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支配下的一夫一妻制中国及远古以来一夫多妻制的历史渊源,说明两种不同思想形态之下的夫妻关系及双方在家庭中的地位,包括婚姻缔结的平等和自由以及婚姻解除的不自由;封建礼教支配下的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婚姻缔结的不自由、不平等和丈夫解除婚姻的自由;基督教婚姻的夫妻关系:头身关系;封建礼教支配的婚姻中的夫妻关系:(妻)事夫如天。  相似文献   

2.
人类学和社会学视野下的通婚圈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唐利平 《开放时代》2005,(2):153-158
通婚圈是伴随着两性婚姻关系的缔结而形成的一个社会圈子,通婚圈形成的社会基础源于婚姻是超个人和超家庭的事情。婚姻的本质是文化的、社会性的制度,婚姻的缔结不是生理本能的驱使,而是"文化引诱的结果",直接受到各种社会习俗、道德、规范和制度的影响和制约。这赋予了通婚圈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寓意,由此颇受学界关注。人类学在研究亲属制度、宗族和村落时,通婚圈研究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在社会学中,通婚圈是婚姻家庭研究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3.
婚姻是情感的升华,然而当事人在择偶过程中却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文章探讨了民国时期乡村社会择偶模式的特点,指出在民国乡村社会中父母之命是择偶的前提条件,婚姻呈现多样化的畸形模式,生育能力成为重要标准等;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为传统亲子关系影响、子女本身对文化的认同以及外部法律控制的不合理和不得力。  相似文献   

4.
张帆 《当代经济》2007,(8):84-85
婚姻是情感的升华,然而当事人在择偶过程中却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文章探讨了民国时期乡村社会择偶模式的特点,指出在民国乡村社会中父母之命是择偶的前提条件,婚姻呈现多样化的畸形模式,生育能力成为重要标准等;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为传统亲子关系影响、子女本身对文化的认同以及外部法律控制的不合理和不得力.  相似文献   

5.
正如交换论中霍曼斯用经济学的方式解释社会现象一样,婚姻市场中的择偶过程也与经济市场上的交换过程相似。以天津理工大学部分女研究生为研究样本,以影响其择偶交易的交换条件为出发点,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男方的人品、工作、收入及其对女方的消费额与女研究生的择偶观显著相关。可见,在某种程度上,女方在心理上仍未真正达到独立,对男方仍存在一定的经济依赖思想。在得出相关结论的基础上,试图分析这种情况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继父母子女关系形成和解除过程中,当事人各方均享有选择权。婚姻关系的缔结是继父母子女关系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但并非唯一条件。继父母子女关系当事人的选择也是必不可少的形成条件。婚姻关系的解除并不必然导致继父母子女关系的解除,其解除与否还要基于该姻亲关系当事人的选择权的行使。继父母子女关系向养父母子女关系转化过程中的当事人也享有选择权,选择权的行使应规范和法定。  相似文献   

7.
以鄂南崖村为例,可以透视农村社套转型中的婚姻关系变迁对妇女自杀的影响。世纪之交之前,虽然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在观念上普遍被人接受,但尚未能广泛体现在婚姻关系实际中。面对男性的家庭暴力、婚外性行为、赌博等,妇女只能“闹离婚”而很难真离婚,不少妇女在走投无路之下选择自杀。世纪之交以来,由于社会流动加剧,妇女有了“逃婚”的现实可能性,加上农民观念的变迂,妇女主动离婚日益普遍且变得容易。幻女在婚姻市场中越来越占有优势地位,农村婚娴关系也变得富有情感性,甚至性愉悦也具有了一定的正当性。在此背景下,婚姻关系再没有导致过妇女自杀。渚种变化表明,农民正从生育孩子、延续香火的传统生活价值中解脱,在以平等及情感为基础的家庭生活中重祈寻找归属,大胆追求个人现世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2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CLHLS)子女问卷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对35~65岁的中年人群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健康状况及受教育程度对于婚姻满意度有显著性影响;在控制住受教育程度时,职业及收入等经济因素对婚姻满意度无显著影响;父母与其成年子女的婚姻满意度有正相关关系。本文未发现中年人群存在婚姻的家庭生命周期效应,婚姻满意度不受婚龄及子女离家生活事件的影响。研究还发现,男女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别,当通过相亲途径结婚或家庭经济权由男性掌握时,男性的婚姻满意度较低,但这些因素对女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口婚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表现形式之一。除承担着人类繁衍这一最基本职能外,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婚姻结构与社会经济、文化与生活方式等有着内在联系,特别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逐步完善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婚姻模式也随之改变,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从社会设置来说,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设置之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和群体形式。从功能来说,家庭是共同生活、儿童抚养、青年成长、老人供养、经济互助上最亲密关系的基本单位。从关系来说,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的人们长期居住的共同生活群体。  相似文献   

11.
两情相悦是现代社会建立婚姻关系的基础,但在古代,则不仅如此,它更体现的是一种流于表象的婚姻形式,于家族而言,婚姻缔结的主要目的是传宗接代,绵延子嗣.在此观念下,就出现了仅代表家长意志的媒妁.本文主要以全新的法文化为视角,从制度层面和价值层面分析我国古代媒妁制度的成因.从中更真实的了解中国古代媒妁.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安徽省在1985--2007年间人均GDP及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差距的动态计量关系检验,得出以下的结论:安徽省的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即二者的趋势成反向变动,而且后者变动的大约40%都可以由前者的变动来解释,但前者变动的大约95%只能由其自身的变动来解释;经济增长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得出两者之间越来越协调,越来越朝着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跃生 《开放时代》2008,(5):127-145
单亲家庭是中国当代的重要家庭形式。1982年以来单亲家庭在家庭总数中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政策性限制所造成的夫妇两地分居现象减少。在单亲家庭内部,亲代分居两地所形成的单亲家庭始终占多数,丧偶居第二,离婚居第三,未婚最小。2000年与1982年相比,离婚所形成的单亲家庭增加明显。中国当代的单亲家庭绝大多数是女性单亲家庭。这是因为亲代一方缺位是经济性和户籍控制型缺位(男性离家出外工作),而不是婚姻关系中止型缺位(丧偶)或婚姻解体型缺位(离婚)。男性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和女性在养育子女中所承担的责任较重是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相对夫妇均在户内家庭的女性,单亲家庭有偶女性的生育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4.
典型贫困地区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差异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联产承包变革以来,家户特征对农民收入差异的影响程度显著增强,特别是不同地势、不同民族之间农民家庭人力资源及其投资的不同,对农民收入差异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宁夏为例主要考察:(1)从区域角度研究贫困地区(山区)与非贫困地区(川区)农民家户特征对收入差异的影响;(2)从民族角度研究回族与汉族农民家户特征对收入差异的影响;(3)从阶层角度研究不同地势、不同民族各阶层农民家户特征与收入分配差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夫妻关系是维系个人关系、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纽带和桥梁,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权利.我国《婚姻法》第四条规定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到国家的保护."维系夫妻感情的方式有很多,当第三人以侵害夫妻一方人身权益的方式间接侵害另一方夫妻合法权益时,受损方有权请求相应的损害赔偿.本文试图从第三人侵权的构成要件、归责原则、和法律规制的角度分析间接侵害夫妻婚姻关系的有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口婚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表现形式之一.除承担着人类繁衍这一最基本职能外,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婚姻结构与社会经济、文化与生活方式等有着内在联系,特别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逐步完善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婚姻模式也随之改变,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直接税收入和间接税收入各自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税收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目前争论比较大的问题。文章针对以上问题,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VAR模型检验来探讨中国发展过程中直接税间接税收入与GDP总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定量分析直接税收入和间接税收入对GDP增长的影响是否真有不同、有何不同,从而指导直接税、间接税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关注新闻会发现年各类媒体上对农村婚姻的报道论述特别多.在学术界,陈柏峰《反抗与绝望:农村社会转型中的未婚青年自杀》,华中科技大学贺雪峰及其团队在研究农村问题的过程中对此也有研究.从对农村婚姻的现状、问题及其乱象的报道入手,通过采访所获得一些典型事例主要解释了农村男青年在婚姻缔结过程中的艰难处境.从实际观察看,现实情况也如此,农村婚姻市场显得异常繁忙、彩礼高涨、职业媒人形成而且受到重视、婚龄女性青年数量紧缺、形成婚姻所具备的条件更多,诸多因素的交互影响使得农村出现剩男结婚难度增大.  相似文献   

19.
程玉鸿  黄顺魁 《经济前沿》2012,3(3):123-133
论文使用1998—2009年广州市商品房价格和城镇居民不同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来分析房价与收入差距和家庭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发现,收入差距扩大为房价上涨的Granger原因,但是房价并不是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房价对低、中低收入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有较大影响,而中、中高收入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房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量,高收入家庭既促进了房价上涨同时也从中受益最大。政策制定应该依据房价与不同收入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而具体实施,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20.
在财务会计理论中,会计要素确认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中,收入的确认是会计要素确认的重点。收入是利润的来源,营业收入是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是会计信息的重要内容之一,收入确认和计量的准确与否,不仅关系到企业利润的真实性,而且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其他方面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收入的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收入只有在符合以下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出售的商品实施控制;③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④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前两点明确了企业的责任与义务,后两点明确了企业的权利。但一般情况下,在对某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时,都是由企业自身做出判断,主观性较强。如果能够结合有关的法律规定对其进行判断,就能对收入实现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更能维护企业的权利,从而有助于对收入的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