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旅游规划产品设计"双筛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许春晓 《旅游学刊》2003,18(1):27-30
文章介绍了一种关于旅游产品设计的新方法-“双筛法”,其致力于协调旅游规划研究过程中,旅游规划专家、旅游开发者、旅游客源市场(旅游消费者)和旅游开发地居民之间的关系,包括旅游资源普查及其市场评价和旅游开发条件的详细调查与市场评价、旅游产品的专家创意、开发者与开发地区居民对于旅游产品创意的接受意向水平调查、在旅游产品修正与补充基础上的旅游市场的认可意向调查、旅游产品的最后确定五大步骤,具有客观性、易接受性、针对性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构建旅游目的地导向的"H-CSSR"资源分类、评价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亚芳 《旅游学刊》2006,21(2):11-12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以下简称<国标>)中指出,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事实上,中外学者们关于旅游资源的定义和争论就像旅游资源本身那样多种多样和层出不穷.前苏联地理学家普列奥布拉曾斯基等(1982)从技术经济角度给旅游资源作出如下定义:旅游资源是在现有技术和物质条件下,能够被用作组织旅游经济的自然的、技术的和社会经济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旅游规划整合--对"大旅游"内涵的再认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旅游活动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发展,旅游规划实践在我国各地蓬勃兴起,旅游规划的思想、内容与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完善。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旅游规划的发展,并对系统科学理论、可持续发展思想等对旅游规划的影响进行了评析,认为在我国很多地区都亟待发展的情况下,旅游规划必须重视旅游地的社会经济要素.让旅游规划可以在当地发挥实际作用,通过“大旅游”开发切实增强旅游开发地的自我发展能力。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大旅游”的内涵进行了更为明确的阐述,将其概括为大资源、大产业带、大产业链、大市场、大系统等几个方面,并就其中的产业整合和空间整合进行了重点阐述,分析了深入研究与发展“大旅游”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奇石画布"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思敏 《旅游学刊》2005,20(4):37-42
本文开篇评述了旅游资源的三种定义,认同狭义定义,进而分析现有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并在“木桶理论”的启发下,建立“奇石画布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在该体系的定量评价中,创新设置体验系数,有效矫正了资源自身价值与旅游产品开发价值的背离,定性评价则将旅游资源分为“奇石”与“画布”两种类型,直观形象地传递出旅游资源等级,并以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等为例作了具体分析。文末简要介绍了该评价体系在旅游区规划和营销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翰驰  王玉  祝爱媛  李妍汝  刘文翰 《当代旅游》2019,(11):00250-00253
文旅融合是市场的需要,是国家的政策导向,是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天津是相声的摇篮,但随着时间推移,传统的天津相声遭遇了发展瓶颈,相声旅游也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天津相声亟待做出调整,相声旅游能否把握住新的发展机遇,迎来天津茶馆相声的繁荣复兴,对天津旅游业的发展乃至城市文化品牌、旅游品牌的树立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介绍天津相声与相声旅游、文旅融合战略的时代背景,其次指出天津相声与相声旅游存在的问题,之后综述天津相声旅游与文旅融合模式、路径的现有研究观点,最后从产业、产品、文化符号三个角度提出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天津相声旅游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的概念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是指原来不曾被认知为旅游资源的客体而现在被认为是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的总过程。文章分析了我国“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的类型、特征和支撑“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的三大内在动力。提出了“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理论在实践中的四个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瑞林 《旅游学刊》2004,19(5):48-50
本文认为“专题旅游”是经过精心策划的经营方式,有利于吸引外国观光者多次来华,在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方面,在如何使我国旅游业永葆青春活力方面均具有特殊的意义。为支持这一论点,作者在盘点我国“古墓”资源的基础上,就“古墓游”的魅力进行了一番分析,使“古墓游”在“专题旅游”方面成为一个不可低估的选题,从而提出本文的结论:“专题旅游”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崭新的思路”和大胆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城市旅游定位的战略方法——以天津城市旅游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定位问题成为诸多城市发展城市旅游的首要障碍.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天津城市旅游定位战略方面存在的重要误区.然后对城市旅游定位的双核驱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阐明了城市旅游定位的基本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旅游定位的要素提炼方法,为城市旅游定位提供直接依据.最后结合天津的情况提出了天津城市旅游定位的战略构想.本文旨为城市旅游定位提供战略方法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对旅游复合资源系统建立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梁学成  郝索 《旅游学刊》2004,19(1):61-66
本文通过对旅游资源本体及与其相关的环境、时间和空间等资源要素关系的分析,构建了旅游复合资源系统模型,进而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等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旅游复合资源系统的价值进行分析,提出建立旅游复合资源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指出这一系统时旅游产业深层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与合作是当前学术界颇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处在同一旅游线路①上的不同旅游地之间产业和产品的空间竞争与合作是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的典型代表,较少有学者进行研究.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在竞争与合作中旅游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等重大问题对两地在旅游开发、投资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杨振之  陈谨 《旅游学刊》2003,18(3):62-67
旅游地形象策划是旅游地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旅游地形象策划的核心理论——“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构建了旅游地策划和旅游地形象策划的理论框架,对产生“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的原因、形象遮蔽的表现形式、作用机制、空间影响力和如何避免形象遮蔽,产生形象叠加效应等方面,结合作者在规划编制中的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朱竑  刘迎华 《旅游学刊》2004,19(4):92-95
为深入理解中外旅游研究的异同,文章对2000年以来《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和《旅游学刊》发表的论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中外旅游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前者侧重于旅游影响、旅游人类学、旅游社会学与生态旅游等方面的研究,而后者涉猎面更广泛,如对旅游经济与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偏实用领域的关注;此外,前者研究方法以数理统计为多,后者多以描述性的论述为主。研究通过对近期两大中外权威杂志的对比分析,以期对国内旅游研究,以及对《旅游学刊》的未来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王艳平  金丽 《旅游学刊》2004,19(5):45-47
本文提出了旅游体验过程中被忽视的环节棗界面增长问题,并以温泉旅游为例,通过对日本温泉旅游的比较,指出目前我国温泉地的温泉氛围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忽视"更·宽衣"界面建设有关的.因此,界面增长很可能是目前发展体验旅游的一个有很大潜在力的着眼点.本文最后对旅游体验界面增长的有关技术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关于旅游带动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申葆嘉 《旅游学刊》2003,18(6):21-24
本文试图以笔者多年从事旅游现象基础研究所获知识,对改革开放中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首先回顾经济在改革开放中扮演的角色及有关问题,然后对“旅游适度超前发展战略”和“旅游是经济发展增长点”加以评论,最后以旅游现象中几个基本特征为据。阐释笔者对旅游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产业地位衡量指标的若干理论思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对如何衡量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做了较深入的思考 ,并具体分析了当前已提出的一些标准。本文认为 :旅游产业增加值是衡量旅游产业对GDP贡献的科学标准 ;旅游生产总值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大旅游”对GDP的贡献 ;而旅游生产总值和旅游产业增加值的差额可反映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审视阳朔旅游的发展:社会文化影响的调查与比较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张文 《旅游学刊》2003,18(5):15-20
针对30年来阳朔人的社会文化生活受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本文以对阳朔的社会调查结果为依据,解释了阳朔现象,对阳朔旅游的发展及其影响做了分析,对发展模式进行了评述,并与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和美国的阿拉斯加的旅游发展及其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开发我国乡村旅游的新思路   总被引:100,自引:0,他引:100  
尹振华 《旅游学刊》2004,19(5):40-44
开发我国乡村旅游资源,要注意农耕文化的灌注.提高其文化品位;进行亦农亦旅、农旅结合的复合性开发;采取“做减法”的开发模式;加强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我国旅游者消费理念已相对成熟.预示了巨大商机.探索我国都市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选择旅游业为区域主导产业的合理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赵浩兴 《旅游学刊》2003,18(1):18-21
根据对我国区域经济及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选择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在很多地区存在着盲目性与不合理性。探讨旅游业作为特定区域主导产业的合理性,需要对符合国情的“旅游业”及“主导产业”有合适的概念界定,以及对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潜力、优势及整体效益有相对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旅游业作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同时还需重视对被确定为区域主导产业的旅游业自身的培育。  相似文献   

19.
两个著名旅游景区游程实录与管理评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晨光 《旅游学刊》2004,19(3):61-65
本文是作者从旅游产品执行角度对泰山、三孔两景区实际运行状况的考察心得。作者通过实地观察,对两景区目前在产品开发、产业合作以及服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成因做了专题分析,并从规范发展模式与服务管理创新等方面入手对景区经营和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0.
从西方经济史看旅游起源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愉秉 《旅游学刊》2000,15(1):68-71
目前有关旅游起源不同认识的症结在于如何看待原始人类的出行。本文不同意以原始人类迁徙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来否定其为旅行或旅游,认为西方古代经济史提供的基本事实表明,近代以前与谋生相关的旅行、特别是商业旅行大都曾程度不等地带有被迫和求生的色彩,因而从逻辑和历史的角度,被迫性和求生性都不宜作为区分原始迁徙和古代旅行的标尺。本文提出,原始人类迁徙与后世旅行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不具备旅行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