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湖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1987年启动以来,发生了重大变化: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由民政部负责。1992年,民政部下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农民养老以家庭保障为主,与社区扶持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农民自愿,也可以实行个人储蓄积累养老保险。”1998年,国务院决定将农村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由民政部门移交给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1999年,国务院批转的保险业务整顿与改革方案认为: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保险的条件,需要整顿和规范农村养老保险,停止接受新业务,区别情况,妥善处理,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将其过渡为商业保险。党的十六大提出:“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式在中央文件中将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2.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是当前完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本文在系统分析当前我国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推进统筹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农村养老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农村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健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转移使传统养老观念受到很大的冲击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十年里,社会养老政策成为中国政府社会安保政策中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如今,中国社会养老政策已经覆盖到过去从未触及的地区——农村。2009年,中国农村地区全面普及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壮举。到2011年末,养老保险制度已涵盖了中国农村3.26亿人口,超过了美国全国社会保障系统所覆盖的人数。由于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农民永不可能实现完全意  相似文献   

5.
周旭东 《西部财会》2003,(10):32-33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很大.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千差万别,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均衡,沿海地区农民比较富裕,而落后地区的农民则可能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大家普遍认为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甚至不少人提出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首当其冲是逐步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笔者认为,提法虽然没错,但就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而言,最为迫切的还是实现城镇职工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1.建立覆盖广大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作为工业化的必然产物,社会保障制度既是大型的社会福利工程,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社会制度,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它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部分组成,其核心就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8.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探索,我国逐渐形成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四种保险制度.但同时也看到,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仍然不完善,保障水平低,还远远不能做到应保尽保.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进入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对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按照城乡现代化的要求加以整合,以便为建立全民共享的公平养老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春伊始,江西省樟树市主打2009年新农村建设升温战。该市近期的目标是尽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发展,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为此,樟树市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并充分利用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取得良好发展的有利条件,精心搭建了兴农舞台。市乡两级抽调千名干部组成工作组下到各村落社区,紧锣密鼓地联唱了一台“五进农家”新剧目,有效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改革发展的积极性,确保了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重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最终归于失败,模式设计脱离实际,超越国情,政府责任缺失,政策机制设计缺乏科学性、弹性调整度差是该模式失败的三大主因。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生的重要内容。目前,不是讨论农民养老保障建与不建的问题,而是讨论如何重新构建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模式的问题。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三大民生保障方面,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热情高涨,说明三大制度的极端重要性,但它们是有优先次序的。当前,在农村还不具备建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具备实行城乡统筹的条件。解决农民的医疗保障,缓解和逐步解决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责问题,是十分迫切的任务,应该优先于其他各项制度。在我国处于政府财力还不足以全面支持推进这些制度的历史阶段。应该统筹规划,分清轻重缓急,逐步地建立起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适应现阶段经济发展情况,实行个人账户积累模式和资助农民参加商业保险等,无疑是正确的选择。应该对原有模式认真清理整顿,正确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支持重构新型的农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它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养老保险制度是化解老年经济生活风险的重要管理方法,是保障老年经济生活安全的有效约束机制,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在农村,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中国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我国从1986年开始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目前为止已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权的重要内容。但以1992年《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为基础建立的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老农保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农民基本养老需要。一些地区开始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本文将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迫切需要养老年金市场的健康发展,然而目前年金市场的发展却步履维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关于养老年金市场宏观层面的战略规划严重缺失。为此,在分析国际及中国养老保障制度发展与改革的未来取向以及年金市场发展几个必要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系统性战略分析方法设计了未来十年中国年金市场三个发展阶段中的五大战略,即养老保障体系的支柱调整战略、税制改革战略、监管优化战略、技术革新战略和产品优化战略。这些战略的分步实施将为中国养老年金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困惑 近年来,我们在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审计中发现,一些县市这些年来的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不少。以某县为例,其问题主要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农村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农村拆迁改造后出现的失地农民和村改居产生的城镇居民数量不断增多,其养老保障问题日渐突出,相当的群体没有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之中,远未实现应保尽保,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转轨的需要,特别是适应国有企业改革要求而建立起来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保障职工养老权益,稳定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养老保险近几年的运行情况来看,暴露出基金连续多年收不抵支、企业缴费负担过重、保障覆盖面难以进一步提高等一系列问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多年收不抵支和老龄化社会迅速逼近迫切需要我们总结现有经验,理顺进一步深化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改革的思路,构建和完善对目标人群广覆盖、在资金运作上可持续、管理简便高效的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8.
<正>伴随中国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国农村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并且这一问题已经影响到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养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给予保障的社会制度。它指的是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失业、伤残、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失去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困难时,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苏州作为经济较为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人社部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今年将增发1.4亿张社会保障卡,引导适龄居民积极参保。现在,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6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基本覆盖了城乡居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