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动饭店     
<正> 前年,笔者的一位朋友下岗了,这对于一个收入本来就不高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为此,我这位朋友曾经愁眉不展,多次求职未遂,于是就决定自己干点什么。经过一个时期的市场调查,他发现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每遇红白事宴,不是进饭店大  相似文献   

2.
吴水澎 《财会通讯》2004,(8):F003-F003
科学研究是对高校教师职业要求之一,但自己的研究兴趣也是十分重要的,也喜欢提出一些与别人不同看法的问题:文字表达能力没有受过严格训练,更谈不上文采,但对写东西有点兴趣.记得在云霄中学念高中二年级时,适应“大跃进”的要求.我向县里的一张小报投了一篇稿子,报道班上一位同学自己装配收音机的消息,结果被刊登出来了,还得到2角钱的稿费.这比现在中了,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下乡发现这样一件怪事:某乡政府筹资1500元为1900户农民编印了《农村法律法规问答手册,而个别村却迟迟不予下发。问其原因,一位村干部直言不讳:“不能让老百姓太明白喽,他们越明白我们越不好干”。笔者听了这一说法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仔细分析一下,部分村干部之所以不愿村民太明白,主要源于“四怕”:一怕村民揭自己的“短”。担心村民了解法律法规以后,对照法律条文挑村干部的毛病,影响自己的威信;二是怕手中权力被削弱。过去农村的大事小事都是书记、村主任说了算,现在按法律规定,村内重大事项必须经村民会…  相似文献   

4.
造假与吸毒     
如果话说得老实,即便是罪犯供词,也能闪烁出一两朵思想“火花”。比方某造假集团首领在供述罪行时说:造假有点儿像吸毒,越干越上瘾,越干越难脱身。万般无奈,只得依赖“打假办”的铁拳帮自己“戒毒”。凭着这篇“罪己诏”,我可以断言,这家伙堪称是位出色的  相似文献   

5.
本来准备从刚出炉的新一届中国新闻奖作品中找几篇作品正面评一评。简单扫了一下一等奖,优秀的、能够拿得出手让全国同行效仿。并且令人服气的作品有,但是不多;二等奖作品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一些瑕疵明显的作品倒是值得从教训方面说一说。这里借《唐山13位农民兄弟借别郴州市民》这条消息,谈谈规范的消息写作问题。  相似文献   

6.
笔者浏览网络,看到一篇有关重庆市农村社区建设的消息。8月6日新华网重庆频道转载《重庆晨报》的报道,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7.
说口     
某报刊登一幅漫画——“吓”基层。画面是某基层单位一位领导正接电话,吓得热汗如注,只因传来的话是“检查团中午赶到,至少准备 6桌酒菜 !”下基层与“吓”基层,只是一字之差,字义截然不同。“吓”字构字之妙就在于多了一小“口”,这张万万小看不得的“口” !   口,本是人体五官之一,但它确实有别于眼观事、鼻呼吸、耳听音的单一功能。首先,口的吃功便能令世人观止。春秋时期齐桓公之口便是一例,他的口吃过龙须宴、凤爪宴、百海宴、千山宴,唯独没吃过人肉宴。他的宠臣——高级烹调师易牙就把亲生的小儿子蒸了给他吃,齐桓公本…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新闻工作者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语境中运用语言系统叙述、建构新闻事实的产物,是众多话语形式中的一种。新闻话语是话语分析的一个领域。本文选择了震惊社会的复旦学子投毒案《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试图运用梵迪克的新闻话语上层结构图式对其进行分析,讨论格局中的背景范畴在这篇新闻文本中的表现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朱庆华 《会计之友》2003,(12):26-26
这是一篇争鸣商榷章,真理越辩越明。我刊各抒己见栏目中的不少章值得争鸣探讨,本篇算是一个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0.
王晶晶  张渺 《乡镇论坛》2011,(36):22-22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厨师,他的死,却引发北京大学众多师生的纪念。同学们自发地写纪念文章,发传单贴海报,举办募捐活动。北大一位副校长说:这是北大学子第一次为一个普通员工办募捐。  相似文献   

11.
一位青年作者去拜访一位著名作家,青年说到自己的写作近况时,苦恼地说:“我近来写了几十篇稿子,投出去后都被退了回来,成了废稿,真是沮丧透了,我真怀疑自己不是写作那块料!”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有个马锦学演严嵩的故事。说的是明朝末年,繁华的南京城最有名的戏班子“兴化部”和“华林部”的故事。有一次,一位徽州的富商大宴宾朋,请来了这两个戏班子,对台同时演出《鸣凤记》。这出戏说的是嘉靖年间,以夏言为首的朝臣同奸相严嵩父子作斗争的故事。演出...  相似文献   

13.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师是“社会生活的医生”,总会计师是经济生活的“主治医生”。他们如万顷绿草中的朵朵小花,默默无闻却充满灵气。市场经济推动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经济要析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由此,在中国,催生出了一支高素质的总会计师队伍。有为才有位,中国特色CFO正在崛起。英才篇·奉献  相似文献   

14.
年前有多家媒体刊登了同一则新闻:从去年至今,已有将近3000家在沪浙商“逃离”上海。所有消息的来源均出自浙江某局的一份信息通报。笔者看到这则消息时的第一感觉是吃惊,因为三年前笔者写过一篇特稿,是讲浙商如何抢滩大上海并形成多赢结局的。当时浙商在沪的注册企业数是5万家,注册资本为500亿元。如今居然有3000家浙商撤离上海,那岂不是需要重新审视“多赢”的结论?但随后又冷静了下  相似文献   

15.
写总结,尤其是月度、年终总结,几乎是每一位管理者都要做的事情。尤其是岁月交替之时,不但自己要总结一个月或一年来的得与失,还要依据每二位下属的总结来评定各自的绩效。管理者似乎都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总结内容的范畴与条款规定得越细,就越便于上级管理者对其进行绩效的评估。也就是说,总结内容越详实、越规范,绩效考核就越科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小企业》2008,(7):86-87
2008年5月12日,这是一个看上去没有任何异样的日子。下午,北京探路者旅游用品有限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正在公司三楼会议室开战略发展研讨会。忽然,一位上网查资料的经理报告了一个消息: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特大地震(后经证实为里氏8.0级)。灾情突如其来,大家无法相信这是真的,紧接着全国的消息扑面而来,在证实了消息的准确性之后,战略研讨会暂停,会议室变成了探路者赈灾救援部署办公室。  相似文献   

17.
巧算星期×     
以前某晚报上曾介绍过一篇“巧算星期天”的文章,是教你如何不用查日历.而是通过计算就能方便地得知未来的某一天是星期几。但是.这篇文章只是告诉读者恰巧在上一年12月31日为星期天的情况下才能计算.对于不为星期天的年份并没有介绍,因此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为此,笔者对在少年时期从一位亲戚那里学来的方法进行了总结.以飨读者。作为一种兴趣.笔者一用用了43年,屡试不爽。  相似文献   

18.
以前某晚报上曾介绍过一篇“巧算星期天”的文章,是教你如何不用查日历.而是通过计算就能方便地得知未来的某一天是星期几。但是.这篇文章只是告诉读者恰巧在上一年12月31日为星期天的情况下才能计算.对于不为星期天的年份并没有介绍,因此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为此,笔者对在少年时期从一位亲戚那里学来的方法进行了总结.以飨读者。作为一种兴趣.笔者一用用了43年,屡试不爽。  相似文献   

19.
《巴蜀质量跟踪》2000,(16):31-32
最近,国外传来消息,一名法国人控告某移动电话公司,认为自己被查出患脑癌是因为使用了该公司生产的移动电话.这一消息立即引发了新一轮关于电磁辐射危害健康的话题。尤其是广大手机使用者纷纷质疑,使用手机是否有引发脑癌及其它疾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王均瑶故去     
一位民营企业家的病逝,引起社会各界如此关注。这可能是第一次。2004年11月10日,《温州日报》在头版右下角的位置最早刊发了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11月7日病逝的消息。就在这条消息的左边是阿拉法特去世的消息。对于温州人来说,王均瑶38岁英年早逝比阿拉法特的死更令人感慨。随后,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11月12日,上海浙江商会举行千人公祭大会悼念这位年轻的会长。11月13日下午,千余人冒雨为王均瑶送行,两位政治局委员送来花圈,三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到场……政要、艺人百年之后的显赫,今天被企业家拥有。这无疑是当下中国的一个巨大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