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冯洁 《浙江经济》2014,(17):54-54
新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下,浙江企业赴港投资有何利好?港方将为企业提供哪些服务与支持?日前,香港投资推广署在杭州举办"善用香港优势开拓海外市场"投资推广研讨会,鼓励企业充分利用香港的营商优势以及国家推动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以香港为平台,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2.
《辽宁经济》2010,(8):4-5
问:企业来港开展或扩充业务的最新情况如何?那些企业在香港寻求什么机会? 贾沛年:2009年,香港投资推广署共协助了265家海外、中国内地及我国台湾企业来港开展或者扩充。今年适逢香港投资推广署成立十周年的志庆。  相似文献   

3.
唐晔 《沪港经济》2012,(9):26-27
近日,由香港投资推广署、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及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立足香港·迈向国际”消费产品行业介绍会在沪举行。香港投资推广署署长贾沛年表示,香港和上海同属港口城市,两地经贸关系密切,同为亚洲最重要的经济和商业中心之一。而香港的营商条件优越,资金、信息自由流通,营商环境自由有序,配合完善的基础建设、健全的法治制度以及低税率等多方面优势,是上海企业进军国际,开拓海外市场的理想基地。在新天地朗廷酒店。记者采访了贾沛年署长,听这位机智风趣的英国老头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4.
《浙江工商》2006,(5):10-11
随着CEPA的实施和商务部《关于内地企业赴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规定》政策的出台,香港特区政府和工商界希望更多的内地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赴港营商。为全面、正确地了解香港的营商环境,了解在香港设立公司、利用香港国际商贸平台和香港贸易发展局的服务,开拓和进人国际市场,为国际间的投资贸易和合作寻求新的机会。省工商联应香港贸易发展局的邀请,于2006年3月26日-29日组织了以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会长徐冠巨为团长的浙江省企业代表团一行25人赴香港考察访问和研讨。  相似文献   

5.
4月19日,香港特区政府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常任秘书长声耀桢说,香港与内地的建筑企业如果合作,必将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占据优势。据悉,他在两地建筑承包商合作研讨会上介绍,香港建筑企业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期间,对国际惯例和市场运作都具有深厚的认识;在项目规划、融资、工程管理、合约管理、纠纷仲裁、建筑技术等方面都具备丰富的经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内地的建筑企业拥有大量的建筑专业人才、精湛的设计技术和庞大的施工队伍。  相似文献   

6.
开发区动态     
香港科技园在中关村设联络处近日,香港科技园公司中关村联络处在清华科技园正式启动。这是香港科技园公司在内地设立的首个联络处,京港两地的创新资源将以此为纽带进一步共享。此前,中关村企业创毅视讯科技与香港科技园合作在香港建立TD-LTE示范网,获得了国家工信部的支持,同时也帮助香港科技园荣获了香港颁发的工业科技大奖。今后,香港科技园将继续积极引进内地具备向国际市场发展能力的公司进入香港,通过产业互补实现共同发展。香港科技园中关村联络处成立后,香港科技园方面已有数位工作人员从香港派驻在清华  相似文献   

7.
一、香港资本市场已成为推动创新科技发展的筹资中心 1999年以来,金融风暴后的香港经济开始踏上复苏之路,一些国际机构也重新看好香港前景,投资者信心明显增强。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有大量欧美资金进入香港市场。另一方面,香港特区政府一直积极倡导创新科技的发展,1999年以……  相似文献   

8.
刘伟 《宁波经济》2010,(5):44-45
据悉,香港特区政府策略发展委员会(策发会)表示,香港应发展为中国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财富管理中心,“这亦顺应内地企业和居民财富不断增长,对财富管理需求不断膨胀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杨益 《中国经贸》2012,(19):25-27
转眼问香港回归已15周年。虽然内地企业进入香港远早于此,但真正取得突飞猛进发展,收效最显著的却是在这15年。1997年,内地在香港投资的企业中,总资产过千亿港元的只有中银香港一家。15年后的今天,已经有16家中资企业总资产规模迈过千亿大关。也就是在这短短的15年问,内地已由受资者变成了投资者,资本流动由回归前的香港向内地单向流动为主,转向回归后的双向流动。香港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1998年内地企业在香港投资存量为2137亿港元,不到香港企业在内地投资存量的40%;2010年内地企业在香港投资存量达31273亿港元,为1998年的14.6倍,还略高于香港企业在内地投资存量。内地企业“走出去”,离不开香港的平台作用;香港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内地企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祝建华 《沪港经济》2004,(10):46-47
随着今年8月27日CEPA扩大开放磋商纪要的签署,内地企业赴香港投资的"企业自由行"具体细则将在近期出台,它不仅为港商带来巨大商机,也将极大地方便内地企业充分利用香港的国际化商贸平台优势以及发达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1.
《沪港经济》2005,(10):52-52
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与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协会联合举办的“国际现代化中医药及健康产品展览会”日前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来自澳洲、韩国、新加坡、新西兰、美国及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的近200 家参展商参加了此次盛大展览。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常任秘书长尤曾家丽在开幕式上表示:中医药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受到重视,香港特区政府积极为业内人士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同时也为内地中医药产品走向国际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1月23日,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安全中心在市面抽查的5个多宝鱼样本中,发现其中两个样本含微量孔雀石绿。香港有关部门立即要求批发商暂停进口多宝鱼。香港九成的多宝鱼产自内地。自内地发现多宝鱼含孔雀石绿后,多宝鱼在香港的销售情况惨淡。  相似文献   

13.
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有关措施将于2004年1月1日起生效,届时内地将对香港进一步开放市场,所涉范围较入世承诺更大。在一国两制下,香港公司的强项以及内地市场的庞大潜力,均可因CEPA而得到更大发挥,以达到重振香港经济、推动内地现代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香港中长期经济向好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去年12月4日表示,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内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香港中长期经济表现会转好,市民无需太悲观。 梁锦松说,在经济全球化下,全世界均有发展机会,况且香港是外向型经济,拥有颇多优势,专业人士及工商界利用这些优势,开发中国内地这个全世界最大及发展最快市场,将有利于本港经济发展。 梁锦松说,受到欧美市场疲弱拖累,香港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5.
10月15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在旧金山市出席“2005粤港-美国经济技术贸易合作交流会”午餐会时表示,香港靠近内地,是内地企业集资的最佳地点。12年来,已有316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集资9300多亿港元,有关公司的股值占在港上市公司股值三成,而且交投频繁。而在香港和  相似文献   

16.
<正> 香港长期以来被国际组织评价为全球最为自由的市场经济体,但香港政府仍然对产业发展进行了足够的资助。为了认识和了解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支持方式与扶持力度,从而更好地构建深圳市产业发展基金的运营模式,近期我们走访了香港特区政府工商及科技局、创新科技署、工业贸易署所属相关机构,较为系统地了解香港特区政府对产业发展的资助方式与资助内容,以便更好地借鉴香港特区政府的有益经验与做法,提高政府财政资金运营效率,推动深圳产业发展和结构提升。 一、香港政府产业基金的主要类型 在公共财政体制下,不论是公共产品的供给还是公共事务的组织,都需要依靠公共财政给予资助。从这个角度来看,由于公共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入世以后,内地和香港企业可以携手共创辉煌,比如在创建品牌提升产品档次,开放金融、会计、法律等专业中介服务,以及在物流业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中央政府正与香港特区政府磋商“更紧密经济关系安排”,预料香港与内地将有进一步的经贸联系。  相似文献   

18.
曾渊沦 《环球财经》2004,(12):96-96
对香港特区政府重新走高地价政策,以及中央政府落实内地民企自由行政策的信心,使得炒家们敢于大胆高价入市,并因此推动了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快速上涨。  相似文献   

19.
香港房地产加快对北京的投资 而CEPA给北京带来的震动有多少呢?CEPA允许香港公司以独资形式在内地提供涉及自有或租赁资产的房地产项目服务,提供以收费或合同为基础的房地产服务,这等同于市场准入"国民待遇"的协议,使香港地产商进入内地的门槛大大降低.香港地产商投资内地步伐在加快,近期已经有一些香港地产商在寻找北京地块.  相似文献   

20.
司思 《中国经贸》2007,(7):66-67
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在新鲜出炉的“华商天下1000大”中排名高居50强的香港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在内地发起主办了一场以“内地及香港投资气候”为主题的研讨会,会议围绕中国的资本市场、香港的投资气候及香港的房地产投资方法等投资领域的热点话题展开,两地多名业界资深人士应邀出席并发表精彩观点,内地诸多杰出企业家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莅临现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