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集聚视野下的高技术园区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三种较为成熟的理论 :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但产业集聚理论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一种新形式 ,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产业集聚有传统与现代之分。在新经济时代 ,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是一种现代产业集聚 ,这种产业集聚的载体是高技术园区的发展 ,现代产业集聚对引导高技术园区的发展具有较大绩效。本文在一个产业集聚的视野范围内 ,循着产业集聚理论逻辑 ,结合我国高技术园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探讨其发展的多维制度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业在1995年至2005年间呈现出地理集聚加速的状态,并且偏向东部地区集聚。这一方面表明中国市场化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中国工业过度向东部地区集聚将导致中西部地区工业"空心化",造成地区发展差距扩大。当前产业政策的重点应当是引导东部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实现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技术产业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作为我国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高技术产业集聚的主要区域,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长三角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基于经典的产业集聚理论,本文从行业和区域两个不同的视角测度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发展在空间上的不均衡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发展极不均衡,无论从行业层面还是区域层面来看,我国制造业主要集聚于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地区之间发展差异甚远。  相似文献   

5.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被视为中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集聚外部性效应的甑别与测定却尚存诸多争议。本文侧重于分析集聚外部性的时间性质,选取高技术产业的四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中国1985~2009年28个省、市、自治区23个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外部性的长期动态特征。研究发现:(1)产业分布格局变迁确实引致集聚外部性效应发生转变,且2003年是效应发生变化的核心转折时点;(2)以2003年为转折时点,产业专业化以及多样化对产业发展的集聚外部效应呈U型、倒U型或线性特征,竞争的集聚外部性效应则呈U型特征;(3)行业差异方面,行业的区域集聚程度是集聚外部性效应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其决定了专业化和多样化外部性效应的动态特征。高技术产业集聚外部性的最大正向效应发挥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宜的产业环境,同时应重视各省份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水平不同所引致的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集中度与技术创新绩效进行研究,并考虑两者关系的内生性,探究何种市场结构更有利于技术创新。研究结果显示,在研发阶段,适度产业集中有利于研发效率提升;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阶段,充分竞争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绩效提高。数字经济发展总体有利于技术创新绩效提升,并调节产业集中度与技术创新关系。具体而言,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产业集中度对技术创新商业化绩效的边际影响效果会不断下降,而产业集中度对研发效率的边际影响效果会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7.
E—G指数和行业集中度是分析产业集聚水平的理想方法,运用该方法对中国制造业进行较长时间的集聚状况分析,可以总结.出中国制造业在不同时期的集聚度及产业空间分布变化,得出中国制造业在地区之间的转移路径,进而揭示出产业空间转移规律及特定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生物高技术产业发展特点 在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和支持下,内蒙古生物高技术产业从小到大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渐明显,其发展特点概括起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出现了一批别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政府开始纷纷借鉴沿海地区经验,通过引导部分产业向该地区集聚以实现经济增长,带动城市化建设。探讨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集聚之间是否协调发展,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文章阐述了产业集聚与空间集聚协调发展的内涵,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两者间存在的促进机制和反馈机制。以中国制造业为例,实证分析了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集聚的关系,发现自1990年以来我国产业集聚和城市空间集聚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协调性,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聚是当今产业发展的基本形态,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安徽省应依托现有的优势资源,把握国家建设皖江城市带的大好机遇,通过积极引导,实现产业发展的合理集聚和布局;构建集聚"产业链",促进产业的分工协作;构建创新体系,增加集聚能力;推动产业集聚的环境建设;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构建特色产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11.
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及工作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以来的五年,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确立地位的五年。高技术产业作为一个新的产业门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战略地位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纲要》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要“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加快促进高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的总体部署。这是基于全面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投资》2004,(3):15-19
我国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力量。2003年的高技术产业呈现出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并进之态势。尤其是:信息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高技术产业在解决能源、交通等问题方面的基础作用日益凸显: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取得重要进展.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瓶颈。展望2004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产业政策的推动作用也将日益显现.速度和效益增长将日益统一。产业间互相融合趋势也将日渐明显。高技术产业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托举我国向科技产业强国跃升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全球产业竞争空前激烈。以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因其所具有的高增长和高附加值倾向,使得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日益受到关注。同时,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发展高技术产业以拓展产业空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发展态势,就成为更为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的外部性机制——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中国产业集聚的外部性机制问题,并由此系统地对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与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不论是静态的影响,还是动态的作用过程,外部性在产业集聚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从静态角度看,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从动态角度看,产业专业化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业多样化在统计上不显著;(4)劳动生产率在地区之间可以分为泾渭分明的三个层次,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在地区间有收敛的趋势。本文所包含的政策含义是,大力推动地区间的一体化进程,将目前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转移到某些中部省份,这可能是实现缩小地区差距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目标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7.
刘志坚 《现代经济》2007,6(9):143-146
产业集聚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我们更好地研究经济运行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本文通过对区位基尼系数这一工具的运用,测度了中国19个典型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水平,以期对中国的产业集聚的现状作出正确的解释,对产业集聚的趋势作出准确的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18.
唐代至明清,池盐业在山西河东地区的产业集聚形成中作用极为显著。河东盐业的集聚效应不仅体现在池盐产业自身的发展及其在国家税课中的突出地位,还体现于其对运城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引导作用。文章首先从理论上解释其产业集聚的形成及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分析其产业集聚效应,并论述盐业集聚对产业发展的动因和盐业集聚效应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江苏制造业集聚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斌 《现代经济》2009,8(1):111-111,113
本文运用区位基尼系数方法和绝对集中指数法分别计算和分析了2003与2006年江苏制造业的集聚度、变化及地区分布,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江苏制造业集聚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产业集聚理论,分析了宿迁电商产业的发展,得出了宿迁电子商务产业的集聚路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园区为载体,集聚产业所需资源;二是以产业为基础,延伸商业价值链条;三是以企业为主导,依靠技术转型升级;四是以精专为突破,塑造细分领域优势。并针对性提出了四条建议:一是改革园区体系,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二是鼓励产业融合,实现互动升级和共赢;三是激励企业投入,推动电商产业发展;四是突破人才瓶颈,培育产业智力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