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小枚 《活力》2011,(6):181-181
所谓策划新闻,是为达到某种宣传效果或者是社会效果,而人为地策划一起可供媒体报道的事件。在传统时代。“独家发现”、“率先刊播”是独家新闻最重要的特征.也是新闻媒体竞争取胜的重要手段。随着媒体问更加激烈的竞争,想独家拿到新闻源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但只要增强新闻敏感性,及时策划,做好策划,就能从同题报道中做出“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2.
郭莉娜 《活力》2013,(4):162-162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作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样式。新闻评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方法是比较概括和抽象的。主要通过分析说理的方法.从理论、政治、政策和思想上去启发和引导读者。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评论已经成为包括通讯社、广播、电视在内各类媒体进行新闻传播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体裁,在舆论引导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肖潇 《活力》2014,(7):93-93
“说新闻”是一种新的传播新闻的方式,是新闻播音的创新,是新闻口语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那么何谓“说新闻”,它缘何而来?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在关注民生、反映民情、体现民意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随着有关民生新闻讨论的深入,人们对它的思考回归到更加理性的轨道。本文对基层民生新闻报道重点要抓住“大情大理”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第一环节,是新闻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活动也全方位地介入了人们的生活。然而近几年来,新闻采访频频遭到拒绝,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矛盾冲突屡见不鲜。现在的媒体如何去看待这一现象,又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采访对象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又是何种心态?时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人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随之转变,在种种复杂的社会因素面前,记者要正视受访者拒绝采访这一现象,在分析各种遭拒的原因及总结经验思索对策的同时,也要躬身自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力争做一名时刻站在时代前沿的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新闻阅评在我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史上有着久远的历史,从建党伊始,有了党委的宣传部门就有了这项工作,但只是时有时无,不够规范,未成制度。自1994年中宣部正式成立新闻阅评小组、开展新闻阅评工作以来,到目前中央、各省、市、自治区和大部分地市的宣传部门都普遍建立了新闻阅评制度,各新闻单位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新闻阅评活动,对我国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导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闻阅评是新闻宣传部门立足宏观管理的目的,通过对新闻媒介刊播的信息开展阅评,并表现为“表扬”和“批评”文字形态。  相似文献   

7.
夏菡 《英才》2006,(12):104-104
每一年,央视经济频道总会通过一项人物评选活动,将观众的注意力聚焦到荧屏。6年来,人们几乎已经习惯了关注年末的央视年度经济人物评选活动,并且.为自己心目中的年度经济人物投上一票。  相似文献   

8.
暗访报道是电视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有力武器,进行良好的身份定位,通过着装、动作、语言的定位及合适暗访器材的选择,可以使记者很好地融入被采访者所处的环境,消除记者与被采访者的身份差距,有效提高暗访报道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朱冬梅  李永明 《活力》2010,(8):294-294
新闻并非无情物.对于每一位从业多年的记者而言.在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也许会发现时间早已把很多新闻事件磨蚀为简单的数字和关键词,新闻会过时,而唯有新闻中那些富有人情味的文字和记者真诚的情感依然在打动心灵。所以,新闻突出人性化在今天来说非常重要,记者在采写新闻稿件时只要做到“以人为本”.以读者的所想、所感为出发点,才能让新闻出彩。  相似文献   

10.
董士涛 《活力》2011,(14):99-99
作为一个新生的新闻类节目.民生新闻在电视屏幕上出现已经十多年了。期间,民生在不断摸索、不断尝试中变化寻求发展。但是民生新闻的概念至今仍然比较模糊。更没有确定的形态和确定的范围。从业者仅仅依靠自己对于民生类新闻的理解,参照社会上一些约定俗成的样式进行制作。这样就出现了许多看似相同的民生类节目。那么民生类节目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唐琳 《活力》2014,(6):136-136
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栏目自开播以来受到人们的欢迎并创造了一系列的收视奇迹。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传播形态,它的出现突破了中国电视新闻一贯的政令新闻播报形式,使电视新闻取向下移,镜头对准了普通百姓,实现了民生话语权电视化表现,并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也已经成为新闻类节目新的利润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刘新宇 《活力》2012,(15):44-44
《北大荒日报》的前身是《农垦日报》,于1957年在王震将军的关怀下创办的,王震将军还亲自为其题写了报头。黑龙江垦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舭耕作水平、管理措施及农业机械设备.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的位置.黑龙江垦区在全国担当了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因此.报纸着重报道黑龙江垦区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方面的经验做法以及农业领域的新技术等,  相似文献   

13.
“不痴不聋,不堪做大家翁”。管理者就是个要有藏污纳垢的容量、平心静气的状态、敢于剖舍的勇气,以及细水长流般耐心的角色。而这样的角色,没有对诸事淡然处之的心理能力,就找不到精神世界的最佳“落点”。  相似文献   

14.
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要想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新闻作品,除了自己本身所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写作能力等之外,还应该在新闻采写的实践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讲究新闻采写的"科学性、经济性、精确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杨春花 《活力》2013,(10):57-57
什么是新闻?这是每名新闻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新闻相关工作的人最先要掌握的。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首先.在广义上。除了发表在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徐妍 《活力》2011,(24)
广播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播报新闻的主要形式,它作为广播中的轻骑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新闻报道当中,广播现场报道除了具有交流信息、引导舆论的功能外,还因其逼真直观的现场感,小中见大的包容性,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恰到好处的现场报道可以使新闻节目的节奏富于变化,对听众的听觉感受形成强烈的冲击,使听众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展示了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魅力.  相似文献   

17.
曲永君 《活力》2014,(2):100-100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有很多似是而非的真理,一些生活中的“流言”也借助微博、手机短信迅速流传。比如喝骨头汤真会“补钙”吗?防辐射服对孕妇是否能起到保护作用?近期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形式出现在央视及地方媒体的新闻报道中。这种新模式因为新颖独特的报道角度,贴近民生服务内容,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互动。这一类通过实验揭示生活真相的新闻报道,被媒体人称为“实验新闻”这是一种新的报道方式,本文对目前国内各家主要电视媒体所制作的“实验新闻”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8.
谷东彪 《活力》2010,(12):249-249
按照通常的概念,所谓新闻是指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新闻播音的“新”是指带给受众的心理新鲜感。新鲜感从听众接受的角度讲,就是要使听众鲜明的感觉到播音员报道的是他们感兴趣的最新鲜的消息,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并从中受到感染:从播音的角度,新鲜感是把新闻的新闻点迅速的告诉受众的迫切感。  相似文献   

19.
马庆平 《活力》2013,(6):90-90
当今社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竞争空前激烈,一个新闻事件在发生之后.就能在多个媒体上收听或收看到.如果一个媒体在报道中仅满足人云亦云,就会缺乏竞争力。在报道新闻时加强策划.做好深度报道,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20.
张树永 《活力》2011,(17):62-62
很多基层新闻工作者都面临这样的困惑:稿子费尽千辛万苦写出来了,单位领导对稿件也充满了期待.可是交给媒体后便如石沉大海,怎么也发不出来;即使勉强发了。篇幅和版面效果也非常的差,根本达不到传播推广的目的。还有通讯员感觉,投了很多稿,但能刊出的只有几篇.有的甚至一篇都发不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