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建明  沈鹏 《魅力中国》2012,(35):170-170
幼儿因教育可以说是一个人接触的最早的学校正式教育,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认识一些字词、会唱几首儿歌,算几道加减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一些“软实力”,比如幼儿的心理素质,幼儿应对挫折的能力等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让幼儿接受“挫折”教育。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学会友爱,从而磨炼较为坚强的意志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魏海英 《魅力中国》2014,(3):267-268
语文知识的积累不仅仅依靠课内的学习总结,更需要从课外人手,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很多有价值的语文素材,但是由于不懂得如何合理积累从而使得大量有用材料同我们擦肩而过。语文知识材料并不是浩如烟海无从下手,其实平时学习生活中可以积累的东西很多,学会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制胜法宝。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相当一部分是为活动而进行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孙艳明 《理论观察》2004,(2):99-100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接触而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通过交往可以协调关系、交流信息、交流情感、认识他人和自己。幼儿交往是促进其社会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幼儿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途径。在幼儿时期能否培养起初步的交往意识,对其今后参与社会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产业》2010,(8):67-67
管理培训师丽莎·奥瑞尔(Lisa Orrell)有很多机会可以和那些顶尖的女性高级管理人员接触,谈论她们给予更年轻的想要追上她们的职业阶梯的女性们的一些建议。最近,她在自己的博客上整理了这些女高管们的最佳秘诀、技巧和经验法则,以帮助有职业抱负的女性商业管理者走上正轨。以下是其中)0条最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恩成 《南方经济》2004,(11):79-80
1998年是广东经济学会成立40周年。40年时间不算长,但如以20年为一代人,则经历了两代。40年间,经济学会的新老同仁们,在风风雨雨中,披荆斩棘,刻苦钻研、团结奋斗,结出了累累的硕果,特别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与时代同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纪念这不平凡的40年中,经济学会领导,经过认真思考,决定出一本回忆录式的书《我与广东经济学会》,号召学会成员以散文的形式,记叙、回忆参与经济学会某一活动的切身感受。可以侧重写人,也可侧重写事。文字不要太长,内容尽可能具体生动,能够反映个人或集体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6.
宋广翠 《黑河学刊》2010,(1):124-125
阅读既是一种普通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通过有效地组织,成为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阅读疗法对所有的人都具有心理上的积极意义,而不仅仅限于有心理疾病的人。它不仅具有治疗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预防和发展功能。选择好阅读对象,有助于自我成长。非功利性阅读,寻找与自己的生命感悟有亲切的对应关系的书,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经济的到来与挑战中,越来越多的哲学家、教育家、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深切感到需要改造自己和人们的学习与思维。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澳大利亚“可以得到的未来”组织会长彼得·伊利亚德意味深长地说:“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所以,要想使自己不成为“未来的文盲”,不成为被明天遗弃的人,就必须善于学习和思维,高度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一、知识经济的竞争在本质上是创新思…  相似文献   

8.
张改红 《魅力中国》2010,(12):84-85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将成为一个人的终身需要和过程,教育也将从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会学、能学、善学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正所谓金子固然珍贵,点石成金的本领更难能可贵。因此,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是目前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西部论丛》2008,(5):90-90
不管怎样,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变化。博客的出现,降低了人们的写作门槛,让人们更愿意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人们可以更自由更广泛地运用新科技来记录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据说,在人工智能影响最大的行业里,教育排在第二位。我在想,当机器人可以替代和帮人类做很多事情包括写诗的时候,人类怎样学习?我出生在秦岭脚下的陕西农村,当时没条件学习,更无机会接触文学和诗歌。每当激动人心的时刻,想用一句古诗词或漂亮的语言感慨一番,却常常力不从心。尽管可以用谷歌、百度去搜寻,以后也许可以请机器人助理帮忙,但自己却难以脱口而出。也就是说,人们学习的目的不单单是可以找到相关信息或知识,还是使自己站得更高,让自己的生活体验更好。因此,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发展,以后我们每个人可能随时有机器人助理相伴,它几乎可以帮我们做所有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是否还需要学习?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由工程师或科学家变成管理人员。尽管大多数人都渴望这种转变,但一旦实现了,却又感到失落。我们当工程师时,是根据自己的技术和劳动取得回报。但现在作为管理人员,成功是要靠自己管辖的员工的产品和生产率来量度。这种不能直接控制的感觉会变成挫败感。幸运的是,与别人合作──使他们带给你最好的成绩,就可以像技术成果一样获得回报,只要你抓住要点。这里有8个要点可以帮助你有效地管理和指导手下。一、人性接触管理者要培养的最有价值的素质是:耐心、和蔼和体贴别人。机器和化学剂不会介意你对它们温和还是粗暴…  相似文献   

12.
宋亚 《魅力中国》2010,(16):146-146
人与人之间交往,必然存在着一种情感色彩。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在实践活动中所接触的宏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观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构成人的心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产业》2006,(11):78-79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吃饭时为了不弄脏桌子,便在桌上垫几张报纸。这样可以省掉擦桌子的步骤。用报纸当桌布,听着似乎有不少好处,但是,室内环境监测专家指出:吃饭时不能用报纸垫桌子。更不建议用印刷物直接接触食物,否则,很可能导致油墨污染。  相似文献   

14.
一些人到了海外,心灵深处最需要的那种精神的充实感会突然消失;一些人投资买房,却只能坐吃山空;一些人连一个基础工作都找不到,不得不委屈自己从零开始,甚至靠社会救济金生存。国外不是天堂,更不是获得幸福的保障。生活是否幸福,不是你拥有物质的多少,也不是你可以远离雾霾多远。  相似文献   

15.
宋子和 《南方经济》1998,(6):46-46,43
我从1992年任学会秘书长至今已六年多了。这个岗位同各方面接触多,和大家共事中,深感会员之间能够平等相待、相互支持、彼此尊重、团结融洽,没有什么“文人相轻”、“门户之见”的习气,更没有什么“拉派结帮”、“争名夺利”之事发生。秘书长这个“矛盾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时下我接触有些刚退休的朋友,感到有的人精神状态不是太好,有些失落,有点惆怅,似乎还不适应这一转变,心理调整方面还有点茫然。记得我曾在几年前写过一篇《人到退休更聪明》的文章,意思是说,人一退休,检点阅历,检讨得失,不少事理渐渐地明白了,对人生之路也看清了,在接下来属于自己的时间中,除了以保重身体为中心,潇洒一点、糊涂一点外,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  相似文献   

17.
郭金荣 《魅力中国》2013,(11):186-187
“教无定法”,“德教亦无定法”,能够德教成才的就算好法。而所有的方法,其基本前提应该是建立在严谨、公平、厚爱、务德之上。当学生不仅学会了留心观察周围世界,心胸开阔,乐于助人,而且也学会了留心观察自身,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把精神力量也用到使自己变得更美好、更完善的时候,他们才算真正在逐步成长为道德成熟的人。而教师的责任之一就在于抓住时机,寻找学生对外界教育影响的最佳接受点,以德育人,以情感人,最终做到知、情、行的完美统一。作为生物教师,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挖掘教材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具体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相似文献   

18.
高云龙 《东北之窗》2010,(20):51-53
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奔跑的.但人无法逃脱社会属性,到一定年龄段,就必须要学会起跑。今天,当越来越多的“80后”开始成家,开始找准自己人生的坐标安顿下来后,那些所谓“90后”的孩子,那些青春绽放的面孔又开始站在自己人生的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19.
陈丽新 《魅力中国》2011,(15):327-327
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课外阅读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可以弥补课内阅读之不足。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的生活更精彩。  相似文献   

20.
《天津经济》2008,(1):13-13
具备什么样的气质可以成为领袖?陈春花教授10年研究发现:真正的英雄领袖发展自己,发展他人,在权力、利益与企业长期发展的使命感面前,更看重后者。成为英雄领袖有两个必要前提:“发展自己,发展他人”和“企业长期发展的使命感”。天赋并不是衡量英雄领袖的客观依据,英雄领袖也并不是那些总能给人冲击感和责任感的煽情人物;相反,英雄领袖不刻意表现自己的为人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