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04年度48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控股股东与资本结构之间的经验关系,进而考察控股股东的作用,究竟是隧道挖掘还是利益趋同。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公司治理、赢利能力、公司规模、特别处理以及行业的综合影响之后,资产负债率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方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证据表明,资产负债率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呈“U”形曲线关系。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45.9%时,证据支持隧道挖掘效应,控股股东会选择较少的负债,而把资金留在公司方便自己的掏空行为。反之,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45.9%时,证据支持利益趋同效应,它会选择较多的负债,充分利用负债的财务杠杆和税盾作用,用心经营公司。该“U”形曲线关系揭示了控股股东存在相机选择资本结构的行为,同时存在隧道挖掘效应和利益趋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会降低资产负债率,控股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会提高资产负债率,大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同时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和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通过对2007年和2008年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资产负债率没有显著影响;股权性质对资产负债率、留存比率、负债结构有影响,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比率最高,自然人控股企业留存比率最高、资产负债率最低。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3-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使用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回归模型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否及如何对公司财务舞弊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公司财务舞弊可能性间呈U形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控股股东是国有企业时,这一关系并不存在;当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接近控股股东或股价跌至强...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现状与公司治理效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基本上掌握在第一大股东手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指标Herfindal指数与反映公司治理效率的指标Tobin’Q值呈现出显著的正U型曲线关系,其分别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53.38%、Herfindal指数为0.343时,Tobin’Q值达到最低。多数样本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53.38%,股权集中度小于0.343。这说明,目前就整体而言,第一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表现差强人意。另外,国有性质的第一大股东比非国有性质的第一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表现更差,亦即更无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5—2010年39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大股东控制对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价值间是一种近似U型的非线性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临界点为45%。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持有量的交互项引入模型,回归发现,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45%时,交互项的系数显著为负,大股东控制的壕沟效应占主导;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45%时,交互项的回归结果不显著。没有证据表明第一大股东性质会对企业价值发挥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上证A股制造业中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2006~2011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国有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表明国有股持股比例在一定区间内,随着政府持股比例增加,政府对公司的干预渐强,公司的市场化程度降低,因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当国有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后,公司总体业绩将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7.
以2003年1092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现状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第一大股东手中,第一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表现视其持股比例和公司股权集中程度而定。国有控股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效率显著低于非国有控股股东,对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一直是各国管理层关注的重点.基于已有文献,本文建立的综合模型表明,控股股东的侵害程度会随着其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减少;监管部门的存在和严格监管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中小股东的持股比例与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控股股东的侵害成本以及公司收益密切相关.因此,严格监管和对违规行为的严厉处罚是防范大股东侵害、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80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第一大股东持股对高管变更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司绩效较好的情况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变更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相关关系,在第一大股东持股较分散的区间,第一大股东持股对更换高管人员具有消极作用,在第一大股东持股集中的区间,第一大股东持股则具有积极的监督约束管理者功能;在不同的第一大股东持股区间,均不能验证第一大股东持股对经营不善公司管理层更换的积极作用.研究结果同时验证了股权制衡的监督制衡作用,其他大股东的持股与更换管理层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股权的国有性质与高管变更未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还表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兼任与高管变更负相关,独立董事制度对高管变更的影响不能发挥其正面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控制权性质、管理层持股与公司治理效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国情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性质与管理层持股的关系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还是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在公司有效治理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且二者在形式上均与反映公司治理效率的变量Tobin’Q值呈现出倒U型的曲线关系。所不同的是,由于受控制权性质的影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最优持股比例(55.78%)远大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最优持股比例(14.57%)。说明为了调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层的积极性,国家须为此付出很高的代价,包括公司控制权的丧失。倒U型的曲线关系的存在,也表明管理层持股作为一种激励制度,仅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另外,利益趋同效应与掘壕自守效应的存在,使与股权激励机制相配套的约束机制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从数量上界定了大股东股权相互制约的概念。实证分析了一股独大、大股东相互制约、国有股法人股相互制约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经济效益的关系及各类股的比重与公司经济效益的关系。组合经济效益最好的股权结构是:前三大股东相互制约;境内发起法人股比重在20-30%;境内募集法人股比重在10~20%或30-40%;国有股比重在10-20%;流通A股比重在10-20%。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控股股东是否通过关联交易掠夺中小股东利益,文章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运用我国上市公司2010~2011年的数据分析与控股股东有关的因素对关联交易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控股股东的公司,其关联交易显著高于无控股股东控制的公司;关联交易的数量和程度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成"∩"型关系;此外,其他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度越高,发生关联交易的可能性越低、金额越小;独立董事在董事中的比例越高,关联交易的可能性越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A股新股增发为研究对象,对新股增发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全流通状态下新股增发对所有老股东都有财富有负效应,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分裂的二元结构下,非流通股股东和新增发股东获得较高的超额收益率,流通股股东收益则受到较大损失,而且流通股股东的超额收益率与利润增长率和折扣率显著正相关。从增发的时间效应看,流通股股东在增发公告出现显著短期负效应的基础上,中长期内仍然出现较强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选取了208家只发行A股和在1996年底之前上市的上市公司,利用这些公司1997—2001年的数据,采用平行数据(panel data)模型的方法,分析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平行数据模型的结果显示,公司规模、成长速度、公司资产的抵押价值对资本结构有显著的正的影响,而公司的盈利性、公司整体风险对资本结构有显著的负的影响,非债务税盾、管理层持股比例和国家股比例对资本结构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保护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合法利益是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用对公司的控制 ,违背对中小股东的诚信责任 ,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公司制改造不完全、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法规不完善等。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中国上市公司的平行数据对决定企业资本结构动态变化及其目标调整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这种分析主要包含了两个层次,一是企业特质的变化对最优资本结构动态变化及其调整的影响;二是企业在当前将前期资本结构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的程度。相关分析结果所得的结论表明,许多企业特质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在动态中呈现出本期与前期的不一致性;企业具有长期目标债务比率,而且向目标债务比率的调整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17.
外资利用对我国产业安全的效应主要包括结构效应和溢出效应,结构效应分析表明外资利用对我国的产业安全具有不利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失衡的现象。通过基于溢出效应视角的外资利用影响我国产业安全模型的构建和计量检验表明,外资对第一产业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对第二产业存在着正的溢出效应,对第三产业的溢出效应为负,这种溢出效应的差异加剧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均衡,进而影响着我国的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企业并购的信息角度入手,采用事件研究方法,考察了我国大宗股权协议转让过程中,相关公司的地理位置相近性对大宗股权协议转让公告效应的影响。论证了大宗股权收购的收购方对于同城的目标公司有强烈的偏好;同城收购的目标公司相对于异城收购的目标公司,可以在首次公告日的事件窗内取得统计上显著更高的异常收益;并且当目标公司规模小、风险大、高管持股比例高、收购方在收购后成为第一大股东、财务杠杆高等情况出现时,异常收益会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经营杠杆和复合杠杆进行计算与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杠杆值不是很合理,尤其是财务杠杆偏小,表现为财务保守行为;而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上市公司没有利用杠杆均衡原理进行风险控制,上市公司在进行杠杆管理时,没有同时兼顾风险控制和杠杆效应,而是偏重于风险因素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