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2003,(7):45-45
经过近50年的发展,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普及、资金实力雄厚、支农作用显著,随着国有商业银行逐步上收农村地区的机构网点,农村信用社事实上已成为我省农村地区最庞大和最完备的正规金融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云南省供销社系统紧紧围绕"三农"工作的大局,以"四项改造"为主线,抓住助农增收的重点,把握流通服务的特点,着力解决历史遗留的难点,在深化改革中求生存,在创新机制中增活力,在服务"三农"中求发展,丢  相似文献   

3.
建设“信用浙江”,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打响“信用浙江”的品牌,有利于提升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形象,有利于浙江产品和资金的“走出去”和“引进来”。要加快“信用浙江”建设,完善企业信用发布查询系统,积极探索建立个人信用征信系统,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加强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建设,努力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证的社会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重庆市供销总社以“两社两化”(发展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推进农业产业化、商品经营连锁化)作为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三农”的载体,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正步入规范发展、巩固提高、壮大规模、注重实  相似文献   

5.
李成龙 《发展》2006,(8):11-13
所谓"三农"资金,就是各级政府用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扶持农民脱贫致富的各类财政资金.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国家将在"三农"方面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而保障这些资金安全有效,审计机关责无旁贷.因此,加强"三农"资金审计监督,对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审计机关面临的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解决“三农”问题,要靠发展的办法,而发展必须要有新思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把农民利益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突破了以往把发展单纯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局限,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出发来思考和认识发展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周德祥 《发展》2007,(3):14-15
党的十六大以来,遵照胡锦涛总书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宣传部的要求,在甘肃省委、省政府和新闻出版总署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新闻出版系统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转变出版观念,围绕服务"三农"抓选题,围绕农民致富抓服务,围绕农村建设抓创新,先后组织实施了《甘肃农村小康建设丛书》出版工程、小康图书发行车工程、基层图书发行网点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举办"三农"图书展销会、培训农业科技人员,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为全省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早在2004年5月,中国农业银行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就在昆明签署了《金融服务“三农”云南行动计划合作协议》。协议规定:政府承诺利用自身政策优势和职能优势,积极为双方合作提供必要的支持中国农业银行承诺向云南省涉农企业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在未来四年提供260亿元人民币信用额度的贷款,支持和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农村金融服务政策的不断深化,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断涌现,涉农银行机构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涉农信贷投入不断加大,制约“三农”发展的资金瓶颈得到了缓解。但与“三农”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涉农信贷服务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需要逐步建立较为完备的配套政策体系,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杠杆效能,发挥财政、保险激励作用,对于更好地发挥好银行机构的信用中介作用,增加资金对“三农”的有效配置,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解决好"三农"问题之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荣 《南方经济》2005,(4):48-51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本文探讨如下的内容:(1)指出“三农”是我党执政和我国政府行政的四大基础;(2)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体农民的根本利益:(3)我国的“三农”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应抓四项创新工作:反哺、少取、多予、“造血”,形成“五化”长效机制,综合地破解“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1.
滨州市是一个农业人口近80%的新建城市,“三农”问题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难事。近年来,滨州市紧紧围绕为农业服务构建载体、为农村发展搭建平台、为农民意愿疏通渠道,积极进行了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的探索与创新,立体推进“三农”工作的构架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泱泱农业大国,曾经创造了为世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农业文明,即使今天农村人口仍然占绝大多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即所谓“三农”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个从事经济学教学和研究者,对于“三农”问题一直是思考的内容之一,但是许多问题却没有搞清楚,困惑时时有之。近日从友人处看到一本书,开卷得益:“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以从未有过的崭新姿态进入2 1世纪。回首2 0世纪的辉煌和辉煌中的失误,尤其是检视我们还未完成的‘三步走’的战略和现代化目标,抚今追昔,更感到解决‘三农…  相似文献   

13.
近年随着国家对农村“三农”的重视,已经成功实现了以农村商业银行、农村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组为主体的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结构,在解决了农村“金融空白”问题的基础上农村社区银行模式将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农村社区银行的建设并不成熟,该文重在思考我国农村社区银行模式创新和建设途径,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路径和措施,以便农村能够建立起完善的社区银行体系.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与“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农”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推进城镇化、农村工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积极转移农村人口,逐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是农民致富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农村改革只是走了半步,只解决了生产队以下的生产关系问题,其上的生产关系并没有改变,存在着“现代化”的制度架构与基层小农经济的经济基础的严重错位。  相似文献   

16.
高技术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三农”问题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三农”方面凸显出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许玉明  廖玉姣 《改革》2012,(9):89-94
"三农"问题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工业化、城镇化高度关联,如果存在系统性缺陷,不仅不能解决"三农"问题,甚至会形成逆向动力。破解"三农"问题是一个长期任务,但可以快速启动。主要任务是取消城乡分治下的不公平原则,城乡分治的内容应逐步从城乡经济社会中回归到城乡规划建设形态差异化管理层面。破解"三农"问题,应重构农民工城镇化动力机制,减少农民;重构农村改革与发展自主权利;进一步建设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农业生产和农村公共资源配置投入,从外部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实施“走出去”战略,既是加快福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竞争的加剧与升级,迫切需要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使之与“引进来”逐步协调,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轮子并转。  相似文献   

19.
对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来说,组织农民外出打工和回乡创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民工走南闯北,凭借自身努力,历经磨练,积累了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他们中涌现出一大批“务工能人”,正以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领路人”的角色投入到了建设家乡的热潮中去。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广等作用,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2年“一号文件”与之后的连续4个中央关于农村政策的“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