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常态”下城市更新治理模式比较与转型路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常态"下,城市更新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式。城市更新治理转型则是协调多元利益主体和多维政策目标,实现可持续城市更新的基础。但是,当前我国城乡规划领域对于城市更新的治理模式仍未给予足够关注。鉴于此,首先梳理了城市更新治理模式框架,然后分别以2008年以来深圳城市更新、广州"三旧"改造和北京"重点村"改造的治理模式为例,比较各类治理模式的特点和实施效果,最后结合新制度主义理论,提出推动城市更新治理模式转型的适宜途径:一方面,完善法规、政策工具等制度结构,另一方面,提升参与者的参与能力,增强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互信和沟通。  相似文献   

2.
论城市更新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伴随城市化高潮而及早到来的大规模城市更新,土地刚性约束使城市化必须借助于城市更新,集中爆发的社会矛盾和公平效率问题,使城市更新管理上升为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客.其问题根源为体制性利益主体缺失,城市更新管理研究滞后和社会关注的物质技术化倾向以及城市更新共识科学标准缺失.在公共物品有效供给与合理调整各社会群体利益的前提下,在城市更新中必须推动第三方评估制度,实现利益主体的监管到位和城市规划主导城市更新,完成城市政府公共管理的职能定位.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存量更新为主的新阶段,在中共“二十大”报告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都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仅对城市更新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进一步阐明,也对其工作支撑环境提出了更为全面系统的要求。当前城市更新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日趋严峻,且更新项目投资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显著,亟待对中国主要城市的更新投资环境进行系统性定量评估。以城市更新投资环境为研究对象,从城市政府管理、市场环境、基础条件三个维度构建了城市更新投资环境指数模型。该指数模型旨在成为地方政府改进城市更新营商环境的量化标尺和市场主体优化投资决策的判断工具,也为各相关主体参与城市更新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市更新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政策性和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城市更新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根源在于对城市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缺少分析和解构城市复杂系统的有效工具。以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为工具,在解构城市复杂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主体更新、单元更新和系统更新"三位一体"的系统性城市更新模型,探索城市更新的实施路径,并在宁波"郡庙—天封塔"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实践中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5.
进入“十四五”时期后,上海持续了30余年的以“旧改”为主导的城市更新活动即将进入收尾阶段,而国有企业存量工业用地的转型盘活将成为下一阶段城市更新的重心。《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更新操作规程》出台后,从顶层为存量土地的更新提供了方向指引,然而在实际的更新项目推进过程中,多主体间的利益平衡机制仍显缺失。为应对城市发展新趋势、新要求,本文在资源排摸、机制建设,以及涵盖了规划、土地、财税等方向的政策支撑体系等方面,探索国企存量土地更新的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城市更新政策研究:以深圳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经济社会的重要手段,是政策目标与实施结果之间的桥梁,从政策工具视角研究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更新政策日益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以深圳城市更新政策为分析样本,根据基本政策工具、更新活动类型、更新活动领域等三大维度构建更新政策评价框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城市更新文本进行工具分类、内容编码、统计描述、交互分析等,剖析了城市更新政策工具的缺失与冲突,针对未来城市更新政策制定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分布式创新网络环境下,从两个方面四种维度分析导致知识协同风险产生的要素。根据层次分析法,建立知识协同风险评估模型并采用ABC分类法对指标权重进行归类,最后针对四个维度的要素可能导致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建立有效的网络沟通和协调机制开展形式各异的组织文化活动防范系统性平台要素引发的风险,通过建立知识地图、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防范系统性过程要素引发的风险,通过加强组织内部知识集成管理、选择合适的协同主体及选聘知识型员工防范非系统性平台要素引发的风险,非系统性过程要素所引发的风险则通过提高员工隐性知识共享能力、在遵循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实现组织"完全开放"和大力宣传知识共享的重要性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在分布式创新网络环境下,从两个方面四种维度分析导致知识协同风险产生的要素。根据层次分析法,建立知识协同风险评估模型并采用ABC分类法对指标权重进行归类,最后针对四个维度的要素可能导致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建立有效的网络沟通和协调机制开展形式各异的组织文化活动防范系统性平台要素引发的风险,通过建立知识地图、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防范系统性过程要素引发的风险,通过加强组织内部知识集成管理、选择合适的协同主体及选聘知识型员工防范非系统性平台要素引发的风险,非系统性过程要素所引发的风险则通过提高员工隐性知识共享能力、在遵循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实现组织"完全开放"和大力宣传知识共享的重要性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王承旭  钱征寒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0):中插8-中插11
简要介绍了深圳土地资源情况及城市更新历程,分析了深圳以2009年出台的更新办法为主干,陆续配套综合、协同的相关政策,推动城市更新健康有序发展的探索,指出适应市场化要求,兼顾政府、市场及社会多元诉求,是推动城市空间治理法制化、系统化、科学化、民主化的关键,并重点介绍了深圳在城市更新中通过明确规划管控底线、加强历史用地处理、注重更新利益共享及充分沟通协商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发达国家,协作规划理念被广泛应用于社区发展项目,但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随着城市再开发的深入,我国城市存量空间发展模式已从释放土地资源为主的物质性更新,转入综合性的社区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广州率先进行了一系列社区参与下的微更新实践,展现出多元主体协作理念在城市更新中的萌芽,并显示出新时期城市更新的目标延展,即从物质空间改造拓展至包含社会经济、历史文脉、空间环境等在内的多维度更新。通过梳理中西方社区更新与治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提出由土地价值、地方知识、社会资本与社区善治四个维度构成的社区协作体系,并以永庆片区、泮塘五约与深井社区三个社区微更新案例为实证对象,探索适合我国的社区更新与治理新路径。研究进一步提出建立社区更新协作体系、完善地方知识众筹机制、培育社区社会资本的策略,最终实现“共智共策共享”模式下的社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州作为2017年老旧小区改造首批试点城市,率先探索并形成基于多主体参与的“微更新”模式,对我国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既有文献集中于个案介绍、建设技术和政策文本分析,而系统性政策研究、制度分析或地方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从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学科交叉视角出发,建构基于“结构—活动”视角的政策工具分析框架。一方面,考察我国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演进及其省际流动和执行情况,分析结构层面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通过考察广州市776个项目的规划模式和实效表现,论证地方活动层面政策工具的适应性反馈作用。在结构视角下,政策工具可视为由上层政府提出的制度安排,体现为全国尺度上的政策演进,包括话语转变、政策流动和政策执行三个维度。在活动视角下,政策工具可理解为由地方政府执行的具体实践,体现为地方尺度上老旧小区改造的规划策略与实践响应,包括规划实效、参与活动、治理动态三个层面。此外,识别了广州地方实践中的三种治理模式,即政府主导的物质改善型、市场引领的地区升级型、社区参与的知识共享型,分别对应政策工具中的三种公共活动,即规制性工具、激励性工具、动员性工具。最后提出...  相似文献   

12.
征纳双方博弈分析的我国反避税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纳税人通过转让定价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和地区转移利润,逃避东道国税收,各东道国为防止税收流失,维护国家主权,纷纷建立转让定价税制。然而,转让定价税制实施的效果取决于征纳双方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征纳双方利益主体博弈的方式方法,在于掌握转让定价税制实施效果的各要素,为完善我国反避税制度设计政策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更新逐步常态化,存量改造地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问题已经成为城市高质量均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通过对广州市"三旧"改造至今城市更新政策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存量规划阶段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在政策上存在规划宏观调控引导不足、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单一、公共参与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结合激励与责任的公平规则、统筹区域与地块的发展规则、多方参与公共理性导向下的理性规则等策略思考,以期为建立均等化、多元化、可持续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体系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高旧城空间社会、文化和环境的整体质量是城市更新的必然要求。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研究侧重于将资本积累、阶级等引入到城市问题的研究,以英国城市更新历程为研究对象,以新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英国城市更新历程中资本循环积累的轨迹,探究了英国城市更新历程的各个阶段资本积累方式、参与主体关系与更新价值观念的转变。通过研究指出我国旧城更新应转型调整城市更新的价值观、参与主体的约束机制、城市规划的角色,等等,以走向整体协调的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15.
旨在界定不同类型理性主义的差异,系统梳理受此影响下的规划评估方法的演变轨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当前规划评估实践提出三点建议:规划评估作为政府、市场和市民的沟通平台;规划评估方法作为多元利益主体的交流工具;通过规划评估制度设计保障评估成果.  相似文献   

16.
对深圳城市更新“协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深圳市更新“协商机制”进行简要介绍,评价深圳城市更新实施效果和博弈结果,重点从协商角度剖析深圳更新政策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调控手段单一、缺乏系统指引、经济分析不客观、忽视全程管控,以及忽视低收入群体利益等.并对城市更新制度的完善提出几点建议,包括调整更新机构设施与之职能、制定多元化的利益调控政策、重视片区层面的更新规划、转变经济分析方法、重视低收入群体利益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政府主导、市场主导的城市更新所面临的空间资源稀缺、使用效率低下、公平正义缺失等问题都日益加剧。因此,国内外的城市更新正在经历从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向多元主体协同的模式转型。从"伙伴关系"切入,以纽约为例,分析几个城市更新案例中多元主体间的合作关系变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更新需求,并且讨论了纽约实践对中国城市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模块化设计的流程能够提高柔性,现有流程建模技术难以对柔性流程进行建模。文章首先分析了业务流程的范围柔性和响应柔性两个关键维度并给出定义,基于服务元素和流程协调的研究给出了这两个维度的量化计算方法,其次基于QFD和DSM设计出一种新的流程建模工具"服务元素-活动-依赖结构"矩阵(SeAD矩阵)。  相似文献   

19.
论国土空间规划的资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自然资源经济学理论、现代化空间治理要求、自然资源部门"两个统一行使"职责,判断国土空间规划具有显著的资产效应.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媒介,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产效应的市场化实现机制与路径.进而从制度逻辑和技术逻辑两个维度,揭示国土空间规划发挥资产效应的机理.制度逻辑是以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作为形成资产效应的前置条件,以国土空间规划制定供需匹配的空间政策作为发挥资产效应的后端保障;技术逻辑是以空间政策为接口,谋划全域长远发展的基本格局,明确国土用途管制的总体方向,为各类要素有序流动搭建空间框架.最后,提出发挥国土空间规划资产效应的技术手段:一是以市场化程度和产品生产类别优化功能分区,落实治理责任主体;二是以"生态产品生产许可线"丰富用途管制内容,激励权益主体;三是以系统耦合为导向,从区域统筹、流动调节、空间引导三个方面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20.
王蕾 《价值工程》2005,24(2):96-98
沟通不畅是导致项目失败的重要原因,而缺乏项目沟通绩效评价方法阻碍了项目沟通的改进。本文以沟通过程模型和项目沟通模型为基础,从沟通认知、沟通能力、沟通渠道、沟通工具、沟通制度和沟通文化六个方面对项目沟通绩效评价做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