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金融家》2012,(6):156
历史上的广西银行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广西银行,资本为100万两,1921年因政局动荡,银行发生挤兑而倒闭。经数年混乱后社会渐趋平稳,广西地方当局为整理政务,于1926年再创广西银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变迁和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监管是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监管当局开始建立并逐步改进资本监管制度。本文分银行体制商业化转型初期、市场化银行体制形成时期、银行体系日益国际化时期三个阶段,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变迁过程进行系统性考察,全面评估不同时期资本监管的效果。本文认为,国有银行改革、银行体系开放、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和资本监管制度与国际标准接轨四个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为资本监管制度变迁注入的动力,决定了资本监管制度演进的方向;资本监管制度的变革既反映监管当局风险监管理念的进步,也体现了监管当局为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推动银行业改革和促进经济增长等多目标同时实现所做的持续努力和必要妥协。  相似文献   

3.
北岩银行挤兑危机对我国银行业信贷高速增长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北岩银行2007年9月发生的挤兑事件,从本质上看与其实施高速扩张战略紧密相关。危机前期该行高速发放房地产按揭贷款,造成资产负债结构失衡、流动性期限错配,在次级债风波影响下致使流动性不足而出现挤兑危机。2009年以来,我国银行业信贷投放高速增长,流动性向社会转移,银行业流动性大幅下降,大多数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充足率,提高银行自身的流动性。北岩银行的经营教训凸显了银行业对信贷投放及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进入2011年,韩国接连发生银行挤兑、银行停业、银行被强制出售、农信社结算系统瘫痪、金融监督院丑闻、民众抗议等一系列事件及风险。虽然在韩国当局的积极应对下,局势得到了一定控制,但韩国银行业的信誉及  相似文献   

5.
一、银行挤兑及其涵义银行挤兑,又称挤提,是银行因信用度下降有(或传闻)要破产等原因,面临存款人集中大量地提取存款的情况。这会使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进而破产倒闭,是一种突发性、集中性、危害性的危机。社会信用是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一旦社会的信用基础发生动摇,存款人觉得  相似文献   

6.
美联储加息预期直接触发跨境资本流动突然中断的国际金融冲击,可能会通过国内政策调整和金融市场适应间接导致汇率政策调整冲击和国内金融市场冲击。因此,依赖银行中介引入国际资本,基于家庭投资信息不对称、银行家道德风险分析国内金融冲击、国际金融冲击和政策冲击下流动性风险的传导路径和救援路径有很好意义。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一般冲击均衡下,银行生产率冲击造成的经济波动最大,不仅关乎着一国金融市场的兴衰,也牵动着一国的经济增长,该冲击主要通过资本资产价格渠道引致银行挤兑风险,而银行挤兑发生后的救援又可能会背离流动性注入的初衷,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跨境资本流动突然中断冲击主要依赖银行资产负债表和资本资产价格渠道进行扩散,触发银行挤兑后实施的流动性救援政策有助于缓解经济波动,但外汇储备的减少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汇率政策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影响金融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7.
杨涛 《金融博览》2008,(8):19-20
2008年7月11日,美国的印地麦克银行(IndyMacBank),全美第七大抵押贷款和存款银行,由于发生巨额亏损而遭受挤兑,被美国政府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7月14日,重新开张后将改称为印地麦克联邦银行(IndyMac Federal Bank)。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国际经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平  王胜邦 《中国金融》2004,(14):24-26
资本监管是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单个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体系稳健性最重要的指标,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88年发布的资本协议是银行监管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各国监管当局提供了统一的资本监管框架,使全球资本监管总体上趋于一致。全球一百多个国家以不同形式实施了1988年资本协议。1997年,1988年资本协议被写入《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成为资本监管的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本地连续发生几起挤兑企业集资款事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有几户集资企业因此被迫中止了生产经营,陷入债务清偿的泥潭。由于早期相关银行风险防范措施不力,清偿分配以牺牲银行的利益优先兑付个人集资款而告终,相关银行的贷款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0.
挤兑,是银行家最心惊胆寒的事情,尤其是头寸不足的银行瞬间就会有破产的危险,严重的还会酿成整个社会的大动荡。挤兑所引发的金融风暴古今中外都有。中国首次银行挤兑风潮发生在“中国通商银行”,这是家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银行。引起这场挤兑风潮的幕后黑手是谁?让我们一起掀开历史的帷幕,探究……  相似文献   

11.
资本监管是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单个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体系稳健性的最重要的指标。巴塞尔委员会1988年发布的资本协议是银行监管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各国监管当局提供了统一的资本监管框架,使全球资本监管总体上趋于一致。1997年,巴塞尔资本协议被写入《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成为资本监管的国际标准。目前,全球已经有100多个国家以不同形式实施了该协议。  相似文献   

12.
朱雁萍  郭伟 《现代金融》2001,(12):11-12
现行《巴塞尔资本协议》出台于1988年,当时,拉美债务危机对西方银行造成了巨大冲击,促使银行监管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资产大小为实力象征的观念受到挑战,取而代之的是“资本是上帝”的新理念,《巴塞尔协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20世纪90年代,《巴塞尔协议》确定的资本充足标准逐步为一百多个国家的监管当局所接受,它的优点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但是,1988年资本协议也带来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两个问题就是:一是监控资本需求越来越与一些银行内部比较精密的资本度量方法算出的资本需求量相冲突,也就是说,一些大银行自身发展了一套风险管理手段或模型,运用于计算持有的经济资本量, 它们的模型比监管部门运用的计算资本充足率的方法更为精密,这些银行运用该模型算出的经济资本量可能要小于监管当局得出的监控资本要求,这样,对于这些银行来说,按照监管当局的方法算出的资本充足率并不能反映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与市场竞争地位。(经济资本用于弥补银行不可预期的损失,至于银行维持什么样的资本水平,取决于银行管理层在风险与收益之间的权衡,如果银行持有资本数量远高于经济资本数量,另一方面说明其抗风险能力较强,另一方面说明其资产运用不充分,反之亦然。所以监控资本数量如果与经济资本数量背离较大,则银行资本充足眩 率作为反映银行抗风险能力的指示器的作用也就大为削弱。由于1988年.资本协议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对于私人部门的债权风险权重都简单化地定为100%,这促使银行为提高资本充足率,把高质量资产通过贷款出售、资产证券化等手段移到表外,但同时却使银行资产负债表上贷款的平均质量降低了。第二个问题就是1988年资本协议没有充分考虑信用风险缓解技术的运用,如抵押和担保。加之从资本协议的发布到如今已过去十多年了,这期间,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环境、风险管理手段、以及监管当局对于风险监管的认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年资本协议只针对信用风险,随着有关各方对银行风险认识的深化,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和监管日益受到重视,原资本协议越来越不适应现今的国际金融环境。为适应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1999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一份新资本框架提案,在广泛征求了各方意见基础上,巴塞尔委员会于2001年1月发布了一份更具体的资本协议提案,正式的新资本协议预计将今年年底发布,2004年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必将对国际银行业应积极研究巴塞尔协议的最新发展,探讨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从国际资本流动与银行体系稳定性的理论基础来看,国际资本的流入与流出所引发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问题以及毒艮行挤兑现象是毒艮行体系脆弱性的主要体现。由此,国际资本流动主要通过直接冲击、间接冲击和继发性冲击等途径来引发银行挤兑或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而影响一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通过构建BSS3指数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知,在资本项目开放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趋势下,我国应积极筹建存款保险机构、提高银行信贷管理水平、完善银行业市场退出机制以及加强银行业监管,以维持开放经济下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14.
韩国银行挤兑停业风波的概况及后果2011年1月14日,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FSC)召开临时会议,将韩国三和互助储蓄银行指定为不良金融机构,命令其停业6个月,进行改善。据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和金融监督院表示,截至1210年7月底,三和互助储蓄银行负债超过资产504亿韩元,国际清算银行自有资本比率为-1.42%,因此做出了上述决定。这家已经成立了40年的韩国储蓄银行突然被叫停,成为了整个韩国银行业挤兑停业风波的导火索。储户对银行的信心大大降低,银行挤兑事件扩散。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关联交易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及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推行,一些银行在增资扩股时吸收了大量的企业资本加入,形成了银企关联的关系,其中个别地方发生了控股企业操纵银行高级管理层并进行恶意关联交易的事件。可以说,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的发展给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监管当局的风险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防范关联交易风险,无论对银行本身  相似文献   

16.
从5月13日到7月末,俄罗斯爆发了一场持续两个月左右的银行信任危机,多家私人银行发生了储户挤兑。危机波及到200多家银行,不仅中小银行,连位居俄罗斯前10名的大银行也未能幸免于难。俄罗斯银行业人士称此次风波为“准金融危机”。虽然此次危机与1998年金融危机不可同日而语,但也暴露出俄罗斯银行业内在的制度问题,其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在逐步显现出来。而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银行改革的深入发展,金融机构的风险也在表面化,小范围的银行挤兑事件偶有发生。此次风波不仅给俄罗斯银行业敲响了警钟,对于同样处于转型期.对外逐步开放、而其体制同样脆弱的中国银行业来说,也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羊群效应理论等分析出发,引入湖南某城市商业银行曾经发生的具体银行挤兑的案例,对挤兑发生时银行自身财务状况及其挤兑时外界的经济环境分析,认为信息不对称是我国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发生挤兑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出防范挤兑危机的措施及其解决挤兑危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刘新华 《武汉金融》2003,(12):25-25,38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银行机构陆续发生过多起存款挤兑事件.今年8月国务院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精神公开报道后,由于部分群众误认为信用社会交乡(镇)政府管理,以致少数地方出现了群众集中提前支取存款情况,个别信用社酿成了存款挤兑事件.存款挤兑事件具有突发性、传染性等特征,处置不当,可能演变成区域性挤兑风波,危害极大.笔者通过实践摸索和理性思考,提出处置存款挤兑事件的五条策略,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9.
英国金融服务局作为银行监管当局因北岩银行发生挤提事件而被质询,质询所提问题涉及到对风险的识别、判断、控制、处置等诸多方面,这些质询反映了对监管当局履职作为的拷问,也反映了政府及民众对银行监管效能的期待和责任追究。本文就英国金融监管当局因银行风险事件所受质询,谈对强化我国银行业风险监管效能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王淼  罗平 《中国金融》2004,(23):46-47
原则三,监管当局应要求银行经营时超过最低资本比率,并且要求银行持有超过最低标准的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