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1997-2011年121家银行实证检验我国银行业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以及银行特征的异质性对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银行的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是存在的;(2)银行资本充足性以及流动性在不同货币政策下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具有不同作用,这说明微观特征对银行货币政策风险承担具有差异化的影响,规模越大,银行结构集中越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研究结果显示,政策当局应协调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注重银行微观特征,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我国2006-2012年期间有关的宏观经济数据,以及32家商业银行的微观金融数据,采用GMM一阶差分动态面板估计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利率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与否以及银行异质性是否并且如何作用于该渠道。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在我国,确实存在着利率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并且利率政策的立场与银行的风险承担意愿及水平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即低利率环境将导致银行更高的风险承担;(2)在我国,利率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依赖于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和资产规模,资本越充足、规模越大的银行其抵消利率政策影响的能力越强,其风险承担对利率政策的反应相对不敏感;(3)利率政策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国有大型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首先建立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银行风险承担的理论框架,然后选取我国100家商业银行2011—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是否存在及其差异性。研究发现:无论是数量型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均存在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且存在门限效应;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的风险传导效应和非对称性均强于数量型;中小银行或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对货币政策更为敏感。对此,央行在运用不同类型货币政策时应当关注银行的风险承担问题,在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加快推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向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转变,同时强化对中小银行或低资本水平银行的监管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构建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机制和创新资本工具,尽快提高资本充足水平和优化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收集了2004—2013年我国45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和相关宏观数据,并运用差分GMM回归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做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确实存在,且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刺激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大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银行的规模大小、盈利水平和资本充足性与银行风险承担呈反比;人均GDP增长率、银行业竞争性与银行风险承担呈正比。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了2004—2013年我国45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和相关宏观数据,并运用差分GMM回归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做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确实存在,且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刺激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大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银行的规模大小、盈利水平和资本充足性与银行风险承担呈反比;人均GDP增长率、银行业竞争性与银行风险承担呈正比。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理入手,总结了风险定价模型效应、逐利锦标赛效应、思维定势效应和中央银行沟通反馈效应等四条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渠道,并以2004~2010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的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即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了银行的风险承担;随着存款利率水平和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提高;同时中国银行的风险承担与GDP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即具有显著顺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2003~2013年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建立GMM广义矩估计模型,考察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该风险承担渠道受银行审慎监管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1)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增加商业银行风险承担。(2)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拨备覆盖率与风险资产占比衡量的银行风险承担成负相关关系,流动性比例与其比成正相关关系。(3)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例等越高(监管力度越大)的银行,货币政策对其风险承担影响的敏感性越弱,其中前三者削弱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的增加,而流动性监管削弱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5年1季度至2013年4季度中国14家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PVAR模型研究经济增长、资本充足率管制、市场预期和货币政策等银行外部因素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动态冲击效应及其影响。实证研究表明:资本充足率管制对银行风险承担波动的影响最大,且能有效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波动;经济增长能在半年内显著改善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货币政策有一定的影响,而市场预期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因此,应加强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约束,并重视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以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16家上市商业银行从2014年第四季度到2018年第三季度的季度面板数据,采用差分广义矩估计(DGMM)方法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和杠杆率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货币调控在金融稳定方面并非风险中性,它与银行风险承担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货币政策放松会相应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第二,杠杆率作为资本充足率的有益补充是有效的,银行杠杆水平越低则其风险承担水平也越低,杠杆率监管会减缓或抑制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这也为2018年我国“宽货币紧信用”现象提供了合理解释。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就完善并协调货币调控、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纳入资本充足率要求、惩罚力度和货币政策变量来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拓展模型,剖析了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交互效应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提出假设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从金融稳定角度看,无论是数量型工具还是价格型工具作为货币政策代理变量,货币政策周期都是非中性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资本监管能有效防范监管范围内商业银行业务的风险;货币政策和资本监管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还发现: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具有互补性,随着资本监管压力的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增加,有利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发挥风险抑制作用;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与逆周期资本监管的协调机制得以加强,增强了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2013-2017年24家银行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 道的存在性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调节作用,以及银行异质性特征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异质 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效应存在,而结构型货币政策 风险承担效应不存在。(2)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可以削弱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因此,本文给出了央行应将银行风险承担状况纳入货币政策目标、实施不同的货币政策组合以 降低风险、监管当局应将贷款损失准备金率指标纳入监管框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1997-2015年中国186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银行风险承担在货币政策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过程中所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而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影响,即银行风险承担在货币政策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此外,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风险承担对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和表外流动性创造都会产生影响.采用四种货币政策度量指标、两种银行流动性创造度量指标和两种银行风险承担度量指标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了以上结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和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作用都会受到利率市场化水平的影响,即随着利率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会有所减弱,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也会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监管约束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资本调整与风险承担,本文将资本监管分为惩罚监管和预警监管,结合银行涉农贷款构建实证模型,使用2014-2019年我国95家农村中小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资本监管对满足监管要求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具有显著的约束效应,而对不满足监管要求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约束效应较弱;(2)由于面临较高的涉农贷款违约风险,农村中小银行的资本缓冲越大,资本调整越谨慎;(3)农村中小银行可通过增加资本储备来降低风险承担,其资本和风险水平均存在内生调整的稳定趋势.(4)惩罚监管约束下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的风险变动具有异质性.据此,本文建议监管部门适时出台指引,引导农村中小银行建立内部资本约束机制,增强银行的风险量化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学术界开始重视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目前,将资本监管压力、货币政策和银行风险承担纳入同一框架内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大多文献只侧重于分析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本文把以上三者置于同一框架中进行分析,着重分析资本监管压力如何影响银行风险承担,并根据监管政策的变化来刻画资本监管压力的变化。本文选取了2004—2016年我国125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基于一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资本监管压力、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峁 《征信》2016,(11):10-16
基于中国60家商业银行2002—2012年微观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进行系统检验,同时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货币政策选择对银行竞争和风险承担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机构的行为选择和风险承担均有显著影响,但存在异质性特征,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银行,其风险承担行为更多受到数量型工具的刚性制约,而市场竞争能力弱的银行对价格型货币政策变动更为敏感。建议关注银行风险承担,加强资本监管,推动市场有序竞争,完善内控制度等,以协调货币政策选择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2006年至2021年36家中国上市银行季度数据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抑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负向关系起中介效应。资本充足率对其起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城商行而言,其中介效应更显著;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股份制行和农商行而言,其调节效应更显著。因此,要有效防范银行风险,就必须适度加强货币政策稳健性,优化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和资本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04-2013年16家上市银行的样本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离银行信贷渠道检验中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影响不一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或货币供应量增加会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与银行风险无显著相关性。(2)证券活动越多、存款负债比率越高的银行,其风险承担行为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敏感性越强;资本水平越高、规模越大的银行,其风险承担行为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敏感性越弱,但对货币供应量的敏感性则相反。银行信贷渠道代理变量影响到了银行风险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中国25家银行2003-2011年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了随机效应面板和固定效应面板回归,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贷款渠道及银行特征对其影响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的银行贷款渠道在我国主要通过中小银行进行传导,以资本充足水平为代表的银行特征会令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对银行部门产生异质性影响,资本充足率越高、资产规模越小和流动性比例越大的银行越易受到货币政策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频频爆发的银行危机暴露了以资本监管为核心的巴塞尔协议的内在缺陷,学术界就资本监管的微观效应和宏观效应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文献研究的角度,通过回顾和分析理论界关于资本监管、银行风险承担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三者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可以看出,在微观意义上,关于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影响的研究忽视了对资本监管框架效应的分析;在宏观意义上,资本监管的强化给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带来了新的渠道,即银行资本渠道和风险承担渠道.这两种新的传导机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是研究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货币政策效应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基准模型,验证了当前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有效性和内在联系。实证分析表明:货币政策变动能够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进而作用于实体经济。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通过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发挥作用时,其影响方向是相同的,但前者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程度更大。应关注银行微观特征异质性,降低其内部特征可能给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带来的抵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