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进口替代,中国外贸模式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口替代,是指将国家新增的资源中的大部分用以发展本国暂不具备比较优势但将来具有战略 性作用的产业来实现工业化。有些人简单地认为,对需要保护的产业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对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则可以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它混淆了产业政策和整个经济发展战略的关系。对某些产业实行保护,对某些产业进行鼓励,这是产业政策的问题。而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涉及到一个发展中国家整个工业化战略中的外贸战略,它们各自具有内在的政策一致性。进口替代下的外贸政策主要是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国内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工业实施保护,并辅之以适当的产业政策,以确保国内产品的市场份额,出口导向战略下的  相似文献   

2.
进口替代战略在贸易趋向自由化的今天已显得力不从心,而东南亚各国实施的出口替代战略的失败还令人心有余悸。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就要在贸易保护与贸易自由之间另辟一条道路——保护性的出口促进战略。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实证文献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贸易政策建立在不完全竞争与规模收益递增的基础上,是新贸易理论在政策领域的延伸与拓展,主要包括战略进口政策、战略出口政策、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政策等内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被提出之后,许多学者从多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结论对于实际贸易政策制定颇有借鉴意义。本文对这些实证文献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4.
<正> 在改革开放的总政策指引下,我国特区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它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市场容量较大的国家,不能选择单一的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但是进口替代要由出口创汇支持,而出口高级化又要以进口替代作后盾。因此,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应在地区之间进行分工,在内地总体上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在特区实行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也就是说要划出实行适应出口导向经济发展的特殊体制和政策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新型工业化是我国总结世界工业化发展的新趋势而提出的工业化的路径转型,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为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依据新型工业化对政府职能的要求,新型工业化中的政府职能应定位在:促进职能:促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创新;保障职能:完善新型工业化的政策保障体系;、服务职能:完善新型工业化的信息服务;管理职能: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管理;扶持和保护职能:提高工业支柱产业增长的安全度。在新型工业化实现的过程中,要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新型工业化创造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6.
主导产业的发展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力量,对主导产业发展采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战略和经济全球化战略,同时重视对后续主导产业的培育,可以不断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加快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7.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损害,美国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因此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借机抬头,加强了对中国的贸易保护.美国2009年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来,在制造业产值、 制成品出口、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成效,中国作为世界的制造大国,美国的第二大贸易国,在美国进行制造业回归之时,也在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中美产品有了更多的竞争,随之而来的是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本文介绍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分析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的变化情况,总结出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特点.提出了中国应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的措施,即推动中美在高新技术制造领域的投资合作、 努力拓展中美贸易自由化的新渠道、 鼓励和引导科技创新,力促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从国家层面对制造业产业集聚布局进行科学引导,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等.  相似文献   

8.
黄锦明 《生产力研究》2006,(11):139-140
当前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突出问题是: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口为主;关键技术设备、高端产品进口依赖度高;战略资源的进口依赖度显著提高。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快速大幅增长的同时,贸易条件持续恶化。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实行有选择的适度贸易保护和国内支持政策,促进我国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加强对出口的调控,防止贸易条件继续恶化。实施国家紧缺资源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9.
《经贸实践》2012,(6):5-5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当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发达国家,“回归实体”都是一个热门词。但由于各项成本攀升,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我国中小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被淘汰出局的越来越多,“回归实业”说易行难。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趋势又给中小企业增加了新的冲击。欧美政府为了增强“再工业化”战略下中小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出台了大量支持中小企业出口的政策。比如可能会以专利、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手段,加大对高新技术的控制和市场垄断,提出更高的标准,这势必对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竞争持续产生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郝艳聪 《经济师》2000,(7):108-109
随着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各国对贸易发展战略越来越重视,由于各国的具体国情各不相同,采用的贸易发展战略也不尽相同。从贸易发展的实践可以看出,一国工业化进程的快慢,贸易的发展,不仅要考虑本国的生产、消费和贸易政策,更要选择正确的贸易发展战略。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来看,贸易发展战略有以下几种形式:初级产品出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一、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初级产品出口战略是指以出口粮食和原料作为主要手段,换取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进口商品,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首先,出口初级产品有提高出口国生产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面向21世纪,苏南的发展将经历重大的战略转折。这个转折的战略就是从传统的经济增长战略转向可持续发展战略。 目前,苏南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增长的加速动力,主要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美国及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并引发了对美国现有增长模式的反思。在此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强力推出了"再工业化"战略,以期重振制造业,使美国回归实体经济。本文对美国再工业化的实施背景和动因进行了剖析,认为这不仅是一种短期的应急举措,更是长期的发展战略,并从制造业产值、就业、出口等层面分析了再工业化的积极成效,最后得出结论:美国再工业化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3.
经验与问题一、近二三十年来,南朝鲜经济的飞速发展,已引起世人瞩且。其所以能如此迅速发展,成功之处归纳有三点:第一,政府主导的出口导向政策取得了成功。南朝鲜在资源和资金都匮乏、技术水平低、国内市场狭小的环境中,为了高速发展,采取了以政府为主导、出口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这种战略主要是两条:一是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二是引进外资。以出口所获得的外汇和外资购进工业化所需的机器、成套设备和原料,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强了国际竞  相似文献   

14.
千方百计发展过硬产品,扩大出口,是我国机电工业进一步贯彻对外开放方针,实现经济振兴的重要战略措施。近几年来,宣化工程机械厂在产品和技术的发展战略上,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通过科研开发、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产品出口持续增长。1990年该厂在1986、1987、1988年连续三年小批量出口和1989年出口主机78台的基础上,出口T140E推土机85台和部分配件,实现创汇1016.86万美元,比1989年同期增加1.46倍。1988年,该厂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国务院出口批准为第三批出口扩权企业,1990年被批准为出口基地企业。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一个后发达国家,在赶超过程中采用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为验证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假说在后工业化时期的日本是否成立,通过运用格兰杰因果性检验和协整性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发现在后工业化时期尽管日本的出口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泡沫经济崩溃后的日本经济长期萧条时期出口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日本实现工业化后,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出口导向的经济意识始终左右着日本的贸易发展,其具体体现就是日本政府的各种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经济的知识测度和城市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知识创新对城市发展、保持适度增长、提高就业率、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作用;提出城市经济的知识投入和产出指标,更新传统的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建议以工业化战略、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面向知识经济战略三种战略思想相结合,指导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专业化和国际化是"隐形冠军"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并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以2010—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隐形冠军"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隐形冠军"专业化程度对其出口绩效的影响,由制度基础观出发,分别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指数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提高我国"隐形冠军"企业专业化程度的有助于提升其出口绩效;知识产权保护调节作用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不同会发生变化,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低的中西部地区,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会提升"隐形冠军"企业专业化程度对其出口绩效的促进作用.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高的东部地区,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会降低"隐形冠军"企业专业化程度对其出口绩效的促进作用;同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大,"隐形冠军"企业专业化程度对其出口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小,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隐形冠军"企业出口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绩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出口导向战略受到较为普遍的推崇,其原因在于出口导向与进口潜伏相比较,能更好地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从宏观的角度看,出口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出口导向的增长,即带来了技术进步,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时,还应看到:出口导各战略对就业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济国际化的模式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与日本、韩国以出口导向的国际化战略不同,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了一条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的转口贸易的国际化道路,这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挑战传统的工业化战略的过程中,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所带来新的机遇的正确把握。中国目前以转口加工贸易为特征的国际化模式必须升级。单纯的转口加工贸易是“无根的花”,它所造成的“飞地经济”格局,会形成本国经济与外资经济之间严重的二元发展态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中国企业真正起飞和获得国际化的机会,使中国自身企业被边缘化。国际化战略升级的方向,一是要发展以跨国公司外包为主的加工贸易,二是要大力鼓励以收购兼并国外资源为主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20.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原本是传统的资本输入国和地区,但自60年代中期起特别在70年代以后,它们在大量引进外资和外技的同时,也日益加强对外直接投资.截止1985年6月,南朝鲜、香港的对外投资总额为4.65亿美元和22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2.2%和8.9%,这在它们的出口战略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拟就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趋势作简要的分析和探讨.一从总体上看,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投资始于60年代中、后期,而大规模地对外投资,则是从70年代中期开始的.这主要由以下一些因素促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