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形式和形象概括,与可持续发展观一脉相承。与传统经济发展相比较,绿色经济发展有与众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这就是作为绿色经济发展载体的绿色产业、绿色流通、绿色消费、绿色文化等,要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无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还是运用科技创新等手段,最终都要落实到发展载体上来。进行绿色经济发展载体的分析,对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丰富绿色经济内涵,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针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现实要求,提出了长株潭绿色经济发展的载体优化方式。  相似文献   

2.
张颖 《环境经济》2011,(4):55-57
绿色政策是指"绿化"的经济政策,是考虑环境后的经济计划或行动路线,也指环境与经济综合发展的计谋、策略。森林绿色政策,即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它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森林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创造  相似文献   

3.
发展海洋经济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是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途径。基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发展和海洋科技创新四个维度17个评价指标构建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熵确权法,实证测度中国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揭示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征:广东、山东和天津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位居前三,广西、海南和福建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海洋资源开发和政府政策等相关,提出通过积极打造海洋产业集聚区,加快壮大海洋新兴产业群、逐步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持续推进海洋科技创新等举措提升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姜妮 《环境经济》2012,(3):10-19
比较而言,发达国家强调绿色经济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而且要设指标定标准,要把绿色经济量化,因为他们在这个领域是有优势的,是有话语权的;发展中国家则表示,绿色经济不应成为构筑贸易壁垒、扩大技术鸿沟、提供投资及官方发展援助的先决条件,在推动绿色经济理念的同时,还应注重各国的实际情况,为发展中国家留有必要的政策空间。作为发展中大国,加快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是大势所趋,是保证国际发展空间不受挤压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中抢占制高点,在"里约+20"峰会谈判中争夺话语权,就必须坚定自己的立场,变挑战为机遇,通过发展绿色经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结合全球性绿色经济发展趋势与我国经济转型的现实国情,针对发展绿色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方针和政策,涉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创新绿色科技、倡导绿色消费、实施绿色新政等内容.中国共产党的绿色经济思想具有继承性、实践性、和谐性、文化性等特征,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债券在海洋经济领域的应用能够促进涉海企业的绿色转型,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明晰绿色债券的重要价值,探索影响绿色债券在海洋经济领域应用的因素,对于改善我国涉海企业融资难困境,推进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使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涉海企业和金融机构在绿色债券应用于海洋经济领域的行为要素,为绿色债券广泛应用于海洋经济领域并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迅猛,国家紧密部署的城镇化组合新政、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政策和"一带一路"建设为新一轮人口落户西部城市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现实难题需要解决。西部地区应抓住难得的机遇,直面挑战,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产业发展、财政政策调整和落户政策保障等措施,为推动区域城镇化发展和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相似文献   

8.
刘琬舒 《新经济》2021,(2):79-81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绿色创新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绿色创新是实现经济转型、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以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传统经济模式早已不适应当前国情,以推动绿色创新来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才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上 《技术经济》2006,25(2):9-11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应该主动承担起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本文从政府推动、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及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资源约束、绿色理念的广泛树立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提出了建立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加强政府监督力度、加强中小企业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等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发展绿色经济逐渐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式。基于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分析,构建了基于"政府主导+市场驱动"下的绿色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作用机制,即政策导向机制、资本转换机制、资本引导机制、风险分散机制、信息共享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最后从政府主体、企业主体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绿色减贫指数研究 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发展和减贫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和共同任务。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主题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提出要以绿色增长模式来取代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环境的增长模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减贫工作。在绿色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新时期我国扶贫面开发还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研究首次提出绿色减贫的新理念,同时首次构建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本研究以中国扶贫开发主战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背景,对中国绿色减贫指数进行了综合测度和多层次分析与比较,并对罗霄山区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检验。本研究提出了中国绿色减贫政策建议,包括:(1)完善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管理机制,加强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战略规划;(2)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的新途径新方法;(3)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4)探索生态资源交易市场的新途径新方法;(5)加强区域联动协调、促进共同发展;(6)创新绿色扶贫的资金融通手段和渠道;(7)强化政府绿色减贫理念,提高公众绿色发展意识;(8)加强对绿色扶贫产业和技术的引导;(9)建立以绿色减贫为核心的贫困县考核机制;(10)突出重点和特色,制定差异性攻坚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绿色发展和减贫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和共同任务。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主题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提出要以绿色增长模式来取代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环境的增长模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减贫工作。在绿色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新时期我国扶贫面开发还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研究首次提出绿色减贫的新理念,同时首次构建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本研究以中国扶贫开发主战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背景,对中国绿色减贫指数进行了综合测度和多层次分析与比较,并对罗霄山区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检验。本研究提出了中国绿色减贫政策建议,包括:(1)完善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管理机制,加强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战略规划;(2)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的新途径新方法;(3)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4)探索生态资源交易市场的新途径新方法;(5)加强区域联动协调、促进共同发展;(6)创新绿色扶贫的资金融通手段和渠道;(7)强化政府绿色减贫理念,提高公众绿色发展意识;(8)加强对绿色扶贫产业和技术的引导;(9)建立以绿色减贫为核心的贫困县考核机制;(10)突出重点和特色,制定差异性攻坚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绿色发展和减贫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和共同任务。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主题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提出要以绿色增长模式来取代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环境的增长模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减贫工作。在绿色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新时期我国扶贫面开发还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研究首次提出绿色减贫的新理念,同时首次构建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本研究以中国扶贫开发主战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背景,对中国绿色减贫指数进行了综合测度和多层次分析与比较,并对罗霄山区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检验。本研究提出了中国绿色减贫政策建议,包括:(1)完善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管理机制,加强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战略规划;(2)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的新途径新方法;(3)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4)探索生态资源交易市场的新途径新方法;(5)加强区域联动协调、促进共同发展;(6)创新绿色扶贫的资金融通手段和渠道;(7)强化政府绿色减贫理念,提高公众绿色发展意识;(8)加强对绿色扶贫产业和技术的引导;(9)建立以绿色减贫为核心的贫困县考核机制;(10)突出重点和特色,制定差异性攻坚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现有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多数为发展过程中绩效评价、资源的丰裕程度与当地经济增长关系,而往往忽略了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否能够帮助当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否能够促进当地绿色经济的进步。因此,文章利用2008—2019年280个地级市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在资源型扶助政策的帮助下,资源型城市是否实现了绿色发展。结果表明:资源扶助型政策不仅没有促进资源型城市绿色绩效的提高,反而抑制了当地的绿色发展。在加入区域异质性分析与城市类型等因素后,实证结果表明,资源扶助政策抑制了中西部地区的绿色发展,但并没有抑制东部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除此之外,资源扶助政策对成长型城市绿色经济效率负向影响最深,成熟型、衰退型资源型城市次之,对再生型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影响并不显著。中央政府应在保障资源型城市经济稳步增长、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对地方政府建立绿色绩效考核机制,促进当地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绿色发展和减贫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和共同任务。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主题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提出要以绿色增长模式来取代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环境的增长模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减贫工作。在绿色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新时期我国扶贫面开发还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研究首次提出绿色减贫的新理念,同时首次构建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本研究以中国扶贫开发主战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背景,对中国绿色减贫指数进行了综合测度和多层次分析与比较,并对罗霄山区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检验。本研究提出了中国绿色减贫政策建议,包括:(1)完善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管理机制,加强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战略规划;(2)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的新途径新方法;(3)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4)探索生态资源交易市场的新途径新方法;(5)加强区域联动协调、促进共同发展;(6)创新绿色扶贫的资金融通手段和渠道;(7)强化政府绿色减贫理念,提高公众绿色发展意识;(8)加强对绿色扶贫产业和技术的引导;(9)建立以绿色减贫为核心的贫困县考核机制;(10)突出重点和特色,制定差异性攻坚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绿色发展和减贫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和共同任务。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主题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提出要以绿色增长模式来取代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环境的增长模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减贫工作。在绿色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新时期我国扶贫面开发还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研究首次提出绿色减贫的新理念,同时首次构建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本研究以中国扶贫开发主战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背景,对中国绿色减贫指数进行了综合测度和多层次分析与比较,并对罗霄山区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检验。本研究提出了中国绿色减贫政策建议,包括:(1)完善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管理机制,加强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战略规划;(2)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的新途径新方法;(3)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4)探索生态资源交易市场的新途径新方法;(5)加强区域联动协调、促进共同发展;(6)创新绿色扶贫的资金融通手段和渠道;(7)强化政府绿色减贫理念,提高公众绿色发展意识;(8)加强对绿色扶贫产业和技术的引导;(9)建立以绿色减贫为核心的贫困县考核机制;(10)突出重点和特色,制定差异性攻坚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绿色发展和减贫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和共同任务。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主题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提出要以绿色增长模式来取代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环境的增长模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减贫工作。在绿色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新时期我国扶贫面开发还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研究首次提出绿色减贫的新理念,同时首次构建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本研究以中国扶贫开发主战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背景,对中国绿色减贫指数进行了综合测度和多层次分析与比较,并对罗霄山区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检验。本研究提出了中国绿色减贫政策建议,包括:(1)完善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管理机制,加强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战略规划;(2)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的新途径新方法;(3)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4)探索生态资源交易市场的新途径新方法;(5)加强区域联动协调、促进共同发展;(6)创新绿色扶贫的资金融通手段和渠道;(7)强化政府绿色减贫理念,提高公众绿色发展意识;(8)加强对绿色扶贫产业和技术的引导;(9)建立以绿色减贫为核心的贫困县考核机制;(10)突出重点和特色,制定差异性攻坚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成为我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和快速增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新常态下,非公有经济的发展质量提升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1992~2014年我国非公有经济发展质量指数水平呈平缓下降趋势,表明我国非公有经济发展在数量扩张的同时,发展质量未同步提升。在未来经济发展进程中,在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着力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路径,提升我国非公有经济发展质量。同时,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应给予改善非公有经济发展质量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促进绿色经济的最优政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华 《经济地理》2008,28(4):598-602
发展绿色经济,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未来可能日益增多的国际环境问题矛盾的迫切要求.政府促进绿色经济政策工具可分为管制性和经济引导性两类.管制性政策的弹性小,有效成本巨大,而经济引导性能够促进关联者自发行动,是主要考虑对象.目前我国绿色经济政策的参数多为主观判断,缺乏定量化手段.以stackelberg模型作为理论基础来构建博弈模型,可以分析绿色产业链条的责任者和辅助者与政府政策之间的互动,得出最优征罚率与最优补贴率,从而为制定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最优经济引导性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经济研究参考》2012,(67):3-96
近些年来,在全球资源日趋枯竭和环境日益恶化,全球面临前所未有的资源与环境压力的大背景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受到各国政界、学界、社会公众和企业界高度关注。2011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发布《绿色经济报告》,报告认为,绿色经济意味着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增长,是更加有效、更加公正的经济模式。同年1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北京首次发布了绿色经济综合报告——《迈向绿色经济:通往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各种途径——面向决策的综合报告》,该报告显示,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各国政府和企业等正在采取措施加快全球向低碳、资源节约及社会兼容的绿色经济转型,发展绿色经济将成为全新的增长引擎。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并基于对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全面考量,我国政府对发展绿色经济给予高度重视。2011年3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就"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专设一篇,明确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正式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特别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及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有力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很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摆在各级政府部门实际工作者和学界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推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而言,从宏观的视角考量,当前可能有两个基础性的问题是必须着力解决的:一是尽快使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政府部门、学界、社会公众和业界广泛接受,并形成共识;二是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化评价体系,以能够客观地评价、度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现程度、绿色发展的实现程度,从而使实践操作和理论分析有所凭依。就后者而言,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李晓西先生牵头负责,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西南财经大学绿色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三家单位联合研制的"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可以说是当前国内此方面一个极有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的开创性探索,是一个相当有参考价值的解决方案。2010年11月,该指数研究成果以《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省际比较》的形式首次公开发布,此后每年发布一份相关研究报告。本刊对该课题组每年发布的报告,以专辑的形式进行摘编反映,2011年第1~2期摘编刊发了2010年的报告,2012年第13~14期摘编刊发了2011年的报告,本期则是该研究2012年报告的摘编。今后本刊将一如既往地及时以相应版面跟踪反映该项研究成果,以积极促进该项科研成果的传播与交流,冀望对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及理论有所裨益。诚挚感谢李晓西先生及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西南财经大学绿色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本专辑编辑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