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抓住全省房地产领域监管职能调整转变的有利时机,按照省、市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实现房地产业市场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为目标,突出重点,创新模式,实施了以监督房地产开发经营全过程为核心内容的房地产开发许可体系,建立了企业自律、社会监督、行政监管“三位一体”的商品住宅质量保障体系,推动了商品房质量监管从“以查为主、查防结合”到“以防为主、防查结合”的转变,初步建立了全方位、动态的和立体的房地产领域监管体系,为广大居民营造了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2.
孙利军  杨涛 《会计之友》2012,(16):22-23
随着国有大型企业的发展,现有监管模式的缺陷和弊端日益明显,对国有大型企业监管模式的变革呼声也越来越高。许多优秀的国有企业也对监管的模式和思路进行了创新和变革,大监督体系的概念被提出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尝试。文章通过对大监督体系构建的组成力量的特点以及不同工作模式下的优劣势分析,来探讨如何构建适应国有大型企业监管需要的大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3.
实施工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的初衷和归宿在于让质检部门从纷繁复杂的质量监管工作中解脱出来,花最少的时间办最多的事情、取得最佳的效果。正如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魏传忠所言:"分类监管是关系新时期质量监督工作创新发展的长久大计,通过实施分类监管将现有各项监督措施结合起来,目的是形成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实行基于产品分类的全过程监管是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监管模式。政府根据产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集团面临的外部监管环境复杂多变,国资国企改革、行业监管改革、减税降费、放管服改革等重大举措不断出台,自身发展做大做强做优的战略需求迫在眉睫,客观上要求集团公司完善企业监督体系、强化监督质量管理、降低监督成本、提升监督效能。笔者认为,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应将审计监督与财会监督的协同运转作为企业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全面提升集团公司治理效能,更好地服务企业集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资监管由"管企业"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型,基于政府主体的国有企业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也必须做出相应转变,以服务于改革目标的实现.笔者以国有企业审计所面临的新挑战为切入点,分析为适应国资监管转型、基于政府审计主体的国有企业审计所应进行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活力》2012,(2)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要强化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食品、食用农产品、药品、农资、建材等为重点,开展质量安全问题综合整治;要制定国家重点监管产品日录,加强重点产品、重大设备、重点工程和重点服务项目的质量监管和监督检查;要推动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企业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要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实施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要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强化质量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2月15日,国家认监委公布的2011年针对全国501家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企业开展的认证有效性专项监督检查结果表明.近八成获证企业体系运行基本正常,6家问题突出的认证机构受到公开通报批评。此次监督检查,国家认监委首次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采取网格化监管新模式,即选定一些区域后,对市县区域范围内所有获得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100%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8.
质量监管工作是在监督中培植市场功能,制约和引导企业最终成为质量监管的主体。因此,为了最终弱化行政功能还必须加强其功能报告指出质量监管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质量宏观管理还不到位,发展战略研究不够,有效措施不足;二是质量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完善,长效机制不健全,质量诚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有缺失;三是基础和基层建设还比较薄弱,标准体系还不够健全,国家计量基准体系建设步伐不快,认证认可有效性还不高,技术  相似文献   

9.
全而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条主线;提高质量管理和监督把关_两个能力;抓好监管制度、工作机制和质检文化三个创新;突出品牌、标准、服务、效益四个重点;完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检验检疫监管体系、质检法律法规体系、质检信息化体系和基层基础保障体系等五个体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强化质量监管,努力提高质检工作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浅析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的现状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承担着绝大多数产品的质量监管,但是相应的质量技术监管体系却未能很好地与全社会产品质量监管配套.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务院成立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前身)以来,我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来自新时期市场监管规则、监管对象、监管领域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福建省质监局按照“22334”即“建立两个机制(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长效监管机制)、落实两个责任(企业主体责任,质监部门监管责任)、建设三个体系(质量信用体系,质量和安全标准体系,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体系)、强化三项建设(技术机构能力建设,监管信息化建设,监管队伍能力建设)、夯实四个工程(质量基础工程、名牌提升工程、计量基础工程、认证保障工程)”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亮点纷呈,成效明显,突出体现了福建质监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会计的监督水平直接关系到公司财务部门信息的质量。因此,不断完善会计监督是会计基本职能建设的重要成分,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很重要。针对我国会计监督效率不高、控制体制不健全的现状,不仅企业要加强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政府也要加强自身的法制体系建设。建立单位监督、社会监管、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制,充分发挥监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正为全面掌控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安全质量状况,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市监督总站构建了安全质量状况测评基础上的监督执法监管模式,逐步实现"掌控全局、管住过程、构建竞争、两场联动、差别监管、闭合管理、远离底线、追求一流"的监管目标。一是推动了企业自我评估、自我管控。截至2013年底,全市有489家施工企业、207家监理企业开展了测评工作,涉及17个区(县)的2645项工程、13165个单体,建筑面积11778万平方米,安全质量自评率达到90%以上。二是健全了工程安全质量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安全质量状况评估平台定期分析各月各季度施工现场  相似文献   

14.
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要从创新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模式、创新监管方法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和自我管理水平,积极扶持企业走规范发展之路,保障生产加工企  相似文献   

15.
在自贸区挂牌后不久,国家质检总局就支持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出台了10个意见,包括积极开展质检制度创新、探索建立试验区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支持试验区创新建立质量技术监督和执法体制、支持深化试验区质量监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试验区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建立试验区检验检疫预警和防控体系、支持试验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动试验区诚信体系建设和完善、支持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服务试验区产业集聚等,为基层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畜产品全程监管可追溯体系,是从畜产品投入品的生产、检验、销售到畜禽养殖的饲养、防疫、监督、检疫、出栏、运输、屠宰,再到畜产品的检疫、运输、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建立监管和追溯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过程监管与追溯。以政府监管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平台为核心,以濮阳市皇哺牛奶有限公司、河南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为示范企业,依托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奶牛生产管理信息服务平台数据,采用标准化的质量安全跟踪与追溯框架,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从养殖场到餐桌"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溯源服务。  相似文献   

17.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和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条主线,以全系统开展质量提升活动为重要抓手,夯实基础,创新机制,狠抓统筹协调和规范管理,加快构建适应新形势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增强产品质量监督有效性,切实提高监管工作水平,为质检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贡献。近日,国家质捡总局对今年的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做出部署,本文摘取其中的要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是关于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的目标方向、机构设置、权限职责划分及调控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的基本制度体系,涉及国资委与所监管企业、再投资企业的相互权责关系,是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基本组织制度。本文从明确国资监管体制的相关概念人手,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现代产权理论和创新理论,在对宪法、公司法、物权法、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相关法律条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国资监管机构的存在依据和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球化的临近,计量与检测也向标准化发展。作为商品的质量监督提供标准指标的部门,计量的标准化在建立诚信社会,构建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培植企业对社会负责,引导企业讲求质量,讲求信誉,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商品的打击力度,加强执法监督,规范经营行为。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全球化的今天,计量检测方面的技术创新显得非常的重要。只有在不断的技术改进与创新过程中,才能够建立质量安全的监管格局。  相似文献   

20.
乳制品质量问题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监督下,仍屡禁不止,是企业不自律还是市场太自由?是政府监管不力还是无标准可循?有专家向记者表示,目前正在执行的乳制品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严重滞后,难于实现对乳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管。奶业法规不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