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职务发明专利权属是根据"雇主优先为主,约定归属为辅"的模式确定的,该模式侧重和倾向于职务发明专利的创造,但不利于职务发明专利的转化实施。主要原因在于该模式容易产生职务发明权属争议,人为割裂发明人与职务发明专利之间的联系,也在实践中容易造成发明人创造意愿与职务发明成果实施之间的"错位"。为了促进我国职务发明专利的市场转化,有必要对我国职务发明专利权属制度进行一定的改革,如增加约定方式将部分职务发明专利归属于发明人;探索发明人与单位共同申请职务发明专利权的形式;同时积极探索职务发明成果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发明人的被奖励权前置升级为知识产权,提高发明人转化职务发明成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职务发明单一的分配规则无法让多元利益主体平等地分享职务发明成果,导致雇主、雇员的利益矛盾加剧,制约了职务发明转化的效率。添附保护模式在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权方面遵循约定优先,在当事人未约定或者约定违反程序公正的情况下,根据各方贡献价值大小以及风险分配等因素的权衡确定雇主为原始归属主体,保障受损失的一方获得足额的货币补偿金以及以非独占实施许可权为代表的非货币补偿机制。基于添附理论的职务发明保护模式,应在维持现行法律认定职务发明"概念"不变的基础之上重新分配财产利益,旨在发挥职务发明以"财产分配说"为导向,兼顾"鼓励创造说"的功能定位,走出职务发明改革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职务发明是现代社会中发明创造活动的主要方式,各国专利法均对职务发明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规制。职务发明的认定标准关系到雇员、雇主、社会三方的利益均衡,对职务发明的发展和实施具有基础性作用。本文通过对职务发明认定理论的分析,结合职务发明认定的两种基本形式,对我国职务发明的认定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蒋小慧 《商场现代化》2007,(15):279-280
在国家第三次修改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之际,职务发明制度再度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从已公布的《专利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出,草案缩小了职务发明的范围,但对职务发明权利归属问题并没有突破。本文从洛克的财产权劳动学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庞德的社会利益学说出发对职务发明权利归属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职务发明应归于发明人,反映在专利法上即:专利申请人必须是发明人或其受让人。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发明创造越来越多地依靠团队协作完成,单位作为组织和资金、人员、场地、设备等的提供者,在发明创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制度就是调整、平衡发明人与单位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如何激发发明创造积极性、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正是该制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本文借鉴国外知识产权强国的经验,在考察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制度的四点构想:合理确定职务发明范围、优先保护发明人原始权利、扩大合同优先原则适用范围、实现发明人与单位之间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专利网站统计,2009年我国农机行业的专利授权状况中,专利申请大户基本稳定在10几家左右。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已经认识到专利对自己的重要性。职务发明专利的授权量首次超过非职务发明专利的授权量。  相似文献   

7.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专利法的决定》 ,新法在明确职务发明专利权的归属和加大对专利权人利益的保护等方面作了引人注目的修改。按照新修订的专利法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单位 ;申请被批准后 ,单位为专利权人。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为鼓励发明创造 ,新修订的专利法规定 ,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对发明人、设计人应当给予奖励 ,并根据专利推广应用的范围和取得的经济效益给予合理的报酬。新修订…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各项指标中相对于高校、科研院所等已处于优势地位,但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R&D经费投入仍不足,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比重长期失调,企业创新水平偏低。加快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当前要改善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融资环境和文化环境,积极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战略性长期合作等。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提供的数据,截至2009年12月底,在“拖拉机”词条下显示的2009年1~12月我国已授权各类专利共297项(含已公告的发明专利),其中国外企业在我国授权或公告的专利7项,占总量的2.4%;国内职务发明授权或公告的专利159项,占总量的53.5%;国内非职务发明授权或公告的专利131项,占总量的44.1%。  相似文献   

10.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提供的数据,截至6月底,在“拖拉机”词条下显示的2010年1-6月,我国已授权各类专利共177项(含已公告的发明专利),其中国外企业在我国授权或公告的专利5项,占我国拖拉机授权专利总量的2.8%;国内职务发明授权或公告的专利96项,占总量的54.2%;国内非职务发明授权或公告的专利76项,占总量的43.0%。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网提供的数据,截至2008年12月底,在“拖拉机”词条下显示的2008年1.12月我国已授权各类专利共259项(含已公告的发明专利)。其中,国外企业在我国授权或公告的专利19项,占总量的7.3%;国内职务发明授权或公告的专利94项,占总量的36.3%;国内非职务发明授权或公告的专利146项,占总量的56.4%。  相似文献   

12.
<正> 职务发明如有约定,也可以归个人所有。现行的专利法中职务发明申请专利的权利只属于单位,绝不能为个人所有。而新专利法对此规定有所放松,更倾向于保护专利发明人的权利,采取意思自治原则,从其意愿。新专利法修改为:"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权利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未经专利人许可,许诺销售或进口其专利产品,可构成专利侵权。传统专利对专利侵权的行为有三种:即非法制造,使用和销售,但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进口该专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信息网提供的数据,截至2006年底.在“拖拉机”词条下显示的2006年我国当年已授权专利共169项(含已公告的发明专利)。同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国外企业在华申请16项.占9.5%;国内企业(职务发明)申请52项,占30.7%:国内个人(非职务发明)申请101项。占59.8%。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网提供的数据,截至2008年6月底,在"拖拉机"词条下显示的2008年1~6月我国已授权各类专利共125项(含已公告的发明专利),去年上半年为134项,同比减少6.7%。其中国外企业在华授权专利9项,占7.2%;国内企业(职务发明)授权专利53项,占42.4%;国内个人(非职务发明)授权专利63项,占50.4%。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网提供的数据,截至2009年6月底,在"拖拉机"词条下显示的2009年1~6月我国已授权各类专利共134项(含已公告的发明专利).其中,国外企业在我国授权或公告的专利3项(意大利2项、日本1项),占总量的2.2%;国内职务发明授权或公告的专利71项,占总量的53.0%;国内非职务发明授权或公告的专利60项,占总量的44.8%.  相似文献   

16.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在不同的制度结构安排下,经济效率会有高低之差。进行切合实际的改革创新,能够节约交易成本,解除原有不合理制度的束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实情况同我国的专利科技政策、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等制度束缚有着很大的关系。西南交通大学以创新改革职务专利权属为突破口,将属于学校持有的专利成果约定为高校同职务发明人共同所有,通过分享专利权的方式激励职务发明人团队加入到发明专利实施的决策和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7.
冯昭 《中国品牌》2022,(11):82-85
<正>狗不理食品公司应向专利发明人支付报酬,但狗不理集团无须向其支付报酬。160多年历史的天津狗不理“摊上”了官司。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天津狗不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狗不理食品公司)与离职员工张忠良关于专利报酬的终审判决,驳回张忠良、狗不理食品公司的上诉,维持原判,狗不理食品公司须向张忠良支付涉案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报酬8万元。至此,这起为期两年的诉讼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8.
朱冬 《消费导刊》2009,(8):219-220
我国发明人、设计人奖酬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建议将"奖"、"酬"合并,统一规定为发明人、设计人报酬制度,同时扩大适用范围,以职务发明创造的获得授权作为单位支付报酬的条件;法律应明确规定一套确定报酬的规则,包括确定报酬时考虑的因素、报酬的计算基准及比例、报酬的确定方式等;并建立对发明人、设计人利益的保障机制,加强对其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春节过后,为了改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老大难问题,从根本上释放教师创新创业激情,西南交通大学新一任领导班子开始了被中央电视台誉为"科研小岗村实验"的大胆尝试——从改革职务发明成果所有制入手,通过确权分割方式,实现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改革近一年,西南交大转化12项科技成果,而此前3年没有转化一项科技成果。到目前,学校已有100多项专利实行了分割确权,诞生了7家科技公司且实现盈利,而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家大学科技园以大学创新创业资源为依托,但表现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存在信息交流不通畅、项目运营落地难、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人才匮乏、大学科技园科技传统管理和科技成果评价制度不合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这些综合因素导致了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仍然处于转化率低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充分调研了当前大学科技园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认为进行大学科技园职务发明成果发明人产权归属、改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强化专业管理队伍建设、专业化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服务平台管理,完善平台信息市场化对接和风险投资制度、建立一体化市场服务平台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必须要从思想上重视、技术手段上切实可行、配套服务完善才能为广大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