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湖北、河南、湖南、安徽四省提出“城市圈”方案之后,中部省份第五个“城市圈”规划面世—城市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对周边地区具有巨大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后,中部各省纷纷提出各自的发展战略,演绎了一场城市群大战。分属湖北、河南、湖南、安徽的“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珠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的四大城市群,已正式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继中部六省的四个城市群诞生之后,现在江西省也提出了自己的城市群规划。在2006年12月中旬召开的江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  相似文献   

2.
促进中部崛起,是继东部开放、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之后国家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市问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加快新城市群建设,已成为中部省份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同时也为加快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3.
中部崛起看湖南--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经济发展的心脏和引擎。强化这个“心脏和引擎”的起搏力和牵引力,对带动湖南全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长株潭三市经济融城合力发展,一直是湖南人追逐的一个梦。从上世纪的“毛泽东城”,到80年代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人25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成渝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又一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部崛起”战略落实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4.
应雄 《浙江经济》2008,(2):34-35
浙江中部地区能否实现崛起,关系着全省区域能否协调发展,关系着浙江省第四个经济增长极能否形成。现阶段,“浙中崛起”已经具备了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条件,面对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背景和趋势,浙中大市场、浙中汽车城、浙中城市群、浙中信息港和浙中开放区将是“浙中崛起”的五大战略支撑。[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5,(5):23-25
在中国经济改革的“一盘棋”中,先后走出了三步棋:“沿海改革开放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战略”,第四步棋落到了中部倔起上。春江水暖鸭先知。湖北省委、省政府在中部崛起中率先提出“走在中西部前列,率先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2002年6月,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建设武汉城市经济圈。即以武汉为核心,包括黄石等周边100公里的8个城市,逐步将其发展成内陆地区最重要韵经济增长极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后,中部各省纷纷根据地方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城市群或都市圈发展战略。江西省正面临着中部崛起的良好机遇和各省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文章从区域差异的角度及其相对优势.综合分析江西鄱阳湖经济生态区特有的发展道路——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7.
【香港《大公报》2005年1月19日】2004年岁末,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出现在2005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当中,这也就意味着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号角正式吹响。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舆论高潮,“中部崛起”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深入实施,“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共连续十年都将城市群作为加快国家城镇化进程的主体空间形态,计划在全国重点城市化地区有序建设20个大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简称“中三角”城市群)是其中规划建设的一个拉动中部地区崛起的国家级重点城市群。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自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提出以来,整个中部地区的城镇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长江中游地区是整个中部地区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为了进一步发展长江中游地区,带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这一概念也相应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中部崛起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中部地区经济崛起,防止出现宏观经济格局的“中部塌陷”,既要充分认识中部地区的优势条件、战略机遇等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又要加快工业化,构建中部城市群经济增长带,拉长产业链条,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与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在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中全面实现中部经济崛起。  相似文献   

11.
中部崛起是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进而促进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安徽居于中部六省的中心地带,合肥又居于安徽中部并毗邻长三角核心城市群,因而努力将其建成“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战略,事关安徽崛起和中部地区崛起.而该战略命题的破解可从市群相承、政市协调、群带相容和城乡统筹等四个维度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2.
杨禧 《中国经贸》2012,(6):97-97
从安徽实际出发,分析中部崛起战略下安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下安徽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两年多的时间,“中部崛起”早已不再只是当初那个令人振奋的口号。从200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中部崛起”的概念到今天,中部六省已经以加速之势为中国经济蓝图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信息》2005,(5):26-27
构建区域经济体是当下发展地区经济最为成熟的路径。2004年,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异常活跃,泛珠三角概念网罗了湖南等中部省份,“湖南向南”的概念由此浮出。中部六省崛起战略实施在即,作为我国著名粮仓的湖南,是融入“中部经济体”,还是融入“泛珠三角经济体”成为湖南必须要做的“抉择”。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情省力》2007,(4):36-37
进入“十一五”。国家实施中部推进战略,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对于中部欠发达地区又是一次加快发展的新机遇.令人欣喜的看到在新的机遇面前,安庆市工业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有望抓住机遇实现追赶、跨越和崛起。本文就“十五”的“慢”和近年来的“快”原因进行一些分析。并就如何更好保持目前的良好态势作一些思考建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山东建设》2006,(8):16-16
“中原定,天下安,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国高层决策者日前终于决意高调推进“中部崛起”这一区域发展战略,在中国整体发展布局中走出了关键之棋。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年,神州大地风起云涌,中国经济波澜壮阔。在《春天的故事》美妙的旋律中,东部和东南沿海一骑绝尘,独领风气之先;西部地区借力国家“西部大开发”,拉开了快速赶超的架势;东北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东风中,期待枯木逢春报新芽;惟有中部地区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2004年3月,国家适时提出“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六省能否借势出击,乘势而上,凭借中部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执牛耳,创大业,国人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8.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作为中部地区两个重要的城市群,两者发展水平相似,产业结构同质化突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也存在不小的竞争。如果加强协调合作,破除合作障碍,实行强强联合,对于促进中部崛起乃至全国各地区域经济合作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南地区提出了“南贵昆经济区”和“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但二者之间存在“两张皮”的缺陷。成渝筑邕城市经济走廊的共建可以使西南地区在“一区一带”战略基础上克服“两张皮”的缺陷,形成“干”字形经济增长通道。共建成渝筑邕城市经济走廊就是以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为理念,以产业共建创新城市经济发展为手段,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与结构功能完备、多中心城市带动的区域组团式城市群(带)崛起、城乡一体化共建的网络式城市经济增长通道。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和政策依据上,对中部崛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出了四个基本判断:“取中战略”是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依据;中西部共同开发是促进中部崛起的合理要求;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的“国内经济大循环”战略是促进中部崛起的必然选择;建立全国性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是促进中部崛起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