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我们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对党的建设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推进和实现党内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我们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对党的建设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推进和实现党内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3.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全党同志的共同责任,需要每个党的组织、每个领导干部、每个党员共同来努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联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着力点,推动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建设。本文试从构建和谐社会与党的执政基础关系上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坚持和谐司法,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是人民法院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党和人民对司法工作者的新要求、新期待。要实现“两个效果”的统一,就必须要坚持“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宪法法律至上”,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法院工作的政治方向,强化法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大局意识,努力构建和谐的司法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实现平安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加强平安建设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供有利保证.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与实践的飞跃。要建立的和谐社会是体现社会主义木质的、现代的、新型的和谐社会。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构建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经济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另一方面它又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支持。if_确i.LiY,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经济因素,寻求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各种因素的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重要位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人们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必须适应新的历史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政策治国"转变为依法执政。提高执政党领导人民群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把握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的结合点。其具体形式就是,在发展民主的进程中注意处理好党内民主与国家民主的关系,政治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坚持和谐司法,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是人民法院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党和人民对司法工作者的新要求、新期待.要实现"两个效果"的统一,就必须要坚持"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宪法法律至上",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法院工作的政治方向,强化法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大局意识,努力构建和谐的司法运行机制,创新和谐的司法方法,营造和谐的司法环境.以和谐司法方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增强法官队伍和谐司法的能力和服务大局的本领.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生命线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公路事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和效能,审时度势、与日俱进,既要用理论武装人,也要用真情感召人,用精神鼓舞人,用发展目标凝聚人,推动公路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构建西部生态经济和谐社会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实践的升华。我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人口增长快,区位优势弱,经济总量小,又是多民族聚居区,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西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本文立足于西部实际,坚持用生态经济学的指导方法,因地制宜,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以期推进西部地区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实现创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为什么要建设、怎样建设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时期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建设和谐社会要依靠加快发展、深化改革、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注重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为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高校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当前高校基层党建中存在一些问题,是与发挥党组织的先锋堡垒作用相背离的,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机制,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本文阐述了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创新的意义和途径,提出基本思路,并进行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王丘  黄世祥 《技术经济》2006,25(12):97-100
总结了信息的基本特性,阐述了信息、信息系统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井指出构建和谐的信息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从信息的基本特性出发,提出了一些强化信息功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现阶段为促进全面小康建设、保证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河南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内陆大省,省情决定只能走内源型发展的道路,而机制灵活、发展迅速的民营企业注定将在该省和谐社会构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本文从推动经济增长、吸纳社会就业等方面对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要求所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和理论体系的延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一是对和谐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阐述;二是揭示和谐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国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同时,县域经济的大发展为县域社会的和谐建设提供了新契机。因此,发展县域民主,改革传统落后的政治文化体制,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企业党组织是企业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根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党的基层组织是否和谐,是否有凝聚力、号召力,直接影响到和谐企业的构建。企业党组织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内和谐”,直接关系到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直接关系到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直接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赵霞 《经济研究导刊》2008,(13):195-197
随着人与自然矛盾的突出和演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生态环境问题的妥善解决逐渐提上日程。发展经济高效、生态平衡的产业,建立社会和谐、生态健康的环境,从而形成开发与保护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自然与人类高度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亦称为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本质,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0.
社会和谐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社会,可以通过建立与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来实现。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具有激励、约束和配置三大功能,因此有效的产权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有效的产权制度在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构建产权制度的重点是要解决国有企业产权、农村土地产权和知识产权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