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鳗鱼养殖时间有了年以上的经营者,都能感受到春节过后到6月份之间是鳗鱼价格看涨的黄金阶段,在这个时段内,恰好是欧洲鳗最佳的养殖阶段。由于养殖池塘的老化及虫害的抗药性,欧洲鳗养殖周期滞后,养殖场为了争取在黄金阶段多出口鳗鱼,在投喂饲料时不加节制,很容易引发鳗鱼烂鳃综合症,造成意想不到的病害发生,进而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把多年从事欧洲鳗养 相似文献
2.
鱼类肝胆综合症是近两年在鱼类养殖中频繁发生的一种新的鱼病症状,其主要危害对象是青鱼、草鱼、鲫鱼、鲤鱼、团头鲂。2005年我区也大面积发生了此病,其发病面积占全区养殖面积的60%左右,严重影响了养殖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自己近两年在鱼病防治中心工作所遇到的肝胆综合症的治疗情况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验,现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鱼类肝胆综合症是近些年在鱼类养殖中频繁发生的一种鱼病。其主要危害对象是青鱼、草鱼、鲫鱼、鲤鱼、鳊鱼。主要原因是养殖户为追求最高的经济利益,长期高密度集约 相似文献
4.
今夏鱼病高发季节,我区草、鲫鱼发生一些特殊症状:草鱼(规格750g左右)、鲫鱼(规格200g左右),病鱼体表无明显异常。口腔及眼球等无明显症状,将鱼倒置,血液从口腔向下淌,鳃丝虽有充血或淤血,鳃丝却完整,解剖后,肝脏呈土黄色,胆囊偏大,肠外壁无明显异常,内壁严重充血,肠道无弹性易断成节。经专家组诊断,确诊为鱼类肝胆综合症。 相似文献
5.
<正> 春夏季节,水温适宜,水中各种病原体容易滋生繁殖,是鱼类的发病季节。尤其是草鱼发病死亡率高,损失大,如果忽视预防很容易诱发鱼病。广大养鱼户应树立无病先防,防重于治的方法,及时做好预防工作。现将四种主要鱼病的症状及防 相似文献
6.
<正> 春夏季节,水温适宜,水中各种病原体容易滋生繁殖,是鱼类易发病季节,忽视预防很容易诱发鱼病。尤其是草鱼发病死亡率高,损失大。现将四种主要鱼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水霉病:易流行于早春季节。症状:鱼体表面局部鳞片脱落,表体发霉或长毛;游动失常,食欲下降,逐步消瘦后 相似文献
7.
8.
鱼的鳃病种类很多,鱼发生鳃病后,有的养鱼户盲目地按估计的病症用药治疗,往往是先用一遍杀菌药,不见效后再施用杀虫药,结果不仅贻误治疗时机,还会造成浪费并发生药害。因此,在治疗鱼类鳃病时,应查颜观鳃治鱼病,以便准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辣蓼草,又名蓼子草、斑焦草、白蓼菜等,广泛生于路边、水井边、田边、溪沟边以及房前屋后湿润的地方。其茎、叶用于防治鱼类烂鳃病、肠炎病、水霉病、锚头鳋病,效果显著,且对鱼类无残毒,也不会影响鱼池饵料生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正>水产养殖动物生活在水中,其活动和吃食一般不易观察到,特别是河沟养殖;由于其面积大,很难及时正确的掌控,水生动物一旦生病,采用常规泼洒和浸泡的方法,不但用药 相似文献
11.
<正> 盛夏高温季节,既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也是鱼病的流行季节,鱼类一旦染上病害,即使不死,也将影响鱼类生长,从而损失全年的鱼产量,因此搞好鱼病的防治工作是夺取全年渔业丰收的关键。现将几种常见鱼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一、由细菌引起的鱼病及其防治方法 1、烂鳃病: [症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体色发黑,称“乌头瘟”,病鱼鳃丝腐烂并充血,带有 相似文献
12.
鱼的鳃病种类较多,主要发生于草鱼、青鱼等,在8—10月份为该病流行季节。在防治鱼类鳃病时,应查颜观鳃,找出病源,准确诊断,对症下药方可取得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13.
泗阳县今年发生多起一种前所未见的鱼病,经有关资料证实:此病叫鱼类肝胆综合症。该病发病面积广,但其死亡率不是很高,作者所饲养的5亩池塘也发生了此病,后来经过治疗,成功治好了此病,现将该病的具体情况以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仅供参考。一、症状表现开始鱼类吃食正常、活动正常 相似文献
14.
<正>2006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我县南关一养殖户主养的湘云鲫池塘暴发烂鳃病和细菌性出血病并发症,25d内连续发病2次,损失惨重。通过积极治疗,至8月15日,病情才基本得到控制。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基本情况发病池塘面积3亩,正方形,为2006年春季新开挖,水源为地下井水,鱼种于3月份陆续投放,其中投放湘云鲫400kg,规格为12尾/kg,搭配花白鲢和少量草鱼。采用全价颗粒饲料投喂。发病前,池水颜色呈土黄色,浑浊,局部伴有带状水华,十分难看。7月18号,养殖户前来寻求治疗,已死鱼2日,每日死鱼数量在150~300尾,花白鲢及草鱼均未感染。笔者前去现场,见到池塘边,水面尚有死鱼,全池散发出浓重的腥臭味。 相似文献
15.
<正> 我们推广的河沟优质高效养殖技术,概括地讲是“四改”、“四创新”。即改传统养鱼为鱼蟹混养,在放养模式上搞创新;改常规养蟹技术为促控养蟹新法,在养殖技术上搞创新;改一病一治为综合防治,在防治技术上搞创新;改“良莠齐纳”为真假辨清,在引种技术上搞创新。 1、改传统养鱼为鱼蟹混养,在放养模式上搞创新。 河沟传统的养殖方式是单纯养鱼,粗放 相似文献
16.
<正> 中草药及其制剂大多数具有低毒无害、不易产生抗药性,在水产品中很少产生药物残留等优点。因而有“绿色药品”之称,而且资源十分丰富,所以在鱼病防治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实用和方便。现介绍几种常见的防治鱼类烂鳃和肠炎病的中草药及其使用方法,供 相似文献
17.
<正>一、病害发生的主要种类与流行规律小型山塘水库养殖鱼类的主要病害有:细菌性疾病的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链球菌病,蠕虫病的指环虫病和三代虫病,原虫病的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桡足类引起的中华鳋病、锚头鳋病等常见病害,偶有水霉病以及水质不良导致的氨氮、亚硝酸氮中毒和缺氧浮头。 相似文献
18.
<正> 鱼类肠炎病,俗称“烂肠瘟”,在我国流行广、危害大,在水温20℃以上时,水质浑浊,污物较多的水体中最易发生。该病的流行期一般为4—9月份,7—8月高温期最易感染吃食性鱼类,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等,鲢、鳙鱼偶有发病。由于此病常与烂鳃、赤皮、出血等病并发。死亡率一般为70%以上,养鱼历史较长的地方,或没有经过清塘消毒的老鱼塘,危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19.
一、草鱼出血病[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RVGC)[症状]病鱼体成黑色,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或停止摄食。皮下肌肉、口腔周围、鳍基部、肠道等部位有出血现象,严重时全身肌肉呈红色,而鳃部因为缺血成白色。[流行情况]草鱼出血病是一种鱼种培育阶段,流行性广,危害性大的病毒性鱼病;每年6—9月为流行季节,水温27℃最为流行,8月为高峰,当9月末水温下降到25℃以下病情逐渐消失。[防治方法](1)人工注射灭活疫苗,每尾0.2-0.5mL,隔10天重复一次(腹腔注射);(2)大黄粉拌饵投喂,每万尾0.5-0.8kg连续用3—5天;(3)土霉素拌食,每kg10—20g,连用4—6天;(4)漂白粉1… 相似文献
20.
<正>又到水绿鱼肥时节,这是寄生虫病的高发季节,治疗鱼病,由于水面大,费用高,防治难度相应提高。一、寄生虫病类型1.中华鳋病。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黏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中华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