业中的代理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下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资产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制度。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保证企业的经营者能够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维护所有者的利益,逐步改善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完成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企业理论中,也就是所有者与管理者、所有权控制权之间的“代理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不一致造成的。为了解决这种代理问题,人们设计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所有者对管理者的监督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但是,一方面这种监督是要付出成本的,很多情况下,由于监督成本的高昂,委托就会弱化甚至放弃监督,从而导致所谓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另外,  相似文献   

3.
美国公司管理层股票期权的负激励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特点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即形成了以股东形式出现的企业所有者和以管理人员形式出现的企业经营者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此种关系下,经营者可以获得委托人难以取得的企业内部信息,因而在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会诱导经营者的“偷懒”行为和道德风险的产生,即经营者会偏离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甚至有可能损害所有者的利益。如何有效激励经理人,使其利益导向与所有者利益相吻合,从而避免产生大量委托———代理成本?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已基本形成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虽然企业具备了这种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企业经营效益低下的局面。其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按照现代企业组织理论,这种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组织形式本质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因此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博弈关系。两者的利益无法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5.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所有者与经营者(管理层)之间实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双方作为理性“经济人”具有不同的效用目标,都力图使自己获得最大效用。由于股权的分散及信息不对称,所有者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往往处于一种劣势地位,经理层时常偏离所有者的目标,而片面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当这种偏离缺乏监督时,便产生了管理层控制。本文拟就所有者与经理层的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建立简单的博弈模型,对管理层控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6.
权力变化与公司治理结构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主要关注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强调设计一种机制来制约经营者,使之符合出资者利润最大化的要求。但是由于企业是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和非人力(物质)资本的所有者组成的契约,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的所有者的权力的大小取决于个体对于有价值的资源的控制权。所以当企业的性质已经发生变化,人力资本已经取代非人力资本成为企业价值的主要来源时,公司治理的重心也应该发生变化,即从单纯的讨论如何追求出资者价值的最大化转向设计如何控制和留住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委托代理理论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的出现虽然促进了公司的发展,但是两权分离现象也导致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出现利益冲突,产生代理人与所有人之间很难解决的代理问题。为了解决代理问题,使经营者朝着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方向而努力,建立以公司业绩为基础的高管薪酬激励制度是主要的解决措施。但因为代理双方信息不对称,又会产生高管为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操纵公司盈余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出资人的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并形成特定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理论证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存在不一致性,往往是企业经营者牺牲所有者的利益而追求自身的利益,导致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严重侵害了所有者的利益,所以,分清理顺会计控制和企业产权的关系至关重要,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代理问题,使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财务目标不同,经营者更倾向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非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为了规范经营者的理财行为,形成科学的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必须建立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股份制的出现和企业规模的增长,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已经成为常态。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利益目标函数不一致、双方信息不对称、市场不确定性以及单个股东监督上的外部性这四大原因,使得道德风险性质的代理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此时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就成为随之产生的一个焦点问题。在过去的30多年中,对激励理论的研究获得了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11.
李江涛 《经济论坛》2000,(17):28-28
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困扰我国市场经济的一大顽症,既给国家和广大股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妨碍了经济改革和社会进步,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如何针对虚假会计信息制定有效对策,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会计委派制应运而生。   一、会计委派制的理论基础   两权分离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特征,由于两权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企业的所有者委托经营者管理全部公司财产,具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财产所有者即投资人的目标是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投资报酬最大化,但是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与所有者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而且可…  相似文献   

12.
谈谈经营者的期权、期股激励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期权、期股激励方式的功能 在现代企业里,伴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分化为具有不同目标函数的利益集团,这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经营者采取“道德风险”行为提供了最基本的经济刺激,经营者这一自利行为偏离并损害了所有者利益。在所有权极其分散进而在所谓“所有权壳化”的“内部人控制”企业里,这一偏离显得尤为突出。在现代企业理论中,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出资人的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并形成特定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理论证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存在不一致性,往往是企业经营者牺牲所有者的利益而追求自身的利益,导致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严重侵害了所有者的利益,所以,分清理顺会计控制和企业产权的关系至关重要,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4.
贾贵娟 《经济论坛》2007,(24):94-96
一、引言 现代企业制度中,公司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所有权和控制权(经营权)相分离,由此产生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公司治理与企业内生风险的关系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中就如何处理委托代理关系最重要的实现形式。委托人(所有者)和代理人(经理人)之间既需要合作又存在冲突的现实情况,为“没有显著控制权的所有权和没有显著所有权的控制”命题成为公司治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寻找到逻辑支撑。传统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框架中,委托人作为“强势群体”;而代理人作为“弱势群体”,却拥有“没有显著所有权的控制”,多数学者认为: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效应函数)经常不一致,在委托人看来,代理人做出的决策不是最优的,除非委托人能有效地约束代理人,因此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制衡机制,协调彼此的责、权、利关系。基于这种认识,委托代理理论主要从解决信息不对称、搭便车和信号显示等方面解释了代理成本的节省和分担问题,从而从理论上为委托代理关系投资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相君 《经济论坛》2003,(14):83-83
一、经济学的自身缺陷使财务报告舞弊具有可能性会计学是吸收了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思想理论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因而,财务报告的产生势必受到它的深刻影响。根据经济学家科斯的“契约理论”,企业“是一个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大量生产要素所有者达成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契约”,其具体表现为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理论。契约的一方当事人为经济资源的所有者即委托人;契约的另一方为经济资源的使用者即代理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构成了企业委托———代理关系链中的基本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将国有企业改造成为规范的公司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制度,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是委托和代理关系。在国有企业中,所有者是全体人民,中央及各级政府受全体人民的委托来监管国有企业及其经营者,因此中央及各级政府代表的国家是委托人,企业经理是代理人。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黄梅波(厦门大学)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冲突。企业所有者追求的是剩余索取权,即所有者扣除其他生产要素报酬之外的企业盈余,而经营者追求的是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如何使...  相似文献   

19.
论国有企业的目标函数异化与行为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典型特征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委托代理理论为解决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和代理人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矛盾提供了思路,而这一理论应用于中国国有企业则会出现目标的异化和约束行为的异化,本文对国有企业目标函数与行为异化提出了调整制度安排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的目标就是建立一整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在“两权分离”条件下,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通常是不一致的,所有者的目标取向是投资收益或利润最大化,而经营者的目标更追求经营者效用的最大化,即力求尽可能多的薪水、奖金、闲暇和荣誉等的最大化;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日常经营中所有权者主体缺位和经营者行为失控,内部与外部的事后审计又无法满足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