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both the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and structural policies on European regions by estimating a conditional growth convergence model. The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influences the convergence process by affecting regional aggregate productivity, eventually conflicting with the structural policies designed to promote growth in lagging regions. The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model is specified in a dynamic panel data form and applied to 206 regions observed from 1989 to 2000. A GMM estimation is applied in order to obtain consistent estimates of both the convergence parameter β and the impact of the conditioning variables, policy measures in particular.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以往农用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农用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分析。本研究在原有土地集约利用度指标体系中融入农业产业化指标.将土地产出与市场价格相结合,建立以提高土地产出价值,提高农民收入为宗旨农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文章在对我国2007年各省农用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的基础上,得出了农用土地生产投入因子、农民增收因子和财政支农支出在农用土地集约利用中起到较大的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园区土地利用政策模式的比较分析及改革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园区的健康、持续发展与有效的土地利用政策密不可分,在我国土地政策业已作出重大调整的时期,如何更为科学地开展产业园区土地利用政策设计,对于园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园区经济与非园区经济的协调、统筹发展,都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美国硅谷、台湾新竹、日本筑波、新加坡工业园、韩国大德以及中国的苏州工业园、天津新技术开发区、上海浦东新区等产业园区在土地利用政策设计方面的经验模式,并对这些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提出土地利用政策创新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生物质能源电价补贴政策视角出发,构建了政府、企业、中间人和农户为一体的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对比不同补贴政策组合下的实施效果,对现行补贴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现行补贴额度无法扭转发电企业亏损状态,且现行的直接退出机制将导致企业出现更为严重的亏损,而适当调整补贴额度并实行逐减退出方式可提高各主体及产业整体利润。因此,为了促进中国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就要保障生物质补贴资金优先及时发放,同时推进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和绿证交易制度建设,以促进产业快速良序发展,实现生物质资源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5.
1910年,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日本帝国主义就开始了对朝鲜农业技术的殖民性改造与掠夺。本文介绍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对韩国农业技术的研究与普及工作,探讨了农业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政策,分析了这些技术对当时朝鲜农业的影响以及对现代韩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有宁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2):26-27
运用GIS技术和数学模型方法,以湟水流域典型县域互助县为例,在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县域土地利用分区。结果表明:将研究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分区划分为川水河谷粮、经、林高产稳产区、浅山中山水土保持农林区、半浅半脑丘陵农业稳产区、脑山中山农牧复合区、北部高山林牧发展区和中部盆地工业城镇建设区6个不同分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区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方向。结合分区图和该县的具体情况,分区结果还是比较合理和切合实际的,可以为该县乃至整个湟水流域土地利用分区提供思路,对于湟水流域社会经济、生态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与三元结构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与需求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现代化的视角提出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三元结构理论,并用它分析近代中国农业科技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变迁之间的关系。重点探讨了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变迁所引发的农业技术需求对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使用制度不确定性的表现形式及其对水库移民安置区各利益主体的影响。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在现行承包关系与下轮承包关系衔接时,农地使用制度存在着在原承包地基础上单纯延长承包划和打乱再重新分配两种可能性,农地使用制度的不确定性造成安置区居民和移民之间在土地补偿和土地分配等方面存在诸多利益冲突。研究结论:完善农地使用制度方面的法律政策,明确下轮土地发包时采取保留承包地单纯延长承包期的方式,降低农地使用制度的不确定性,同时还应该明确安置区土地流转的性质和补偿标准,搭建安置区居民共享水利水电工程效益的平台,促进移民和安置区居民之间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水库移民共享安置区土地补偿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水库移民安置中安置区土地权利的保护以及移民和安置区居民之间的利益整合。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通过引入土地产权边界的概念,分"土地产权边界内的移民安置"、"土地产权边界外的非成建制移民安置"和"土地产权边界外的成建制移民安置"三种情况,分别界定了水库移民使用安置区土地的补偿性质。研究结论:水库移民使用安置区土地补偿性质的界定是安置区集体和居民获得补偿科学化和合理化的前提,也是安置区内部利益分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林地使用权流转的调查与分析——对广东省惠州、清远、从化林地使用权流转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林业投入要素的生产率,完善林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是促进商品林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对广东省惠州、清远、从化三市林地使用权流转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林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分析了林地使用权流转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林地使用权流转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滇西北地区耕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滇西北地区山高坡陡,区位特殊,耕地总量少,坡耕地多,陡坡种植面积大,农业生态环境脆弱。随着滇西北地区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在该区域实施,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基本农田建设步伐,彻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量。同时要加快退耕还林还草,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实证分析农民对农地保障功能的主观认知及区域差异,应用排序选择模型研究农地保障功能主观认知差异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描述统计分析,排序选择模型。研究结果:浙、赣、桂三省506份农户问卷中,64.2%的农户认为承包地对他们生活的总体作用并不大,但94.7%的农户同时认为种田虽然不赚钱,但可以为基本生活提供最后保障;浙、赣、桂三省农民在"承包地对他们生活总体作用"这一问题的主观认知上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影响农民对农地保障功能主观认知的因素主要有人均耕地面积、农地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村庄离县城(城市)的交通距离以及区域宏观区位特征等。研究结论:要大力提高农户农业收入,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要推进农地流转与使用制度改革,实现土地要素的有效流转和适度集中;应充分认识农地保障功能存在区域差异这一现实背景,考虑不同农户主体自身禀赋和区域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的差异性,因地制宜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研究睢宁黄河故道沿线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人文驱动力,分析主要驱动因素,为该地区土地开发整理提供可靠信息,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根据1992-2002年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促使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的人文驱动力因素是人口增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开发投资.研究结论:要改变故道地区落后的现状,应该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同时国家要加大对该地区的投资,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开发整理.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社的一批核心成员学成归国来到南京,他们以中央大学农学院(含其前身)和金陵大学农学院为中心,促成了清末农务学堂办学模式向现代农业科学教育模式的转型。这批农学家先后参与创办了民国时期10个农业与生物类学会,主办了50多种学术期刊,促进了现代农业与生物科学知识在中国的引进、传播、本土化和学术共同体建设,为改造中国传统农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以中央大学农学院和金陵大学农学院为主线,对其师生参与创建的农业与生物类学会主办学术期刊的创立过程、主要负责人、关注主题、发展演变等历史事实进行了整理,为研究近现代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演变提供系统史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